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第5周中间带外侧核本部(ILP)。6~8周,阳性神经元则明显见于侧索核(ILF)、中介核(IC)和中介核室管旁部(ICPE)等各核群。Ach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反应强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强。SP—L和ENK—L阳性纤维最早见于第8周中间带的外侧份,位于套层与缘层之间,相当于ILP的原基部。9~13周,阳性纤维亦向内延伸。至14周,阳性纤维在ILP、ILF和IC等部位已有明显的增加。26周,上述核群和ICPE均见阳性纤维网织成丛状分布。实验证明,人胎脊髓中间带的AchE阳性神经元和SP—L、ENK—L肽能纤维,均出现于胚胎早期,且AchE神经元的出现要比SP—L、ENK—L肽能纤维大概早1/10孕期。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P物质在初孵扬子鳄脑垂体的分布特点.P物质阳性细胞分布于初孵扬子鳄脑垂体内侧腺垂体部,阳性纤维分布于初孵扬子鳄脑垂体外侧的神经部.结果表明P物质可能对垂体内分泌细胞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技成果通报》1999,(4)
该成果研究了中枢P物质和中枢组胺在肺循环调节中的作用,为医学界研究肺循环的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等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理论,而且对临床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该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奶牛不同病变时期乳腺不同部位的肥大细胞的数量、活力以及P物质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染小叶间质、腺泡及腺上皮细胞间、腺泡腔内、乳导管及血管内壁与周围,并随着病程延长,乳腺不同部位的炎性细胞急剧增多,并呈上升趋势,与正常乳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乳基部(乳腺炎3个月)最高,其和乳体部与乳头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泡结构渐进紊乱,小叶内血管内膜突起出现裂隙;乳腺不同部位的黏膜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变化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浸染变化相吻合,且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相关联.P物质和肥大细胞参与奶牛乳腺炎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6.
取16例24~32周龄的死亡人胎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于光镜下观察到颈上神经节(简称颈上节)和星状神经节(简称星状节)中存在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和纤维,含生长抑素(SOM)神经元和纤雏以及含P物质(SP)纤维,但未发现含SP神经元。二节中的含VIP神经元和含SOM神经元形状多种,免疫反应染色深浅不等,颈上节以大、中型细胞为主,而星状节以中、小型细胞居多。上述神经元类型和分布未有明显的胎龄变化。结果揭示颈交感神经节中,含VIP和含SOM神经元在出生前已经发育。VIP、SOM和SP3种神经肽在胎儿期已作为神经传导物或神经调节物而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物质在蓝斑复合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方法 :实验在 35只麻醉、制动、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进行。结果 :将SP微量注入蓝斑复合核 ,家兔血压明显升高 ,心率加快 ;于蓝斑复合核区内微量注射P物质抗血清 ,使血压降低 ,心率减慢。结论 :SP在蓝斑复合核具有兴奋心血管活动的效应 ,内源性SP可能通过兴奋蓝斑复合核区神经元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检测趾叶炎小鼠趾部组织中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和P物质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炎症组小鼠趾部P物质在真皮网状层及血管和腺体周围随着二磷酸组织胺免疫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多呈网状走行,且与肥大细胞串联及相邻排列;炎症组小鼠趾部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和炎性细胞随二磷酸组织胺免疫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多,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给药后14 h三者达到峰值,而后减少,给药后72 h又出现上升趋势;同时,在真皮出现了许多增生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由此推断,P物质参与小鼠趾叶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P物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及外周神经元系统中的11肽。采用有机溶剂分级法提纯鸡脑P物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聚酰胺薄膜层析分析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鸡脑P物质的氨基酸组成和N端氨基酸与资料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观察神经肽P物质(SP)对大鼠星状神经节细胞的影响.SP在1 μmol~10 μmol或更高的浓度范围内,供试35个细胞, 有28个细胞发生膜除极反应.用低钙(0.25 mm)或用含河豚毒素(TTX,1 μmol)克氏液灌流神经节,不影响SP引起的除极反应的幅度和时程.SP引起除极反应的同时常伴有膜电阻增大.当膜电位增大时,除极化反应幅度变小,反转电位为-80 mV至-100 mV.研究表明,SP对部分星状神经节细胞具有兴奋作用,使通过这些细胞的信息传递增强;SP对细胞膜的除极作用是由于其引起细胞膜钾导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1.
12.
人胎儿皮肤肥大细胞发育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体视学方法,对海口地区35例不同胎龄的人工引产胎儿及死胎皮肤标本进行肥大细胞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胎儿真皮中肥大细胞的体密度(Vv)和数密度(Nv)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增加,体密度的变化较数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人力资源价值灰色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潘晓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59-61
传统的人力资源评价方法简单直接,但过分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与经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粗糙集原理对初选的指标进行筛选,从而避免了指标选取时的主观性.再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积极、早期发现急性颈髓损伤的并发症。方法:通过责任护士病情的观察、专业的照顾、治疗处置、健康宣教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结论: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了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收集20~32周人胎,在光镜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阑尾的组织发生。20周阑尾腔小壁薄、管壁四层结构与成人相似,绒毛、肠腺、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已出现。固有膜含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并有许多淋巴小结突人粘膜下层;固有膜含少量不规则的肠腺,多数埋于淋巴组织中30~32周淋巴小结数量增多,但未见生发中心出现。SEM下观察20周后阑尾内的内分泌细胞有表面光滑和粗糙两类;20~28周阑尾淋巴组织的细胞间隙充满小囊和小泡,细胞表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 相似文献
16.
胎儿胃腺壁细胞发育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视学方法对34例不同月龄的人工引产胎儿及死胎胃标本进行胃腺壁细胞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胎儿胃腺壁细胞体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数密度(Nv)均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增加.核体密度(Vvm.c)则随着胎儿发育而变小. 相似文献
17.
P物质及其mRNA在家兔圆小囊组织内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物质(substanee P,S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脑肠肽类物质。大量研究表明SP在激发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和诱发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家兔的圆小囊是兔特有的肠道粘膜免疫器官,在家兔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显示了家兔圆小囊中的SP和其mRNA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家兔的圆小囊粘膜层和黏膜下淋巴组织中存在有大量SP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信号;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观察到的圆小囊淋巴组织的各个部位均有SP mRNA阳性反应信号出现,表明兔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确实存在着产SP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为临床脊髓空洞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2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 A 组,n = 10) 、假手术组( B 组,n = 10) 和正常对照组( C 组,n = 5) 。术后采用
BBB 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HE 染色和核磁共振( MRI) 检测综合评价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术后A 组
大鼠伤侧后肢BBB 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B 组和C 组( P < 0. 05) ,而这些指标在B 组和C
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术后28 d HE 和MRI 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区( A 组) 灰质和白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脊髓半切模型稳定、可靠,适于脊髓空洞性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