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家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高增长与低创新”的特征。通过回顾创新集群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在创建创新集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一批有活力的创新集群,提高我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实现高新区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浙江共性技术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围绕浙江“块状经济”的特点,利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特征,重新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基于共性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系,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洪强 《科技潮》2004,(4):24-27
2003年,北京虽然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影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浪潮的推动,北京技术市场通过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和优化发展科技创新环境,在“非典”疫情过后,迅速恢复了活力,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地理和科技园的形成、特征及演化,回顾了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背景,并指出了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视角下,以创新集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创新集群;并对创新集群的含义、园区内合作机构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发展中国家创新集群的全球力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计发 《科技潮》2004,(5):6-9
2003年,北京市科技事业和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市科技系统结合首都经济和首都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求,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的工作主题,深入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二四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二四八工程以“求实性、前瞻性、开放性”三个显著特征,已经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和重心,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集成首都科技资源、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旗帜。目前。北京已经确定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出发,提出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调研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区位因素、投资环境、政府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思想观念和相关产业影响等6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合作竞争的机制,即以政府和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横向支撑,建立纺织服装研究基地、服装制造基地、品牌服装产品市场三层纵向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创新集群基本概念与关键特征基础上,对比了2010年以来中国、美国、俄罗斯创新集群的主要模式和促进政策。美国以“自下而上”模式为主,中国、俄罗斯以“自上而下”模式为主。中国、美国、俄罗斯都将创新集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经济相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并给予了大量促进政策措施。美国、俄罗斯的创新集群实践可为我国的创新集群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治光 《科技潮》2007,(3):8-15
目前,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从后台推动发展为前台引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注意并分析了这种趋势,从推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高度来界定“十一五”时期的科技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北京初步建成以“高端创新、强劲辐射、产业提升、环境优越”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城市”。《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发布,为北京这5年的科技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北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8日至19日,由科技部主办的“2008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委,部分地方政府和科技部门,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200余人云集一堂,共同研讨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产业模式、重点领域、科技支撑和推进政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门召开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前100个科技集群中,杭州首次进入前20,位居第14位,创历史最好排名,超过了伦敦、洛杉矶等城市。由此,杭州在全球科技集群的创新指数排名,也完成了一轮“超级跃升”:从2017年到2022年,从85位上升到14位(如图1)。  相似文献   

12.
无人集群技术是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主要热点,随着战场环境动态复杂演进,呈现出作战场景变化越来越迅速、博弈对抗越来越强烈、作战过程不可复现等特征,对无人集群作战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本专题依托“蜂群多智能体系统群智激发汇聚研究与实现”“航空集群空空导弹攻击区模型及智能预测方法研究”“仿鸟群智能行为的无人机与有人机共融集群自主控制”“仿鹰鸽智能的多智能体群组对抗推演与博弈方法研究及验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旨在汇聚无人系统作战体系架构设计、任务规划、效能评估等无人集群作战系统方面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探索面向复杂环境的有人\|无人集群、跨域无人集群等作战系统的运用模式和效能机理,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智能无人作战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本专题采用视频加载等增强出版形式,读者可扫描二维码来观看相关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认识。限于研究者水平,文中所述方法及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邓爱华 《科技潮》2011,(9):10-15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科技北京规划》)。立足于“国家创新中心”、“世界城市”的新起点,古老的北京城又一次展开了5年科技规划的新蓝图。科技驱动下的北京,舞出了创新的华章。“十二五”时期,北京将从哪些方面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伍建民 《科技潮》2006,(1):15-17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6年来,尤其是2005年推进“深化二四八,实施一二三”总体工作思路以来,北京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发展思路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作者将这些变化总结为“五大深化”和“五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北京形成了比较清晰、完整的科技发展思路,涵盖“目标一方针一战略一思路一措施一核心—保障”各层次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常津  徐佳  唐华 《天津科技》2023,(4):1-3+8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十四五”时期,如何围绕自然资源统一监管新使命与新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突出科技发展战略重点、部署科技创新主要任务、打造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十四五”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基于科学方法体系提出了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研究方法,进而对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和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2011年12月13日刊发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碳管理计划负责人胡里奥·弗里德曼的署名文章:中国创新如何改变绿色科技,文章认为。中国在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实际投资下,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在清洁能源领域实践“绿色梦想”。与西方普遍诟病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政府投资”相反,弗里德曼认为,“北京对清洁技术的任何投资都是全球福音”。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形势和特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育壮大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新集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创新有着高度集群的特征,创新集群作为国  相似文献   

18.
基于Boschma提出的邻近性理论,以陕西泾阳茯茶产业为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IBM SPSS22.0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的邻近性特征及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促进集群内创新氛围形成、提高新知识及新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流通起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认知和制度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的创新有一定正向影响,其影响效果高于地理邻近性,但弱于社会邻近性;而地理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过度的地理邻近还会导致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路径锁定”,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文章分析了长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长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本以信息、价值传导为切入口,探讨了信息传导集群的科技创新活性,组织内信息供酿的互动效应。分析研究了硅谷、中关村科技创新实现的有效模式,即信息传导集群效应;基于信息传导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即发展信息传导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