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克纳人道主义思想融合了现代和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它从人的内在机制出发,审视和谴责了南方传统对南方人的摧残和压抑;从南方社会的四种基本关系中,展现和营造和谐、平衡和稳定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讲述了南方穷白人本德仑一家送葬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奥德赛》的戏仿,消解了史诗中的英雄形象,造成荒诞效果,展现了现代人的复杂人性、生存困境及精神本质。福克纳也藉此反思并观照自我的精神状态及思想上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笔下有三个反面人物:杰生.康普生、金鱼眼、弗莱姆.斯诺普斯。研究者通常认为他们纯粹是邪恶人物,实际上这三个人并非天生就是邪恶之徒,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也有令人同情和怜悯之处。福克纳没有对人物进行概念化处理,他写出了人性的复杂矛盾,体现出了一个伟大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国的南方文化传统、历史的角度对福克纳的《纪念纳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背景和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处于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5.
时间,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的几个重要主题之一.而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借助于时间的建构,描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主人公爱米莉的悲剧一生源于她没落贵族家庭的出生和专横暴戾的父亲,更来源于人们对南方旧有生活的怀念,这一切使得爱米莉成为了传统的化身,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作品中福克纳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生动展现了美国内战后南方人梦想与现实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莫言和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具有多方面的可比较之处。福克纳通过对他的邮票大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的描写,获得通向世界的通道,福克纳虚构了一个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人们称福克纳的这些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个"世系",这个小说王国并不仅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现实的忠实写照,并不仅仅是一般的乡土文学、美国南方文学,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和人类命运的表现。莫言创建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是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致敬,他也描写了故乡从开创到今天的历史变迁,高密东北乡人民多个历史时期的生活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福克纳的历史时间观是向过去看,向历史深处看。他的作品中,"往昔"经常是压倒一切的因素,莫言同样有着向后看的历史时间意识。他的历史时间意识与其创作的原始生命力主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莫言小说的生命力主题又包含着一个深刻的文明批判主题,他将文明置于生命力的对立面,把它看作是一个压抑性的机制,并由此发现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从福克纳返观过去的历史时间意识中走出来的人物往往被英雄化或恶魔化,他们怀着单一的信念生活着,遵循着古老的道德观念:勇敢、荣誉、骄傲,他们成为古老的南方的象征,战争与重建的象征。在莫言小说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和福克纳小说中一样,大多是爷爷奶奶一辈人,相形之下,父母一辈的大多数形象则显得毫无生气,他们几乎是为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彩,子孙辈则背负着父辈沉重的人生,带着与生俱来的早熟的忧郁症,宿命地纠缠于上述两种生存状态的内在冲突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和痛苦。莫言的文学世界呈现出一种隐形的民间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和民族民间神话世界。而这种神话模式、神话原型在福克纳小说中无疑表现得更加突出。福克纳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和艺术试验主要表现在多角度叙述手法、内心独白、意识流、时空交错、象征等表现技巧的运用上。莫言的小说同样大量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内心独白、意识流手法。福克纳小说的叙述语言往往是一种繁复、复杂的长句式,但又有一种切实、生动活泼的口语文体;莫言的叙述语言同样是丰富、繁复、芜杂的,他的长句式舒缓、厚重,密集调动各种感觉,对读者进行语言轰炸;而他小说中的口语化短句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中,简练、生动、形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是生活化的乡村习语。  相似文献   

8.
阿来与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都以族裔身份书写着体现自己民族生存状态和文化记忆的文学。他们的小说是对民族文化形态、生活形态及人性形态的言说。两位作家把民间文学和宗教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中,突出了他们的民族性但又透露出隐忧。因为在现代性进程中,自己的民族被强势的外来文明冲击,民族文化在流逝,人性在畸变,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些导致作家身份认同呈现出一种"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剖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几部作品,分析了福克纳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这些形象大都是有坚强的意志力.为了所谓的蓝图,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他们是南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捍卫者,但同时也具有人性的一面。因为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他们在践踏妇女孩子时,也践踏了自己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的<暗示>试图超越"语言符号"的全面性和确定性,以一种碎片式的"具象符号"构建人性解读的工具和场景,对人的生命本质与文化生存状况进行"寻根",体现了韩少功对现代社会具象符号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