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文包括染污绝缘子的试验方法,缘绝子形状对染污放电电压的影响及几个绝缘子染污放电性能的测定三个部分。 在染污绝缘子的试验方法中提出了产生露的方法。用热浸法均匀染污的工艺过程及存在缺点;试验设备容量对结果的影响。 绝缘子形状对染污放电电压有显著影响。形状系数能较细致地反映染污放电特性,洩漏距离及洩漏宽度讨染污放电电压的作用相反,但洩漏距离起主要作用。 比较了八种盘形态式绝缘子的染污放电特性,认为新试制的三种防尘绝缘子值得作小批试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了分析和评估GIS中盘式绝缘子内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程度,提高局部放电检测水平,试验设计了绝缘子内单一气隙模型。用超高频法对局部放电进行了测量,获得了气隙放电起始电压,熄灭电压,局放信号波形。比较了不同电压下气隙局放图谱的特点,分析了气隙放电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电场下放电的变化规律。试验结合气体放电理论探讨了绝缘内部气隙放电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变化,绝缘子内气隙发生的局部放电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实验结果对GIS现场耐压试验和缺陷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电倍增管及高速摄影机 ,对SF6气体中绝缘子沿面预放电及放电通道形成过程中的发光进行了检测 ,得出快速振荡冲击 (FOI)比雷电冲击 (LI)更容易使绝缘子沿面的SF6气体产生电离与复合 ,从而造成快速振荡冲击电压下 ,极不均匀场中绝缘子沿面放电电压的降低 .试验结果还证实 ,雷电冲击下绝缘子沿面放电遵循先驱机理 ,而快速振荡冲击下放电遵循先驱与高频联合机理 .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电倍增管及高速摄影机,对SF6气中绝缘子沿面预放电子及放电通道形成过程中的发光进行了检测,得出快速振荡冲击(FOI)比雷电击(LI)更容易使绝缘子沿面的SF6气体产电离与复合,从而造成快速振荡冲电压下,极不均匀场中绝缘子沿面放电电压的降低,试验结果还证实。雷电冲击下绝缘子沿面放电遵循先驱机理,而快速振荡冲击下放电遵循先驱与高频联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地线绝缘子并联间隙长度的减小,使其在高感应电压影响下极易产生间隙击穿放电,直接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地线绝缘子间隙放电电流波形特征,进行地线绝缘子不同间隙击穿放电试验研究。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击穿放电电流波形,分析了其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放电电流波形起始段会产生一个大脉冲,脉冲电流幅值达到6 A左右;大脉冲电流过后出现正弦电流波形,其电流幅值约为0. 25 A,持续1~2个周波之后,电流降为0。正弦电流波形中会包含2~4个小脉冲,脉冲正负交替呈现,持续时间约25μs;且在不同间隙宽度下放电电流波形频率集中在50 Hz。同时研究发现将时域和频域特征分析所得结果作为特征量,可以对间隙放电电流波形进行识别。研究结果可以为地线放电故障电流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内对园柱形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串的覆冰放电试验结果,描述了放电的过程,提出了覆冰绝缘子的交流放电过程与泄漏电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靖国  曾仕超  何铭宁 《广东科技》2012,21(23):132-133
结合运行中的变电站实例对GIS设备漏气、母线绝缘台放电等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运行中的变电站实例对GIS设备漏气、母线绝缘台放电等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1概述随着变电站主变容量的加大,变压器10kV侧母线额定电流不断增加(超过3000A),在以往工程中采用多片矩形导体已不适应工作电流的回路,而且矩形母线在技术上和结构上很难满足母线发热和电动力的要求,由此引起附加损耗、集肤效应系数的增大,造成载流能力的下降,电流分布不均匀。当单台主变容量为180MVA以上时,由于变低侧额定电流、短路电流、以及单台容量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增大,主变10kV出线侧不仅有母线桥本身电动力问题、发热问题、还有母线桥支柱绝缘子、钢构架以及母线桥附近混凝土柱、基础内的钢筋在交变强磁场中感应涡流引起的发热问题,一旦母线短路,敞露母线、支柱绝缘子、变压器绕组都遭受损伤,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供电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10kV母线出现了绝缘铜管母线。绝缘铜管母线代替矩形母线可以改善母线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母线机械强度,防止人身触及带电母线及金属物落到母线产生相间短路等。铜管母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损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绝缘铜管母线与常规矩形母线的比较优点(1)载流量大铜管母线为空心导体,表面积大,倒替表面电流密度分布均匀,铜管导体...  相似文献   

10.
刘钢  付琳娜 《科技资讯》2012,(24):247-248
本文对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基础理论作了简要说明,并结合几个典型案例,对变电站内瓷制绝缘子发生断裂事故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就超声波探伤技术在变电站瓷制绝缘子检测工作中的实际发现的问题作了介绍,对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要求上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500kV超高压绝缘子串的电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电解槽检验不同塔型的绝缘子串对地电容的方法,测量特殊高塔的绝缘子串电位分布;实测变电站母线耐张串的电位分布及起晕电压,给出了相应的防晕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绝缘子老化     
本文时高压绝缘子老化的定义和所包含的内因和外因作了分析;综述了绝缘子老化的一般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向;提出了绝缘子老化研究应由运行部门和制造部门等共同协作做好统计分析和试验研究工作。本文又对一些已老化的绝缘子样品作了电容、介质损耗和吸收曲线等试验并和新绝缘子作了比较,进一步对绝缘子老化试验研究方面提出了意见。本文部分试验承陈勤瑞、袁明中两同志协助进行,并此致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变电站中的各类高压电器中软母线、硬母线接触部分,隔离开关动、静触头及接线柱与线夹过热的危害进行了说明,并对过热处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常锦 《科技资讯》2012,(5):69-70
近年来,在高压和特高压等级变电站的设计及施工中,汇流型铝合金管母线悬挂式的布置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改进后的布置方式,避免了支持式管母线棒型支柱绝缘子抗震性能差的缺点,同时保留了母线弧垂小、起风偏位移小、对构架拉力小的优点。母线布置方式的改变同时带来了施工技术的变更,如何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铝合金管母线的安装作业,将成为施工单位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力系统相关规程要求,配置单蓄电池组的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在对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时,蓄电池组不能退出运行.先将备用蓄电池组并列到直流系统,再将运行中的蓄电池组退出后作核对性放电试验是通行方案.传统的备用铅酸蓄电池组方案操作繁琐,安全性低.本文提出并实现了用锂电池组代替铅酸蓄电池组的方案,应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法,分析了锂电池组在直流电源系统中的运行特性,验证了锂电池组在变电站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中的安全性,对提高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维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变电站的直流电源系统中,传统的蓄电池核容维护放电方法需要在离线条件下进行,影响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通过研究并联型直流供电系统自动在线核容控制策略,针对大功率并联型直流供电系统提出了蓄电池自动在线全容量核容方法,其中的并联型蓄电池控制模块可以在对蓄电池完成在线核容维护放电工作的同时,保证直流电源系统中的蓄电池不脱离母线。通过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电路与控制模块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核容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可为变电站蓄电池的自动在线全容量核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线是变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电网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母线保护的原理和实际方案对电网的正常,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于是针对220 kV变电站的母线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室外硬母线(管型母线)在稳定风流形成的卡曼涡列作用下的振动是流体引起的结构振动问题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这种振动形成的规律和消减振动,进行了涡列及其对硬母线的干扰的试验,硬母线固有频率的计算和试验,户外现场实物模型振动规律的实测。初步摸索了一、二种有利于消振的母线截面形状,研究了消振器的最佳参数和合理结构。本文介绍了本项工作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破碎硬岩的高压脉冲放电作用过程,该文利用所建立的放电结构扩展物理-数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高压脉冲放电破碎硬岩进行数值仿真,所获得的破碎硬岩放电电压和电流波形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高压脉冲放电破碎硬岩过程中的放电通道和电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Marx发生器能量在硬岩内形成的电场强度大于硬岩的临界场强时,高压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会形成一条树枝状的放电通道,使得剩余能量进入到放电通道内并促使其急剧膨胀导致硬岩破碎。当硬岩发生击穿时,放电通道内的电压、电流、电阻、能量、功率、最大放电通道电导率以及各元器件上的电压均与时间存在强烈的依赖关系,且有超过五分之三的Marx发生器能量被释放到硬岩内形成欧姆量级的主放电通道内。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各火电厂、变电站低压共箱母线绝缘支撑件故障频发的现象,分析了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提出了采用DMC绝缘子以及加装环形加热驱潮装置等相关处理的措施,为同类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