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制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正丙醇、环己烷,在水溶液中的三元体系相图,并研究了体系温度、AM与HEMA的质量比和CTAB与正丙醇的质量比对体系的影响,并利用电导法测定了其微溶液的微观结构.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中没有复杂的液晶区,温度、AM和HEMA的质量比、CTAB和正丙醇的质量比都对该三元体系有明显的影响.电导率随水浓度的上升到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与反应速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与N-对溴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的共聚物(用IBMA-co-N-p-BrPhMA表示)的制备。并给出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用~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参考Fineman-Ross方程计算了共聚体系中单体的竞聚率分别是r_1=0.72±0.02(N-p-BrPhMA);r_2=0.30±0.02(IBMA)。 比较了IBMA与MMA、MA对N-p-BrPhMA的反应活性,其顺序是: MMA(1/r=2.50)>MA(1/r=1.59)>IBMA(1/r=1.39) 共聚体是硬的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合,发现: (1)当共聚体中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在20%以下时随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增大,共聚体的软化点由135℃提高到162℃;布氏硬度由24.4kg/mm~2提高到32.2kg/mm~2;冲击强度改变的规律性不够明确,但总的来讲是有所提高(由13kg cm/cm~2提高到15kg cm/cm~2左右);而透光率则保持为92%不变。当甲基丙烯酰胺含量超过20%时,软化点及硬度随酰胺含量的增加改变不大,而透光率则稍有降低。 (2)共聚体系用ABN引发或用热引发聚合所得共聚体性能相近,而用BPO引发则产物软化点低约30℃左右,布氏硬度低4~5kg/mm~2; (3)将共聚体于空气中放置后硬度明显地降低,软化点也有下降,酰胺合量越高,性能下降越快。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潮气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M.C.Giniss改良膨胀计与SW-1型微位移测量仪,测定了丙烯酸(AA)—苯乙烯(St)感光共聚合速率;发现对苯二酚丙酮溶液是暗反应的有效抑制剂;利用102-G气相层析仪和170-SX弗里哀变换红外光谱仪,对AA-St感光共聚合体系的单体浓度比和共聚物链节比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在40℃时的结果为:r_1=0.32,r_2=0.85;最后比较出三种增感剂对AA-St感光共聚合反应活性大小的次序为:BE(安息香乙醚)>B(安息香)>DK(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的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co-N-芳基甲基丙烯酰胺(N-ArMA)共聚物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T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o-TMA)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BrPhMA)。并用~1H-NMR方法测定了这些共聚物的组成;利用Fineman-Ross方法估算了这些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3种不同酰胺对IBMA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单体配比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溶液聚合与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P(AM/SA),离子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阴离子度,分别采用F—R法、K—T法和YBR法计算单体竞聚率,通过竞聚率值预测共聚物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比溶液聚合制得的共聚物的结构更趋于无序排列分布.  相似文献   

8.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偶氮二戊腈盐酸盐 (AAB·HCl) -NaHSO3引发剂 ,进行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丙烯酰胺 (AM)水溶液共聚合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测得了 30℃下单体DM -AM的竞聚率r1 =6.80 0 ,r2 =0 .1 74,(M1 =AM ,M2 =DM)并计算了聚合物的链段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 [MeClPr]/CuBr/[Me6TREN]为催化体系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法 (ATRP)对丙烯酰胺 (AAm)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进行了共聚合 ;考察了聚合时间、单体和引发剂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 ,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用^H-NMR法测定了丙烯酸正丁酯(NBA,M1)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M2)的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模型的误差变量法(EVM)计算出不同温度下该体系本体聚合的竞聚率。并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了该体系均聚、共聚反应频率因子之比Aii/Aij和活化能之差Eii-Eij。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佑成了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α-H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本体共聚物。α-HMA的含量分别为3%、5%、8%、10%、15%、20%、25%。共聚体的硬度随着共聚体中α-HMA的含量增高而提高;但透光率却随着α-HMA含量增高而下降;软化温度变化不大。共聚体比聚甲基烯酸甲酯具有更好的耐溶剂性能。α-HMA-co-MMA共聚物较甲基丙烯酰胺(MAD)-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MA)具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a-H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本体共聚物。a-HMA的含量分别为3%、5%、8%、10%、15%、20%、25%、30%。共聚体的硬度随着共聚体中a-HMA的含量增高而提高;但透光率却随着a-HMA含量增高而下降;软化温度变化不大。共聚体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更好的耐溶剂性能。a-HMA--co-MMA共聚物较甲基丙烯酰胺(MAD)-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MA)具有更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溶液中费米共振随压强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纯溶液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了溶剂效应的本质.并通过变换溶剂方法和变换溶液浓度方法中的溶剂效应变化研究费米共振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HLB=6.44)、K2S2O8为引发剂、甲苯为油相,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以NaClO3-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对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三元共聚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总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氧化剂还原剂比例、pH值、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合物转化率、固含量、相对粘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分析证明了产物。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合成了N-对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ClPhMA),制备了N-p-ClPh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p-ClPhMA与丙烯酸甲酯(MA)两种共聚物。 用~1H-NMR方法测定了N-p-ClPhMA与MMA及N-p-ClPhMA与MA共聚合的竞聚率。 共聚体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 Wittig 反应的历程作为理论基础,讨论了不同溶剂和添加剂对该反应产物几何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铈盐引发丙烯酰胺在棉纤维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Ⅳ)盐-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在天然纤维素纤维上接枝共聚,探讨了酸预处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产物平衡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共聚机理.IR表征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铈盐-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在天然纤维素纤维上接枝共聚,探讨了酸预自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产物平衡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共聚机理。IR表征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