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权诉前禁令,网络侵权责任避风港原则及人格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在民法典人格权法中的确立,为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提供了事前、事中、事后三重权利救济机制.确立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性是构筑三重权利救济机制的基础.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审查标准、申请禁令的担保、禁令的效力及错误申请的赔偿等是签发诉前禁令的考量因素.网络侵犯人格权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infringemen"和"tort"的区分以及对知识产权、物权、人格权请求权等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比较分析,认为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纳入侵权法一体规定,弊大于利。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立法选择上,应选择确立绝对权请求权,即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分别规定在知识产权篇(法)、物权篇、人格权篇,从而与侵权之债即损害赔偿请求权相互配合,形成对绝对权的一个完整而周延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物权请求权作为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从物权请求权的历史演变谈起,逐步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种类以及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分类标准众多,我们以权利的作用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等。其中请求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是指权利人请求特定人(相对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纵观目前各国立法,在立法体例中明确规定请求权的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出现在法学著作中。在我国,请求权作为一项权利救济制度存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学理上按请求权与相关基础权利的关系可将请求权分为物上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以及婚姻家庭继承法上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在私法的发展史上,相较于财产权的发展来说,人格权无疑是新型的权利。然而人格权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时刻影响并促进了其发展。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现代民法不再以"财产权"为中心而展开,而应"人格权"和"财产权"并重,赋予了人格权独立的法律地位。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无疑是新近民法典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要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就必须顺势而为,在法典的篇章结构上确立人格权法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必然要体现在我国即将制订的民法典之中。人格权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民法典中体现人格权的重要性是当前民法界的热点问题。通过探究《论语》一书,会发现,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孔子的"人文精神"在《论语》中得到彰显。民法中的人格理论通过"仁"得以表现,而孔子的"仁"又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中庸之道"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格与人格权的历史发展,不仅表明了人格从不平等到平等的观念转变,而且反映出人格的多重含义。对人格的理解经历了以身份为基础的人格、作为主体资格的平等人格、以人自身人格为内容的人格权演变。近现代民法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积极保障人的独立人格,推动着人格权制度独立地成为民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事人格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法律概念。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事人格权的保护过于分散,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针对我国商事人格权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我国将来立法时应在民商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商事人格权的概念和具体类型,拓展人格权客体范围,承认人格权中的经济利益,设立部分商事人格权转让和继承制度,明确规定商事人格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其本身却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作了详细论述,对其性质、地位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以求更好的体现民事诉讼立法宗旨,为民事诉讼审判实践服务,更好地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以期达到完善我国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造成许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无法追究。建议新的民法应该明确界定保护隐私权,其内容可以有:第一,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人格权中;第二,隐私权保护的客体的范围可从三个方面界定:生活安定权、个人信息权、个人身份及社会关系保密权。  相似文献   

13.
占有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体现了财产秩序,法律之所以要保护占有,是为了维护社会财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稳定,并非是为了寻求对真正权利人的保护。占有保护请求权不同于物权请求权,它是以保护占有的现实状态为宗旨的独立的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包括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妨害除去请求权、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立法中如何规制占有保护请求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构建我国占有保护请求权体系,对于占有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本文就物权保护中的物权请求权制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同时希望能对当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地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然而该制度在理论上的分歧和立法上的粗略,导致了其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滥用、错用,损害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乃至实体权利。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机制方面,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切实维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对遗产酌分制度进行了调整与完善,扩大了遗产酌分请求权的适用主体、降低了适用标准,体现了《民法典》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遗产酌分请求权作为继承人以外之人请求分得遗产的权利,其权利生成基础为扶养之事实而非身份关系,具有完整的伦理基础、价值基础与权利内理,就其功能而言,契合了家庭伦理诉求、核心价值内蕴以及利益平衡机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事诉讼参加人中,争议最大的恐怕就要数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了。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这一问题讨论了多年,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本文从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所争议的问题入手,探讨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格权是人格权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对一般人格权的理解也是我国最近的人格权利法中的争议问题。笔者尝试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人格被视为人的最高价值,人格利益为人的最高利益人格之尊重为现代人权运动的目标和理念。在法律上人格具有权利主体、民事权利能力及人格利益三重含义。人格权是权利人依法所固有的,以其人格利益为标的的,为维护权利人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在我国人格权包括公民或法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自由权、名誉权、隐私权、贞操权与精神纯正权等。侵犯人格权承担民事责任需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与主观过错四个要件。对人格权的保护,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但主要是通过民法予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作为一项债权请求权与民法上的其它请求权共同构成民法的请求权体系,各项请求权要素按一定结构,在互动协调中实现民法的整体规范功能。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它请求权的关系应当合理定位,以充分展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本文论证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合同上的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的互动协调关系,力求构建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它请求权竞合的合理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