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研究矩形出口喷嘴射流的基础上,对长圆形出口喷嘴的射流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圆形喷嘴射流在短轴剖面上的扩散角比在长轴剖面上大.随喷距的增大.其横向截面将逐渐变为圆形.长圆形喷嘴的流量系数大于同样结构特征的矩形喷嘴,其射流的轴心动压力衰减以及横向动压力梯度分布规律与矩形喷嘴射流相似.随喷距增加.长圆形喷嘴的轴心动压力衰减比矩形喷嘴衰减慢.在钻头上使用的长圆形喷嘴的最佳无因次喷距应在无因次等速核长度L_1和最大轴心动压力衰减梯度所在的无因次喷距L_(max)之间.  相似文献   

3.
长圆形出口喷嘴射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矩形出口喷嘴射流的基础上,对长圆形出口喷嘴的射流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圆形喷嘴射流在短轴剖面上的扩散角比在长轴剖面上大,随喷距的增大,其横向截面将逐渐变为圆形。长圆形喷嘴的流量系数大于同样结构特征的矩形喷嘴,其射流的轴心动压力衰减以及横向动压力梯度分布规律与矩形喷嘴射流相似。随喷距增加,长圆形喷嘴的轴心动压力衰减比矩形喷嘴衰减慢。在钻头上使用的长圆形喷嘴的最佳无因次喷距应在无因  相似文献   

4.
5.
在对新型射流机理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脉冲射流喷嘴的机理和水力能量关系,得出了计算式.结果表明,脉冲喷嘴的瞬时高频射流所获能量是低频射流的2.558倍,是连续射流的1.438倍. 还得出了脉冲射流喷嘴的水马力和冲击力的计算式.为脉冲射流喷嘴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喷嘴射流冲蚀岩石为依据,对牙轮钻头的破岩方式、喷嘴射流的水力破岩和水力辅助破岩机理以及破岩的基本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机泵条件下牙轮钻头喷嘴射流对泥岩、页岩和粗粒砂岩具有直接水力破岩作用,对石灰岩、细粒砂岩有较好的水力辅助破岩作用。喷嘴射流冲击压力、射流的脉动特性、岩石的孔隙度和裂缝发育条件是影响水力破岩和水力辅助破岩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加长喷嘴钻头井底压力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的方法对加长喷嘴钻头的井底压力场进行了研究,用计算机绘制了井底压力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了井底压力随直径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加长喷嘴井底压力分布比普通喷嘴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更集中;两加长喷嘴组合随着喷嘴直径比的减小,井底液流场不断得到改善,两加长喷嘴的最佳直径比为0,0.4 ̄0.7,对于两长一短喷嘴组合,若固定普通喷嘴直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最佳直径比区间为0.4 ̄0.7。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力压裂用喷嘴在喷砂压裂过程中的喷射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喷嘴流场模型,分析了喷嘴直圆柱段长度、收缩角和喷嘴全长对水力喷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嘴直圆柱段长度的增加,喷射流体速度增加,能量损失减小;收缩角较小的喷嘴喷射动能较大且能量损失较小;喷嘴总长越长,流体速度保持越好。在井底空间条件限制下,通过分析3种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水力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优喷嘴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
牙轮钻头自激振荡脉冲喷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用于牙轮钻头的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在常压下进行了射流脉冲压力测试和冲蚀天然红砂岩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琴管自激脉冲喷嘴和亥姆霍兹振荡腔脉冲喷嘴具有很强的脉冲效果,其冲蚀岩石能力大大高于普通锥形喷嘴,其中风琴管自激脉冲喷嘴的脉冲效果和破岩能力最强。实验还表明,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射流存在最优喷距,最优喷距的大小为喷嘴出口直径的7~14倍。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可直接应用在钻头上,能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0.
对全尺寸脉冲射流喷嘴进行了优选研究,得到了四种最优尺寸关系。所得最优的全尺寸脉冲喷嘴的功率是同尺寸普通喷嘴的1.5倍。并通过冲蚀砂砖的实验研究,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喷嘴倾角对PDC钻头齿水射流清洗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PDC钻头水力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和优选,对不同喷嘴倾角下射流钻头齿清洗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的测量杆件是根据悬原理设计的,用均布于模拟钻头刀翼上的五根测杆,可以测出水射流对模拟钻头齿上的水力清洗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PDC钻头水力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和优选,对不同喷嘴倾角下水射流钻头齿清洗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的测量杆件是根据悬壁梁原理设计的.用均布于模拟钻头刀翼上的五根测杆,可以测出水射流对模拟钻头齿上的水力清洗力.实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水射流对各测杆的清洗力随喷嘴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一定时,靠近喷嘴出口的测杆受力较大.钻头外缘上的测杆受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的喷嘴尺寸、个数和喷嘴组合条件下井底多股受限撞击射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的分析研究表明,多股撞击射流的井底压力分布存在低压区、高压区和中等压力区三个区域。高压区为射流撞击区,低压区为漫流区,中等压力区为射流相互干扰区。在喷嘴出口总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保持中心喷嘴直径大于或等于边喷嘴直径,井底压力的分布对清岩和破岩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近年来国内外头水力学研究的文献为基础,综合论述了PDC钻头水力学中钻头井底流场和水力结构优化研究的新方法、新动态和新成果,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分析表明,示踪颗粒轨迹测法和井底测压法是目前研究PDC钻头井底速度场和井底压力场的比较有效和可行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描述PDC钻头井底流场,进行钻头水力结构优化将是PDC钻头水力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评价PDC钻头水力结构和井底流场优劣的合适的定量标准,因而,水力结构设计很难谈得上优化,今后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喷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由作者发明和研制成功的自激振荡脉冲喷嘴所形成的脉冲射流,要相同条件下与常规的连续射流相比,射流的峰值压力,冲蚀体积和有效靶距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作者将多年来所进行的实验室实验(振荡腔内流体压力的测定;非淹没射流条件下的实验分析;淹没条件下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的性能实验及其分析;在淹没和非淹没条件下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的冲蚀效果;碰撞壁碰撞区域的磨损对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的影响等)及工业现场实验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番禺地区珠江组快速钻进中出现的PDC钻头泥包问题,在实体PDC钻头计算模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标准 两方程模型对主喷嘴和辅助喷嘴不同喷射倾角组合进行井底流场特性研究,最优化喷嘴角度组合。结果表明:主刀翼1号喷嘴喷射倾角20°、3号喷嘴喷射倾角15°能使井底流场分布最优;远离主刀翼的4号和5号喷嘴喷射倾角变化对井底流场影响较大,适当增加这两个喷嘴喷射倾角有利于井底岩屑快速排出;2号喷嘴喷射倾角在限定范围内变化,对井底流场影响有限。最后,1-5号喷嘴喷射倾角分别按照20°、25°、15°、25°和25°组合布置,应用于个性化215.9mm五刀翼PDC钻头设计中,在实钻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尺和机械钻速,成功解决钻头泥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测试喷嘴射流轴心冲击压力为依据,对振荡脉冲射流喷嘴的有效喷距、射流和脉动特性、井底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脉冲射流喷嘴的有效喷距比普通连续射流喷嘴提高1.5倍,脉动幅值提高1.7倍,井底压力分布更有利于清除井底岩屑。  相似文献   

18.
以水为雾化介质,以激光粒度分析仪为核心建立了雾化实验测试系统,对孔径分别为0.46 mm和1.44 mm的喷嘴进行了5个压力下的雾化特性实验测试,得到了两种喷嘴的索太尔平均径D(3,2)、中位径D50和体积平均径D(4,3)等表征喷嘴雾化特性的关键数据。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压力和流量的增大,雾滴的D(3,2)、D50、D(4,3)均减小,而雾滴分布的标准差σ变大,即雾滴平均直径变小而分散度增加;雾化压力是喷嘴雾化的效果决定变量,在压力0.28 MPa下,0.46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对应流量为8.5 L/h)的D50为73.24μm,1.44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的D50为84.94μm;同一压力下(0.28 MPa),0.46 mm孔径喷嘴的雾化效果优于1.44 mm孔径喷嘴。  相似文献   

19.
用实验的方法对加长喷嘴钻头的井底压力场进行了研究,用计算机绘制了并底压力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了井底压力随直径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加长喷嘴井底压力分布比普通喷嘴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更集中;两加长喷嘴组合随着喷嘴直径比的减小,井底液流场不断得到改善,两加长喷嘴的最佳直径比为0.0.4~0.7.对于两长一短喷嘴组合,若固定普通喷嘴直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最佳直径比区间为0.4~0.7.  相似文献   

20.
压力旋流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对压力旋流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对雾粒索特尔平均直径(SMD)、雾粒运动速度和雾化角的影响。研究表明:雾粒SMD及雾化角不仅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也随喷嘴孔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雾粒SMD在雾场轴向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雾粒轴向运动速度不仅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也随喷嘴孔径及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