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走近科学"是本刊科研项目科普化报道的传统栏目,从本期开始,我们选择一批上海市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报道。本篇报道的是2018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细胞属性转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惠利健团队获得。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一批批优秀中国年轻人走出国门 ,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去闯荡 ,他们中的很多人为求在海外的发展备尝艰辛 ,并获得了成功。如今“海外学人”这一名词已不仅是对社会某一人群的指称 ,而且是当今中国与世界接轨、迈向全球化的某种媒介。为了为海外华人在祖国大陆的沟通增加一个管道 ,本刊从 2 0 0 2年第 1期尝试推出“海外学人”新栏目。我们热诚相邀广大海外学人参与到这一栏目中来 ,把您们的学术研究心得 ,以您们在海外的创业奋斗经历写成文章赐寄我们。重在谈自己的切身体验 ,同时附上本人近照一张。本期首推美籍华人俞洪教授在美国的奋斗历程 ,相信这个栏目会为您们在国内找到更多的知音 ,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年轻学子会从您们的经验经历中获得有益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科技市场     
科技市场从本期起,《世界科学》推出科技市场栏目。这是本刊与北京现代实用科技研究所双方合作的产物。每期刊登5~8项科技新产品,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提供服务。这些项目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投资小、产出大。适合乡镇企业上马。我们的初衷是为广大农村,特别是乡...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吉林工学院力学教研室的阎一工同志在来函中说,《世界科学》在内容编排上较合理,我个人更偏爱‘物理学”和“科学信息”“科学史”等几个栏目。阎一工同志建议在“科学信息”专栏里增加一些最新专业外文杂志的索引,以使读者更早地获得最新外文期刊的信息。从本刊创刊起即订阅本刊的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林冰—希望本刊能多报道一些国内外在前沿科学方面的中级科普文章,介绍一些新学说,理论,内容要实质一点,不要象新闻报道那样。即使是论述较深奥的知识,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说清道理,使读者得到较完整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科技的产出也呈不断上升之势,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把科技成果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以最大化地发挥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用,同时也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交代。或者可以说,从科研成果入手,建立科研与科普的联动机制,进行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开发,加强对非涉密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他公众关注的科技成果的宣传,将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期《男来女往》栏目专为女性姐妹打造。从心理到生理,从缤纷的扮俏秘诀说到实用的保健手册,无不渗透着本刊的拳拳之心!下期本栏目将为男士推出专栏,到时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类正在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来遏制或减缓这种趋势;而"节能减排"正是这一努力的集中反映。事实上,节能减排不仅对相关技术提出新的挑战,更要求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相应地调整,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是现在的我们难以估量的。为及时、充分地反映国际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由此推动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本刊在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支持下,从本期起陆续推出"节能减排"专栏,期望广大读者垂注并踊跃来稿,共同推进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知力之友     
有不少读者朋友在来信中向我们建议开设一个交朋友的园地,以便对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知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读者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切磋实践经验,讨论问题,甚至进行合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建议。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知力之友”栏目中设立“友谊互联网”园地,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请希望交友的读者朋友在来信中将自己的姓名,以及希望交哪一方面的朋友(比如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详细的联络地址,邮编写清楚,寄给本刊,本刊将分期分批给予登载。 所有希望与“友谊互联网”中的读者交往的朋友,请按照寻友人提供的  相似文献   

9.
王曼新同志在他的文章发表后已得到当地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有关单位、个人的配合,进一步开展了他的实验活动。本期发表南京大学蒋虎祥同志关于王曼新在元麦上“人工诱发根瘤”切片的电镜观察报告就是这一期间的重要成果之一。蒋虎祥同志这一实验观察报告,以电子显微镜中所拍摄到的明白无误的照片,论证了经王曼新“人工诱发的元麦根瘤”中确实存在着与豆科作物根瘤相同的根瘤菌类菌体和放线菌,其形态特征简直维妙维肖。这证明,王曼新同志在非豆科作物的根系中确实诱发出了有固氮菌类共生的根瘤。这项实验观察结果无疑是对企图全盘否定王曼新此一成就者的一个有力的回答。当然,对人工诱发根瘤的实验分析研究,绝非仅是电镜切片观察,其他的实验工作也在进行,并已取得可喜的结果。本刊将陆续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上期起在上海卢鹤绂格物研究所的支持下,推出一个专题性、评论性栏目——“格物论坛”.该专栏拟对当下科技界、教育界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作一些介绍或评述。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分别从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提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话题:全球范围内轻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性科学)、重实用性科学的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当代爱迪生     
致发明爱好者朋友 自从“当代爱迪生”这个新栏目与读者见面后,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发明爱好者的来稿。其中,有在校学生,有青年工人,也有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他们提出了不少颇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设想和小革新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思路大开。虽然,有一些仅仅是设想而尚未得到实践的验证,也有一些虽说明了原理却缺少相应的零件图、装配图等,但大家热情的参与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这也正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朋友聚集  相似文献   

12.
摄影的发明让历史的记载变得鲜活、生动。通过影像,我们可以重览无数岁月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影像记忆》栏目,请读者朋友跟随镜头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品味人间的幸福与悲凉。  相似文献   

13.
考古惊奇     
编者的话:人们不仅对未来无限憧憬,对过去也充满好奇,正是对古代的人和事的好奇,成就了趣味盎然的考古学,而考古研究的过程往往又峰回路转,悬念重重,更让包括许多一般读者在内的非考古专业人士对考古研究充满兴趣。本刊经常收到读者希望多刊登考古学内容的信件,事实上中外考古成果也精彩纷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考古惊奇》系列文章,介绍最新中外考古研究成果。现在,就让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带领我们一起去探索人类古老的秘密。考古惊奇  相似文献   

14.
在1月9日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院士科普书系》等7部科普作品被授予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在国家科技奖中设立科普奖项后的首次颁奖,它结束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有媒体在报道该消息时竟然用了“破天荒”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护卫神──小记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汪玲教授本期“今日启明显”专栏“每月一星”栏目中推出的又一位科技“启明显”汪玲是上海首届十佳科技启明星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在强手如林的科技启明星中,她的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科研成果的卓著,某种程度上还得...  相似文献   

16.
当代爱迪生     
本刊自1996年1月号开设“当代爱迪生”栏目以来,受到了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为了让广大朋友对发明方法有个较为系统的了解,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龚镇雄先生从1997年4月号起连续撰写有关发明方法的文章。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发明方法,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选择一些日用品作为例子,希望能对广大爱好发明创造的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栏目欢迎大家参加进来,就发明方法、发明创造的思维等发表意见和看法。此外,为了给大家培养动手能力提供参考,以及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本栏目现广泛征集可供中学生动手做的有趣的科学实验的稿件。稿件内客希望包括①实验用材料;②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③实验证明的科学原理;④参加人员等。  相似文献   

17.
在人榜2008年肩明星跟踪计划前,我就知道樊春海的名字.2006-2007年.樊春海的研究小组在纳米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工作两次登上该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志>.国内媒体也做了不少报道,记得2006年国内一篇报道称这项工作是由一位年仅32岁的博士领导的,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下面登载的是本刊读者田耘发来的两篇读后感。编者读后不禁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很特别的"寻人启事":"寻资深科普爱好者,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暗示:你家里是不是还保有小时候的科普图书?你的脑海里是不是还有小时候听到的科普故事?你的抽屉里是不是还有"古董级"的科普道具?把你对科普的美好记忆同我们分享吧."我们希望《大自然探索》的读者都能成为像田耘朋友这样的"古董级"的科普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对这些现象往往难以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一个个科学之谜就产生了。所谓“UFO(不明飞行物)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本刊编辑部不时收到读者来信,或者希望、或者不希望刊登有关 UFO的文章,其理由都相同:这类题材的文章太多、太滥, 许多伪科学成分充斥其间,令人真假莫辨。鉴于此,本刊特约国内有关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UFO问题,同时推出中央电视台记者撰写的对发生在我国的一起著名“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的真相调查报告。我们也真诚希望感兴趣的读者来信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对这些现象往往难以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一个个科学之谜就产生了。所谓"UFO(不明飞行物)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本刊编辑部不时收到读者来信,或者希望、或者不希望刊登有关 UFO的文章,其理由都相同:这类题材的文章太多、太滥, 许多伪科学成分充斥其间,令人真假莫辨。鉴于此,本刊特约国内有关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UFO问题,同时推出中央电视台记者撰写的对发生在我国的一起著名"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的真相调查报告。我们也真诚希望感兴趣的读者来信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