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5):9-9
铁锌缺乏是人类微量元素营养的重大问题,通过农业措施增加作物Fe/Zn含量和生物有效性是改善人体健康的最有效方法,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覆盖面大(尤其是贫穷地区)。目前,国际上对富集籽粒Fe/Zn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及其调控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稻麦)籽粒中铁锌生物强化作用机制及调控研究,对加强我国居民Fe/Zn营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制订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将其确定为引领科技创新、保障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4-75
截至2010年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已达1.48亿公顷;随着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实施,更多转基因新品种进入商品化阶段。我国是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大国,年进口近5000万吨,加工品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70-7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频率和强度急剧增加,给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威胁与社会影响,有效预防与监控入侵生物的扩张蔓延与危害成为各国政府的重大科技需求。我国是生物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举的100种最有害的入侵生物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种之多。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早在70年前就开始进行面粉营养强化。继加碘盐、强化食用油、强化面粉后,大米强化在我国将成为营养素补充的一项重大战略。合肥国丰粮油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引进韩国设备,通过挤压成型技术、调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最终形成“挤压法加工营养柱添加工艺”制作营养强化大米。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一批新型产业快速形成,预计201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医药资源的1/3,生物产业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有可能形成充分获利的生物经济。在近期上市的新药中,20%属于生物药物,超过81%以上的新药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生物技术开发手段。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政府科研的重中之重,并将其列入国家专项计划,增加投入,吸引人才,加速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点,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草原植物不仅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功能,也是巨大的基因资源宝库。近年来我国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模式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研究,其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草原植物的光合、繁殖、代谢生理、植物抗逆适应、组学、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对国家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草原植物利用和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加强草原重要植物基础生物学、草原植物特有耐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放牧利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植物适应与微进化机制、草原植物-微生物-家畜跨营养级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推动我国草原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贝类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特别是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在实现从温饱型向营养与保健的安全型食品方面转变。而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进入环境的有害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有害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后进人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22,(2):61-62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属于缺硒地区,我国有70%地区缺硒.硒是人体必需元素,缺硒导致克山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硒营养强化剂中亚硒酸钠等无机硒虽含量稳定,但生物利用率和安全性低;富硒酵母等由于成分复杂、有机硒含量不稳定,使用范围受限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C)是一种天然含硒氨基酸,结构明确、生物利...  相似文献   

10.
以廉价的豆粕为原料,通过纳豆菌发酵制备了含有纳豆菌和多种活性成分的饲料添加剂。本文分析了该活性饲料添加剂的主要营养功能成份,并进行了断奶仔猪饲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豆菌发酵豆粕得到的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特有的香味,纳豆菌活菌数量在1×10^8cfu/g以上,VB2含量此发酵前增加9倍、抑菌物质2,6-吡啶二羧酸比发酵前增加10倍,并且易于消化吸收的活性肽也显著增加;该生物饲料添加剂以2公斤/吨添加于断奶仔猪饲料中,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增重,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11.
燕麦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其保健作用是一般谷类作物所不可比拟的,具有降血脂成分、高水溶性胶体,营养平衡的蛋白质,它对人类提高健康水平意义重大。近几年在燕麦科研、生产、销售、加工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燕麦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远不能适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适度规模养殖户以及集约养殖场管理信息化需求,特别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健康养殖对信息支撑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动物健康养殖场(猪场、鸡场、牛场、渔场等)信息化技术标准,构建基于移动互联信息传输技术的种猪、奶牛联合育种网络平台;集成动物个体、群体生长信息采集与环境调控处理技术,研究营养需要预测模型与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梁军  曹支敏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6):27-27,29
1研究目标 以我国北方主要人工林、南方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和经济林生物灾害为对象,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力量,攻克一批商品林重大致灾生物的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建立一支国家商品林生物灾害科研创新团队,完善一批商品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提升我国商品林生物灾害防控科技创新能力,使我国商品林生物灾害控制能力进入新阶段,促进国家商品林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殖是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特点设计的一种具有以畜为本、动物福利观念的养殖概念。文章介绍了健康养殖的意义,从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疾病防治及重大疫病监测、环境工程几方面重点阐述了其关键技术措施,最后分析其经济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9):66-67
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前三名杀手。营养治疗是现代医学所倡导。据报道,铬、硒等微量元素与糖尿病、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小麦是我国北方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矿质来源,因此小麦品种铬、硒等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对民众的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远不能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技术内容 PP-2003含有的Cu、Mn、Zn等微量元素以螯合态的形式存在,大大提高了它们的活性,极利于进入植株体内,还富含140多种活性物质、氨基酸等,为植物提供了全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生物技术在引领现代生物经济发展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概括介绍,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并介绍了世界各国发展工业生物技术的措施,详细分析了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针对目前工业生物技术整体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示范工程依托单位--绍兴市大型工业污水厂有毒有害工业废水难以生化处理的问题,从工程应用角度开展了催化还原新型生物预处理技术研究。现以刨花状铁屑废料为零价铁来源已开发出Fe-Cu、Cu/Fe、Ag/Fe和Pd/Fe等系列催化铁双金属材料;以零价铁腐蚀产物为Fe2+来源开发出多羟基亚铁络合物(FHC)、Cu/FHC、Ag/FHC和Pd/FHC等系列催化还原新材料;制备出适用于大型化工废水的催化铁单元化滤料、催化铁载体式水解酸化填料、防堵塞的催化铁流化载体填料等三种可工程化应用的单元化填料。形成合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CAST、合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悬浮填料池、分置式催化铁/水解酸化+CAST耦合工艺和成套技术三套及其系列装置,以及催化铁协同混凝沉淀+好氧生化耦合处理酸性化工与碱性印染废水耦合工艺一套,并成功构建处理规模为2000m3/d的示范工程。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工业废水的整体处理水平及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7):60-61
缺铁性贫血(IDA)是目前我国急待解决的营养问题之一。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IDA平均患病率为20.1%,  相似文献   

20.
<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战略,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居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之一。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发展,提升保护地内的居民福祉?这是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光明日报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社区发展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在全国多个省份对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周边社区发展开展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