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增刚  王莺  刘小荣  邓英 《甘肃科技》2013,29(16):125-127
探讨了胆道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选取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60例(实验组)及胆囊息肉患者20例(对照组),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实验组阳性率为53.33%;对照组阳性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方法检测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3%、46.67%、31.67%;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15%;两组比较胆囊粘膜与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予以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计算机表法对将我院2010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实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项数据差异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T管拔管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对比分析显示意义(P0.05).结论:将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应用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疗效,但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效果更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内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中心卫生院治疗的184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内镜组(92例)和腹腔镜组(92例),内镜组患者采取内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镜组患者其除手术时间之外,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显著优于腹腔镜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其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相比,内镜保胆取石术不仅有助于减少胆囊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讨比较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某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LCBDE组)和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术组(ERCP组)各75例,其中LCBDE组给予LCBDE联合LC治疗,ERCP组给予ERCP联合LC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等实验室指标,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胆管炎、出血、胆道感染、胆瘘、胆道狭窄、胰腺炎、胆管恶变)、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复发率等情况。ERCP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LCBDE组,ERCP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明显高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和LCBDE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淀粉酶(AMS)、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与ERCP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疗效基本相同,ERCP联合LC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好等优点,LCBDE联合LC具有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提示应依据临床需求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比较腹腔镜手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LC)组68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等临床指标,总胆红素、ALT、AST、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LC)组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获得更好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更低的术后并发率,两种手术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Child分级为A级和B级)合并的胆囊结石取得满意结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探究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24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后应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消化、腹泻情况、生活质量,并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9.17%(P0.05);观察组饱食后腹胀、腹部不适及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优于术前(P0.05)。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是指胆管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固醇、胆色素、黏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结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结石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而手术是胆石症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我科对130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患者的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ny,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eroscoplc cholecystecton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RCP,EST清楚胆管结石后行LC手术.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EST和LC,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d出院.结论联合应用EST和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症切实可行,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胆囊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在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中采用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1例,将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手术操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封闭胆囊动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用超晰迅超声刀直接封闭胆囊动脉。结果:本组192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无一例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及胆总管狭窄。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封闭胆囊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表达变化在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在骨科行髋关节和下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Ⅱ型糖尿病病程≤5 a的患者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行骨科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骨科术中留取骨骼肌组织,测定骨骼肌TG、长链脂酰辅酶A(LCACo A)水平;RT-PCR法检测骨骼肌AMPK-α1,AMPK-α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骼肌AMPK-α1,AMPK-α2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TG、F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骼肌TG,LCACo 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MPK-α1 mRNA拷贝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MPK-α1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MPK-α1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MPK-α2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脂肪酸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AMPK-α2表达和AMPK-α活性改变在骨骼肌脂质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 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 1例于术前确诊 ,4例由术中证实 ,均手术治愈 ,无复发。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临床症状隐蔽 ,如能重视病史 ,仔细分析辅助检查结果 ,对提高术前诊断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15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75)和安全管理组(n=75)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安全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全管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6.0%,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5.3%,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包括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减量运动训练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选择某大型综合医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减量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减量运动组共进行6周的减量运动训练。结果减量运动组实验前后形态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减量运动组BMI、腰臀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臀围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组血脂指标、血糖和胰岛素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减量运动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胰岛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组实验后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减量运动组实验后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减量运动组肺容量指标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减量运动组VC、IRV、T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运动组FVC%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后减量运动组FVC、MVV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训练有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体胆囊结石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蔓  吴杰  杨海珉  刘刚  石捷 《广西科学》2001,8(2):124-126
用高真空喷金处理31例不同类型的人体胆囊结石,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他们的超微结构,31例人体胆囊结石主要由条状或块状的胆固醇晶体组成。这些胆固醇晶体排列成效放射状、层状、条款状和无规律的交错排列。但固醇晶体之间常见一些不规则的空隙。有的胆石在胆固醇晶体之间夹杂由少量呈类球颗粒组成的絮状团块的胆红素结晶。说明31例胆囊结石均属胆固醇结石。  相似文献   

19.
选用成年家犬通过手术建立胰胆返流致石模型。在人为胰胆返流七天后,伴有胆管完全梗阻的 A 组和部分梗阻的 B 组胆汁胆酸、卵磷脂、胆红素显著减少,胆固醇绝对值虽也减少,但相对比值却升高,胆汁沉淀压积增多,且肝外胆系有胆砂形成。单纯胰胆返流而无胆总管下端梗阻的 C 组,四种成分都减少,无胆砂,但有胆红素钙及胆固醇结晶沉淀。D 组(对照组)夹管仅造成胆管梗阻无姨胆返流,术后胆汁各成分按比例升高,胆管既无胆砂又无胆红素钙及胆固醇结晶。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胰胆返流特别是合并有胆总管下段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是胆石症重要病因之一。据此建议采用手术方法中断胰胆返流,将有助于防止胆石形成和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