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尿素、乙二醛、聚乙烯醇为原料,采用碱-酸工艺合成缩聚树脂,并将该树脂用于胶合板的制备。采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乙二醛与尿素摩尔比、聚乙烯醇添加量(质量百分比)、加成反应pH(OH-)和缩聚反应pH(H+)4因素对树脂合成及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乙二醛-聚乙烯醇树脂的胶合强度达不到II类胶合板的标准,但甲醛释放量可达到E0级水平。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胶粘剂的制备及掺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缩甲醛为主要粘接基料,采用尿素,硫氰酸盐及矿物填充剂等对其进行掺混改性,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改性胶乳液。  相似文献   

3.
以碱水解后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改性剂,替代一定量的尿素,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脲醛树脂,以改善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游离甲醛释放及储存稳定性。分析了SPI的甲醛反应能力,以及改性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SPI水解时间40 min,甲醛的反应能力达到59.23 mg/g,水解SPI尿素替代率对脲醛树脂的黏结性影响最大; 当水解温度85 ℃,SPI取代尿素质量的15%时,优化后的树脂胶合强度达1.16 MPa。DSC分析表明改性树脂(SPI/UF)与脲醛树脂(UF)相比,比热容差减少了18.7%,SPI/UF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SPI/UF树脂经微生物接种培养后,20 d时树脂表层有霉菌生成。  相似文献   

4.
DMDHEU树脂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二甘醇改性DMDHEU树脂的工艺,探讨了二甘醇用量、邻苯二甲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改性DMDHEU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树脂中羟甲基相对量、游离甲醛量、含固量及整理后织物的释放甲醛量、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保留值的测定和分析,确定较佳的改性工艺为:二甘醇用量为DMDHEU用量的30%,邻苯二甲酸酐用量为二甘醇用量的1.0%,反应温度70~72℃,时间4 h,pH值3.1~3.3,改性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量低于0.4%.整理后织物上的释放甲醛量为35.67 mg/kg,经向撕破强力保留率大于66%,水洗尺寸变化率经向为0.7%,纬向为0.9%,达到优等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次浸渍脲醛(UF)树脂制得的浸渍纸,分析UF树脂胶中甲醛(F)和尿素(U)对压贴后饰面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将浸渍纸以相同条件压贴在锡纸上,测试浸渍纸自身甲醛释放量,分析饰面人造板甲醛释放的来源。结果表明:随着甲醛与尿素摩尔比的升高,饰面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甲醛释放量也有所升高; 浸渍胶膜纸具有良好的封闭甲醛的能力,能封闭绝大部分板材内部释放的甲醛; 甲醛和尿素摩尔比在1.55时,饰面人造板的甲醛释放量由浸渍纸自身释放的占56%; 降低浸渍纸用UF树脂的甲醛与尿素摩尔比能有效降低甲醛释放量,当甲醛与尿素摩尔比在1.4时,饰面人造板甲醛释放量远小于E1级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解析了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推测其反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也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连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生成物主要为-羟甲脲.聚乙烯醇单体的化学结构在13C-NMR上有较好的表征,但可以证明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的化学位移未被检测到,因此在该实验范围内,没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几种不同的焙烧方式对沸石吸附甲醛的影响,得出经过不同焙烧改性的沸石对甲醛均具有一定的吸附量,其中经过NaOH改性后再于400℃焙烧的沸石吸附量比较理想,达到0.1656g/g.  相似文献   

8.
用4, 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做固化剂,采用聚酰胺酸(PAA)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研究了PAA用量、固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耐热性的影响,采用TG测定不同配比、预反应时间及不同固化温度下改性EP的耐热性,利用SEM对最佳配比固化后样品的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树脂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20 ℃,1 h→150 ℃,1 h→170 ℃,2 h→200 ℃,2 h→250 ℃,2 h;改性树脂配比为mEP∶mPAA∶mDDS=1∶0.75∶0.08;预反应时间3 h,改性EP的热分解温度为411 ℃,比未改姓EP提高了近80 ℃以上;EP/PAA/DDS固化后样品无明显的两相结构,树脂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该发明是一种水溶性建筑胶粉,主要用于建筑装修中粘贴各种墙纸。胶粉的组分是由改性水溶性聚乙烯醇树脂、羧甲基纤维素、膨润土及微量防霉剂和增粘剂组成,其重量配比为:改性水溶性聚乙烯醇树脂60—75%,羧甲基纤维素10—25%,膨润土10—20%,  相似文献   

10.
以顺丁烯二酸酐作交联剂,甲苯作悬浮分散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改性,制备了PVA吸附性树脂,并对其吸湿放湿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该树脂可以自动进行吸湿或放湿,且具有一定的保湿能力。95%RH的平衡吸湿量达到了0.93g/g,优于军械仓库广泛使用的无水氯化钙和变色硅胶。  相似文献   

11.
磺化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磺化三聚氰胺和尿素为单体,在酸催化下,合成磺化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此树脂对混凝土有良好的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以蜜胺树脂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的过程中,造壁剂在系统中浓度分布的控制(加料方式)和芯/壁比(染料隐色体溶液与造壁剂的用量之比)对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照片、醋酸显色试验等对胶囊的表面光洁性、气密性和包容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造壁剂的加料方式直接影响胶囊的表面光洁性和气密性,在实验的条件下宜采用分次滴加的方式。胶囊的芯/壁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芯/壁比过大,壁材量不足以完整、致密地包裹胶囊;芯/壁比太小,则胶囊的有效成分少,达不到足够的显色深度。  相似文献   

13.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食品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三聚氰胺可能由各个环节污染食品。但是,如果非蓄意添加,进入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为防止人为添加,国家制定了相关的限量标准,超过此限量,则不能销售。密胺餐具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格产品中的游离态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几乎没有,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在使用时,应避免在微波炉内加热、高温使用或盛装油类食品等,正确的使用密胺餐具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室温固化膨胀型水性防火清漆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木制产品的防火及装饰要求,以水性氨基树脂为基材,改性酸式磷酸酯为固化剂,制得了一种双组分室温自干的水性膨胀型防火清漆.红外光谱表明酸式磷酸酯的磷羟基与氨基树脂分子结构中的羟甲基或胺基反应生成的磷酸酯或磷酸胺盐起到固化作用.酸式磷酸酯中引入季戊四醇克服了磷酸三酯和酸式磷酸二酯存在引起的迁移问题,引入环氧树脂使固化剂的交联度增大,酸值降低;引入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增强了分子的柔性,固化后漆膜内部形成了紧密的网状结构,漆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82.97°,耐水性达到了国家标准.引入各组分均可优化漆膜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Excel内嵌的VBA(visual basic for aplication)在Microsoft Excel 2003工作表中建立了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的原料组分配比及生产成本计算系统,利用该系统可自动实现组分配比与生产成本的计算,并以此与专业数学计算软件Matlab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计算结果与专业数学计算软件Matlab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所设计的系统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而且具有通用性和开放性,可以编制出酚醛树脂胶、三聚氰胺胶等其他胶黏剂生产的原料组分配比及生产成本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过程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可以很好地解析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可推测其发生的反应.结构分析表明:在保温反应开始阶段,尿素与甲醛之间的反应主要为加成反应,产物以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为主,并有少量三羟甲脲生成;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产物为一羟甲基三聚氰胺和二羟甲基三聚羟胺;缩聚反应已经发生,一羟甲脲,一羟甲基三聚氰胺,一羟甲脲与一羟甲基三聚氰胺间的缩聚反应已经开始,分子间以醚键和次甲基键连接为主.保温反应结束直到整个反应结束,缩聚反应为主要反应类型,三聚氯胺改性脲醛树脂中存在着3种反应体系:尿素甲醛的反应体系、三聚氰胺甲醛反应体系和三聚氯铵尿素甲醛共缩合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和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腰果壳油和三聚氰胺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提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对改性后的酚醛树脂进行软化点和凝胶时间测定发现,软化点较未改性的酚醛树脂明显提高,凝胶时间较未改性的酚醛树脂明显降低.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的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需要的新的官能团已经接在酚醛树脂分子上.  相似文献   

18.
在调制后的三聚氰胺树脂中加定量的钛白粉浆,涂覆70 g乳白纸,使之达到90 g或100 g乳白纸的不透明性效果,进而可降低乳白浸渍纸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三聚氰胺如PVA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新工艺,并对改性机理及采用多次投脲的配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低成本环保型脲醛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整固含量,适当增加聚乙烯醇(PVA)和三聚氰胺用量,并添加少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低成本的环保脲醛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脲醛树脂的甲醛释放量达到F1环保指标,初始黏结力、胶合强度等综合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成本则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