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纹细蛾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 5代 ,以蛹越冬 ,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5~ 18日 ;第一代 5月 2 3~ 2 8日 ;第二代 6月 2 2~ 7月 2日 ;第三代 7月 2 0日~ 8月5日 ;第四代 8月 16日~ 9月 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 ,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 2 584 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 4 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 53%。  相似文献   

2.
杨小舟蛾在上海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预测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杨小舟蛾在上海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上海1年发生5代,个别有6代现象,世代重叠严重。杨小舟蛾的发生与初始虫量、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平均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杨小舟蛾开始出现;日平均温度在25~30℃时,杨小舟蛾数量明显增加;当湿度为65%~85%的时候,该虫发生集中,在日相对平均湿度为80%时,成虫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日平均降雨量为50~150 mm时,虫口数量比较集中。建立杨小舟蛾短期测报模型为:Y=-101.909-0.091x1 0.155x2 0.338x3 0.659x4 0.539x5。  相似文献   

3.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4.
榆白长翅卷蛾在西宁地区主要危害龙爪榆和榆树,该虫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两代。雌虫平均产卵量为73.8粒,产卵部位集中于叶背面主脉两侧,卵历期6~7d。幼虫5龄,历期30~35d。幼虫在寄主植物叶部吐丝缀叶结苞,幼虫隐居其内取食为害,老熟后在树枝上的卷叶内化蛹。蛹期20d左右。10月中旬以第二代的低龄幼虫在主干、粗枝的裂缝及枝条分叉处吐丝结茧越冬。该虫在西宁地区为害有两个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幼虫期与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一代幼虫期。  相似文献   

5.
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杨小舟蛾是为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江苏徐州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是种群基数的积累阶段,第二代是种群数量的增殖阶段,第三、四代为成灾阶段。笔详细报道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和天敌情况等。  相似文献   

6.
2015年5-8月对河北省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灯下蛾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标本21科417种1539头.其季节发生情况是:尺蛾科在整个调查期内处于优势;灯蛾科为5月份优势种;夜蛾科为6、8月份优势种;尺蛾科在7月份发生数量较大.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蛾类发生以5月最低,7月最高,各月份间差距不大;该保护区的蛾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一致,群落的种—多度关系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说明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教导,今年,在田间调查及药剂防治二化螟适期试验中,初步发现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有减轻二化螟害的作用。今年第一代二化螟蛾,灯下于4月14日初见,4月19日开始盛发,4月23目为盛发高峰期,终见期在5月17日。全代共诱到螟蛾176只。今年的盛发高峰期比去年提早8天,到4月底止就诱到螟蛾149只,占全代发蛾量的84.6%,去年到4月底止仅诱到25只,占全代发蛾量的14.9%。但  相似文献   

8.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9.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林间调查、灯诱成虫和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杨小舟蛾的发生、发展与气候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及越冬代成虫的日羽化量;此类害虫喜爱干燥的生长环境,降雨量偏多不利于害虫的生长、发育,但有利于颗粒体病毒病的发生,因此暖冬和干旱高温的气候极易导致此虫猖獗成灾;赤眼蜂、颗粒体病毒和黑棒啮小蜂等是此虫的重要天敌,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三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在海南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年发生6—7代,为害一般是沿海平原重于中部山区,早造水稻重于晚造;它的天敌种类较多,某些年份对其某些世代有制约作用;在早春雨量少,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量大,反之,则小;种植易感品种时,其为害较重;同时提出了防治三化螟应狠抓第一、四代,挑治第二、五代的严重发生田,以免使第三,六代螟虫造成白穗而承受较大压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枇杷瘤蛾是枇杷的首要害虫。研究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枇杷瘤蛾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福建莆田地区枇杷瘤蛾1年发生约5代,3~4代为主要危害代,与枇杷夏、秋梢的萌发期相一致。用1%阿维菌素乳、20%杀灭菊酯乳油、90%敌百虫结晶、25%灭幼脲3号悬浮剂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枇杷瘤蛾室内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灭幼脲与敌百虫、杀灭菊酯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阿维菌素、灭幼脲致死时间比敌百虫、杀灭菊酯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成虫繁殖的影响,2017—2021年5年间,统计并记录蝙蝠蛾的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利用Pae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气象因子与蝙蝠蛾羽化数量、产卵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讨环境因子变量组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产卵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日照时数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高气温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武夷科学》2020,(1):37-42
小蜻蜓尺蛾[Cystidia couaggaria (Guenée)]是红叶石楠的一种重要害虫。2018—2020年,对明溪、福州等地红叶石楠林开展调查,对小蜻蜓尺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同时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明溪、福州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3 d后开始产卵。利用1.0×108孢子·mL-1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9 d,幼虫死亡率为78.3%~84.0%,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往我们使用糖醋诱蛾法,按每天诱蛾量作出消长曲线——基准曲线,据此预测第一代粘虫发生期。但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偏差,效果并不好。据外地报导,可能是由于蜜源干扰的缘故。为此,本站于一九七四年将糖醋诱蛾与小草把诱卵法同时应用,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小草把诱卵法比糖醋诱蛾法更接近实际。于是,一九七五年省去糖醋诱蛾,单用小草把诱卵来预测。现将有关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扇舟蛾GV的发病死亡时间,取决于感染龄期和GV的剂量。杨扇舟蛾GV可通过幼虫的病残体及其排泄物,在林间长期保持活性,成为次代杨扇舟蛾幼虫的传染源;自然条件下,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不能经卵传播;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与Bt混用后可迅速降低幼虫取食量,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单用相比,感病幼虫第5天排粪量仅为单用的1/3-1/2,LT50值最大差3.6天,LT90值最大差6.9天。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稻纵卷叶螟连续发生,但对其来源还未搞清。一九七三年我据“一代少、二代暴”等异常现象,提出“外来蛾”的假说。经三年多来的调查研究,初步肯定该蛾有“外来”事实。现简报如下: 一、“外来蛾”假说的提出一九七二年我于金塘岛试图以“打一压二”的办法对付该虫,但未成功,开始怀疑外来。一九七三年我在白泉养虫查蛹赶蛾的过程中发现:一代才预蛹二代已见蛾,蛾早于蛹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咖啡豹蠹蛾危害薄壳山核桃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危险程度,为咖啡豹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7年在江苏南京六合、镇江句容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各选取4块50 m×50 m样地调查咖啡豹蠹蛾对薄壳山核桃林的危害情况,采用对角线法在每块样地中选取7个样方,用隔行取样法在每个样方选取10株样树,记录每个样方中的样株数、树龄、树高以及受害株数量,统计受害株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咖啡豹蠹蛾的危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地3年生薄壳山核桃的受害株率为41.43%,4年生受害株率为32.86%,5年生受害株率为22.14%,6年生受害株率为17.86%。咖啡豹蠹蛾危害风险分析指标及运算值为:①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00;②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3.00;③潜在危害性,风险值为1.80;④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风险值为3.00;⑤危险性管理难度,风险值为1.67。根据各项风险分析指标计算得咖啡豹蠹蛾的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2.22。【结论】通过对咖啡豹蠹蛾传播、危害及风险性分析,认为该虫是薄壳山核桃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强对咖啡豹蠹蛾虫情的监测,发现后及时防控,控制其虫口密度,以降低对薄壳山核桃经济、生态等效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1发生规律 番茄晚疫病在我镇一年有两个流行高峰。平坝地区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流行期,9月至11月为第2流行期,以第二流行期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番茄晚疫病流行高峰一般6月7至19日为第1流行高峰期,9月18至28日为第二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