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提升广西的“文化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广西的文化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如何提升广西的“文化力”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要加强广西的文化建设、提升广西的“文化力”必须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体现出一种文化的自觉;必须处理好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文化体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是人类学和美学在当代学术背景上跨学科交融的产物。在全球化的条件下 ,民歌以及民族艺术的审美价值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 ,对民族艺术及少数民族族群的审美经验作出人类学的解释对于美学学科的发展乃至文学学科的现代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术会议是一项传统的而又充满吸引力的学术交流形式,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根据教育部国际会议在线网站统计,2005年,我国部属院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有179次。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面向国际化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开放性办学政策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院校依托自身的特色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侯小波  王颖 《天津科技》2009,36(6):72-74
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强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把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国际经验表明,进行科技政策创新,机制的建构是关键.我国发展科技政策创新的机制构建包括宏观调控机制、人员激励机制及产学研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仪式、游戏、艺术的集合体的方式,重构了南宁以壮族文化为灵魂的、视野开阔的、既古老又时尚的现代民族城市文化。民歌节不只是帮南宁找回歌唱的传统,更准确地说,民歌节是帮南宁找回了艺术的传统,并由此恢复和证明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在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结构洞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的形成,并建立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模型内各动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机理;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要围绕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来展开,使本科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文中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为目标,对药学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机制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模式和规律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大宋文化的起源地、兴盛地,宋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河南省的宋文化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刻认识宋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多种渠道传承大宋文化,创新思路开发大宋文化,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实现历史文化资源诸多价值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化的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的前提是不同社会主体间实现利益平衡,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文明呈现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必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把公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公共决策中,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完善公众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区域创新合作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形成机制,包括创新要素区域异质性机制、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行业同质性机制、成果交易诱导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实现路径,即政府推动引导、完善市场环境、协调关系注意耦合效应以及建立跨区域合作战略联盟等。  相似文献   

11.
如何推进"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机制创新,实现"文化强省"战略与和谐"海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机制的基本因素,并提出有效解决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知识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知识网络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模型,对认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及知识网络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富宁坡芽歌书是壮族文化的一枝奇葩,歌书的81个符号形象以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实物为主要描绘素材,每个符号形象既是独立成章的单体山歌,又一气呵成、联为一体,被学界称为“壮族爱情三部曲”。坡芽歌书虽为情歌,却涵盖了诸多的壮族文化元素,生动反映了当地壮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及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