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366K(93℃)时经洁净处理的羊毛纤维在酸性(PH=3.0~3.5)水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吸附等温线,以及羊毛在不同助剂(含乙二醇/苯甲醇和硫酸锌)的水溶液中对SDS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加入助剂后,SDS的吸附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解释为较高温度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在水中的溶解度升高.同时,苯甲醇、乙二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亲水性较强,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高,使得表面活性剂与水的亲和性增强,表面活性剂分子自水中逃离而吸附于羊毛上的趋势相对减少,故SDS的吸附量降低.由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估算了不同助剂作用下SDS在羊毛/溶液界面吸附的表面胶团聚集数和表面胶团化标准自由能,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本文还研究了在空白浴和加助剂(“DL”、“FL”)条件下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的吸附等温线,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从较深层次上探索其染色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带耗散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在Fe2 O3石英晶体谐振器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层构象。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是一个快速达到吸附平衡的过程,pH值对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吸附影响较为明显,pH值在3~9的范围内,随着pH值增加,药剂吸附层黏弹性逐渐增大,吸附层稳定性减弱,赤铁矿回收率逐渐下降,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吸附过程只有一个吸附阶段,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层不发生明显构象变化;当pH值为10和11时,十二烷基磺酸钠吸附量明显增加,赤铁矿回收率也开始回升,吸附过程存在多个吸附阶段,吸附的第一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的第二阶段符合Elovich方程,并且随着吸附的进行,吸附层发生明显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循环利用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对钙盐的敏感性,根据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碳酸钙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沉淀转化原理,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由ABS-CaCl2-Na2CO3组成循环泡沫基液,在室内研究了不稳定泡沫(质量分数为0.6%的ABS,以下配方物理量皆为质量分数)、稳定泡沫(0.6%ABS+0.2%XC+0.2%HV-CMC)和硬胶泡沫(0.6%ABS+0.2%XC+0.2%HV-CMC+5.0%膨润土)的循环特点.结果表明:不稳定泡沫在室内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700mL降为510mL,半衰期由4.7min降为3.6min;稳定泡沫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510mL降为460mL,半衰期由22.5min降为18.2min;硬胶泡沫循环4次以后,发泡体积由480mL降为420mL,半衰期由34.7min降为26.4min.可通过补充少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是通过添加稳泡剂来提高泡沫质量,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In acid buffer solution, proteins with positive charge can react with anion surfactant and result in a great enhancement of synchronous light scattering (SLS) signals. In this contribution, the correlative experiment was made to compare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and immunoglobulin G (IgG) with 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SD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polarization light scattering signals, a new method of scattering polarization was constituted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interaction systems with molecular weight difference (HSA 66 kDa; IgG 150 kDa). The results were con- sistent with the data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介质,通过考察温度、原料质量分数以及是否加入NaCl等因素对跨膜通量的影响来研究膜润湿的过程。结果表明:膜蒸馏过程中膜润湿的进程与膜表面孔径的分布有关,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表面扩散作用在部分润湿膜孔内爬伸的过程中,由于热侧气液界面处温度的降低导致的传质推动力降低占主要作用。当膜孔全润湿后,通量完全由膜两侧渗透压决定,脱盐率下降到较低水平。降低膜蒸馏的温度或降低SDBS含量均可以减缓膜蒸馏膜润湿的进程;加入NaCl导致溶液表面张力增大,也可以减缓膜润湿。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关键独立变数对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CP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分批泡沫分离行为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泡沫分离条件 ,对水样中微量 CPC和 SDBS及它们的缔合物进行了分离富集 ,并对短柱中小体积样品和长柱中大体积样品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可供工业处理污水和回收微量物质参考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起泡浓度和泡沫分离有效浓度范围的概念 .对 CPC和 SDBS的泡沫分离行为、可浮性及泡沫分离有效浓度范围进行了比较 ,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满足表面化学实验研究规格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下简称SDS),用水结晶、泡沫分离、乙醇三次重结晶、乙醚抽提等方法,对市售的一种C.P.级试剂进行纯化处理.就所得结果对各种纯化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据此提出了一种纯化市售C.P.级试剂的方案,并用于另一种市售C.P.级试剂的纯化,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二苯胺磺酸钠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B-Z振荡体系在各种组不同浓度下周期和振的改变值与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个周期改变值与加入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6。改变组分浓度,可适当提高检测浓度范围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pH7.8的BR缓冲体系中,番红花红T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最大显色波长位于510nm处,在显色波长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与溶液的显色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测定.在波长为510nm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0.5~5.0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2,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4 L.mol-1.cm-1,检出限为:0.059μg.mL-1.该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用于环境水样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酸性介质中,无色的二苯胺磺酸钠被铬(VI)氧化为紫色的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2 nm,借此建立了二苯胺磺酸钠氧化显色测定痕量铬的新方法。铬(VI)量在0~3.2μg/mL服从朗勃比尔定律,此方法用于测定废水中的铬。  相似文献   

12.
13.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066 15和2.412。随着单体配比中MAA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上SSS链段数均长度显著降低,而MAA链段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了共聚反应动力学关系式,测得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8.97 kJ/mol。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作为药物制剂辅料广泛应用于各类药物中,发挥润湿、乳化、增溶等作用。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药学专业开设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很有意义。考察了实验条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作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寿命和圆二色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T可以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在288 K和303 K时分别为1.45×104和1.42×104L/mol,Stern-Volmer曲线是两段相交于cKT=8.0×10-5mol/L的回归曲线,说明KT与BSA之间存在两类结合位点.数据处理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低浓度KT-BSA(cKT8.0×10-5mol/L)的结合主要是疏水作用,结合位点数约为1;较高浓度KT(cKT8.0×10-5mol/L)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与BSA结合,结合位点数为3.7.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表明,KT的存在使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明胶-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明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研究了SDS浓度、明胶浓度、明胶种类及分子量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表面张力降低,并在其变化曲线中有一“平台”区域,同时体系的乳化力增大,其乳化力顺序为纯SDS溶液>水解皮明胶-SDS>水解骨明胶-SDS>骨明胶-SDS>皮明胶-SDS体系;各体系的起泡力及其稳定性亦随之增大。而明胶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各明胶-SDS体系表面张力的增大,且明胶浓度对大分子明胶体系的影响较之小分子明胶体系要大;明胶浓度的增加降低了体系的泡沫稳定性;但明胶浓度及其种类、分子量对体系的乳化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粘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 ( 2 98 1 5K ,30 8 1 5K ,31 8 1 5K)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水溶性聚合物聚氧乙烯 (PEO)体系在有无电解质 (NaOH)存在时溶液的宏观粘度 ,研究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对PEO构型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SDS—PEO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 (CAC)和聚合物饱和浓度 (PSP) ,并根据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SDS胶束被吸附到聚合物PEO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 ,讨论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范围内 ,SDS—PEO体系有无电解质溶液的比浓粘度均随聚合物PEO浓度的减小而急剧升高 ,呈现典型的聚合电解质行为 ,而且SDS的浓度越大 ,电粘效应愈明显 由此可以推断 ,聚合物PEO与表面活性剂SDS之间主要是通过疏水键相互结合 ,PEO分子链处于更伸展的状态 NaOH的存在使聚合物PEO分子与胶束结合位置减少 ,聚集体的体积减小 ,或者介电常数增大 ,因此表现出电粘效应弱于不含碱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 ,而且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建立预交联凝胶颗粒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吸附特性与SDS对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影响规律的关系,利用稳态剪切流变和振荡剪切流变方法研究SDS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预交联凝胶颗粒与SDS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在预交联凝胶颗粒上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后达到饱和,而预交联凝胶颗粒的膨胀倍数先逐渐降低,达到吸附饱和后基本稳定;预交联凝胶颗粒具有剪切变稀性,吸附表面活性剂SDS之后对其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表观黏度具有显著影响,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屈服应力逐渐减小,储能模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胶束增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在盐酸介质中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形成的胶束能增强高锰酸钾 头孢哌酮钠体系的化学发光这一现象 ,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测定头孢哌酮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头孢哌酮钠的线性范围为 0 0 1× 10 -6~ 15× 10 -6g/mL ,检出限为 3 9× 10 -9g/mL ,对 6 0× 10 -6g/mL的头孢哌酮钠进行11次平行测定 ,其RSD为 2 2 %.将本法用于合成样品及尿样中的头孢哌酮钠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