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细菌内毒素对血液流变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血液流变特性对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内毒素在导致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内毒素血症中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由此提示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与血液流变学特性变化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及时降低血液中内毒素的水平对于有效治疗内毒素血症及相关病症具有重大意义.临床上对于内毒素血症的治疗缺乏有效药物,利用固定化多粘菌素B聚苯乙烯微球进行血液灌流可特异地吸附血液中内毒素,降低血液中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在急救医学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透析(CVVHDF)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ICU收治的10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救治方案将其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联合组患者采用CVVHDF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CVVHDF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凝血功能及预后差异.结果 治疗前,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乳酸(Lac)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很好的均衡性(P>0.05);治疗24、72 h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IL-1、IL-6、TNF-α、Lac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组的炎症反应程度控制得更好(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72 h后,联合组患者P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组和未灌流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0例HP+HD联合治疗组,19例治愈,治愈率76.7%;常规治疗组,8例治愈,治愈率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 HD)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和机理.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HP HD)组和血液透析(HD)对照组,检测病人血清BuN,Scr,β2-MG,PTH数值及皮肤瘙痒程度.结果 (HP HD)组透析前、首次透析后及透析1个月后患者的PTH,β2-M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瘙痒有效率为90.33%.HD治疗前后PTH,β2-MG差异无明显性(P>0.05);皮肤瘙痒有效率为16.67%.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有效清除了PTH,β2-MG,缓解了皮肤瘙痒症状,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PTH,β2-MG,不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5.
将NKA-9树脂装柱处理后,应用重度黄疸性疾病新生儿患者的换血血浆分别在静态和灌流状态下进行吸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不同胆红素浓度下的吸附率.并以吸附柱直径、灌流速度、温度三因素设计三水平正交实验,探索较佳的吸附条件.再测定灌流过程中血浆有效成分的变化量,并做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NKA-9树脂对胆红素在静态和灌流状态下的吸附率分别在36%~45%和70%~90%之间.较佳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柱直径与体积比为0.20 cm-2、灌流速度为100.56 cm/h、温度25℃.在较佳吸附条件下NKA-9树脂对血浆中胆红素的最大吸附率接近95%.实验证明NKA-9树脂对血浆中胆红素的吸附率较高,且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临床血液灌流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性疾病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健康的建鲤为实验动物,研究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甘露寡糖对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MOS增加了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随MOS添加量的增高血清中溶菌圈的平均直径呈上升趋势,、组直径与对照组(P<0.01)、组直径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MOS对腹腔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随日粮中添加MOS的水平的升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有上升的趋势,经方差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吞噬指数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SOD分别比对照组高6、9、10、23、27IU,、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血液中钾、钙、镁、氯离子的含量随MOS添加量升高有所上升,但是效果不显著(P>0.05);血液中的钙随MOS的添加增加明显(P<0.01);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随MOS添加而升高:其中试验组、、、的总蛋白比对照组高3.19(P<0.01)、4.07(P<0.01)、2.16(P<0.05)、1.21(P<0.05),试验组、、、的白蛋白比对照组高1.18(P<0.01)、1.69(P<0.01)、1.42(P<0.01)、1.11(P<0.01),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球蛋白比对照组高2.01(P<0.01)、1.38(P<0.01),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毕格犬患牙拔除再种植手术的麻醉方法并进行麻醉效果评价。方法以20 mg/kg体重的氯胺酮+阿托品1支+氟哌利多1支肌肉注射,3~5 min后,毕格犬处于制动状态。进行上肢静脉穿刺,接三通开关建立静脉通道,在麻醉状态下,对手术顺利进行的8条犬进行心电监护。记录麻醉状态下5~40 min时犬的心率(Heartrate)、呼吸(Respiration)和体温(Body temperature);并进行镇痛评价(Ease Pain Evaluate)、呼吸道评价(Breath PathEvaluate)及口腔张开松弛度评价(Muscle Laxity Evaluate)。结果在麻醉时间5~40 min时心率与常态下的心率增高存在着差异(P<0.01,P<0.05);体温在手术的全过程均低于正常状态下的体温,差异显著(P<0.01);呼吸与正常状态下的呼吸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镇痛效果优,呼吸道分泌物少,口腔肌肉松弛度佳。结论该麻醉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能够保障毕格犬患牙拔除再修复手术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杂种犬股骨骨折实验中,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与异氟烷复合麻醉和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两种方法,探讨这两种方法对实验犬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用杂种犬10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重复,A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诱导后,应用0.8%浓度异氟烷维持麻醉;B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进行监测,A组各数据与诱导后5 min的数据,B组各数据与麻醉后5 min的数据相比较,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诱导,0.8%浓度异氟烷麻醉维持在股骨骨折实验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实验犬生理指标稳定,苏醒迅速,能够满足股骨骨折手术需要。吸入异氟烷后5min,HR、SPO2、TPR差异显著(P0.05);戊巴比妥钠B组TPR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45~60 min期间,实验犬恢复眼睑反射、肌肉震颤、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结论实验证明静吸复合麻醉比静脉麻醉实验犬麻醉效果好,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复方益精口服液的抗疲劳作用,选用体重为18-22g的SPF级ICR小鼠为实验动物,给予0.05g生药/10g体重剂量的复方益精口服液10d后,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实验以及测定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和肝糖原含量为指标,以判定其抗疲劳作用。结果显示:服药组小鼠负重游泳的平均时间(196.02±36.542min)明显比对照组(59.10±25.549min)长(P<0.01);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复方益精口服液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8月集中收治的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13例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3例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其中BUN、SCr、CK—M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的救治,早期及时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和吸附血液中BUN、SCr、CK—MB、ALT、AST、LDH毒性物质,是避免白毒伞蕈中毒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归多维口服液对正常小鼠抗疲劳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参归多维口服液浓缩液0.1,1.0,3.0 m L/kg作为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末次给药30 min后,小鼠负荷5%体质量,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对小鼠增重的影响;末次给予参归多维口服液30 min、游泳90 min、休息60 min后采血,进行血清尿素含量测定;末次给予参归多维口服液30 min后处死小鼠取肝脏,测定肝糖原;末次给予参归多维口服液30 min后采血,不负重游泳10 min,在游泳后立即(游泳后0 min)和游泳后休息20 min采血,测定以上3个时间点的血乳酸值.结果参归多维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增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P0.01);参归多维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游泳后血清尿素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参归多维口服液各剂量组肝糖原储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参归多维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游泳后3个时间点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有所降低.结论参归多维口服液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康合剂联合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评价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法对慢性肾衰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的机制。方法 60例中医辩证属于脾肾气虚,湿瘀内阻型的慢性肾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合剂口服及中药灌肠液灌肠,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内毒素、D-乳酸、硫酸吲哚酚等指标的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应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在肠道屏障功能改变方面,结果显示内毒素、D-乳酸、硫酸吲哚酚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合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体肠源性毒素的产生,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稳定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螺旋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运用螺旋藻治疗,对照组52例运用降血脂药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脏超声、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9%,对照组为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螺旋藻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作用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宜于临床推广应用.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和方便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慢性肾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4 h/次,3次/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研究组患者牙周指标(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率、牙龈探诊出血),检测两组患者龈沟液IL-6、TNF-α、血清CRP、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后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探诊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龈沟液IL-6,TNF-α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CRP、血肌酐、24 h尿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CRP、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CRP、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在规律透析的同时行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微炎症状态,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alst growth factor-23,FGF23)、Ⅰ互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rosslaps)与25-(OH)D代谢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女性患者32名,年龄48~90岁(OP组),与21名健康人年龄31~50岁(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FGF23,Crosslaps及25-(OH)D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清无机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水平,并对OP患者25-(OH)D与FGF23、Crosslaps、血钙、血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53名受试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及医学影像学检测.采集OP患者及健康人股骨骨样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观察,采用病理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P组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水平显著升高(P0.05);OP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与FGF23相关系数为-0.012 2,与Crosslaps相关系数为-0.231 7;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OP患者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OP组骨小梁间距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OP患者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骨密度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通过影像学检测发现OP组X光片透光度有所增加,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因子水平与25-(OH)D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在骨代谢所引起的血清水平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 20 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17-羟孕酮(17-OHP)、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促卵泡素(FSH)、空腹 血糖(FPG)及胰岛素(INS)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17-OHP、LH、T、FSH、FPG、IN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P<0. 05 ),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LH、T、FSH及INS水平最为明显(P<0.01),二甲双胍组、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降低FPG(P<0. 01),中药各治疗组均能降低17-OHP(P<0. 05)。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能对PCOS 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