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烧碱-蒽醌法蒸煮荻原料过程中甲醇的发生量,并研究在不同工艺条件(用碱量、蒸煮温度、蒸煮时间)下甲醇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用碱量、保温时间和蒸煮温度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很大,随着用碱量、保温时间和蒸煮温度的升高,甲醇发生量迅速增多,用碱量由10%增加到20%,甲醇发生量从2.34,kg/t(相对于绝干浆,下同)增加到5.06,kg/t;保温时间由10,min延长到40,min时,甲醇发生量由2.08,kg/t增加到3.88,kg/t;当最高蒸煮温度由145,℃升高到170,℃时,甲醇发生量从2.02,kg/t增加到4.37,kg/t.升温时间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在合适的蒸煮工艺条件下,研究了上海朱行麦草NH4OH-KOH法制浆的反应历程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脱木素过程可分为从室温升温至100°C的大量脱木素、100°C至155°C下保温45 min补充脱木素和155°C下保温45 min以后的残余脱木素3个阶段,其中65%的木素溶解在大量脱木素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脱木素反应对残余木素呈表观一级、对OH-呈0.34级,反应的活化能为29.75 kJ/mol.脱木素速度方程为-dL/dt=7.602×102exp(-3 577/T)LcOH-0.34.  相似文献   

3.
<正>对柠檬桉烧碱—蒽醌浆(AP+AQ)和硫酸盐浆(KP)进行了H单段,H—H两段,C—E—H三段以及C—E—H—D四段漂白试验。对雷林一号桉、草律桉、窿缘桉硫酸盐浆还做了H单段漂白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用氯量7%、浆浓6%,温度40℃、时间3小时的H单段漂白条件下,柠檬桉(AP+AQ)和柠檬桉(KP)的白度均可达70度以上。采用C—E—H—D四段漂,用氯量为6%,柠檬桉(AP+AQ)的白度超过80度,D.P.在800以上。四种桉树中,雷林一号桉的漂白性能最好,窿缘桉最难漂白,草律桉与柠檬桉的漂白性能相近。柠檬桉、草律桉、雷林一号桉制得的漂白浆,物理强度甚好,裂断长6060—8050米,耐折度59—413次,可以用来生产一般文化用纸,也可考虑用来生产某些高级纸张。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 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使用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为蒸煮液。其优点是:纸浆得率高,易漂白,纸浆的强度性能与硫酸盐浆相接近,并且不会产生硫酸盐蒸煮及回收系统所散发的恶臭硫化物,等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对针阔叶木、芦竹、麦草等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 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温度一般要比硫酸盐法高10—15℃,化学品用量也要高20%(或者蒸煮时间延长5倍)。最近发现,蒽醌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中具有加速脱木素催化作用,因此,上述缺点可以通过添加蒽醌来弥补。 本试验以意大利杨木为原料,研究了碱性亚硫酸钠一蒽醌法制浆条件及其对浆质量和得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谷氨酸生产菌Te_(-13)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专一性、热稳定性、最适温度、最适pH、动力学参数和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属胞内酶,以NADP~+为专一性辅酶,脱氨反应的最适pH为9.5,酶的最适温度为35~40℃,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50℃保温10分钟,残留活力为50%,60℃保温10分钟残留活力为4%,70℃下则完全丧失活力,对L—谷氨酸和NADP~+动力学参数分别为2.13×10.2mol/L和6.58×10~(-5)mol/L,AMP、ADP对脱氨反应有激活作用,ATP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阿干镇煤田中侏罗统阿干镇群底砾岩组的古流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砾石方位和其它沉积组构的分析,提出了判断底砾岩组沉积时期的古流方向的证据。底砾岩组内大多数砾石的c轴指向N22°—45°W,倾角65°—80°。因而砾石的最大扁平面(ab面)则向S22°—45°E倾斜,平均倾角20°左右。砾石的方位特征清楚地表示底砾岩组沉积时期的河流流向大约以N22°—45°W的方向自南东向北西流动的。此外,该组地层中粒度自南而北渐次变细和斜层理倾向北西的特征,与砾石方位所指示的古流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七种农林副产和廢料比較之下,本文指出小麦杆在制漿和紡絲方面的合适性和經济价值。在制漿方面,采用预水解硫酸鹽法。經过研究全硷量、硫化度和溫度三因素对蒸煮的影响之后,認为蒸煮时用15—20%的全硷量,25%硫化度,升溫90分鐘,保持160°3小时,然后再进行多段漂白,即可得适于粘膠法紡絲的漿粕,成絲性質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点弯曲试样(FPB),对轴承钢GCr15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滑移型(Ⅱ型)断裂韧性(K_(Ⅱc))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Ⅱ型断裂参数在如下范围内变化:K_(Ⅲc)=17~35MPa2~(1/m),裂纹扩展开裂角θ_o=55°~62°,K_(Ⅱc)/K_(Ⅰc)=1.1~1.6;下贝氏体(B下)含量在31%时的下贝氏体和马氏体(M)的复合显微组织(B下/M)有最佳的强韧性匹配,较高的断裂韧性值。在此基础上,对Ⅱ型断裂特征、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材料强韧化机制和Ⅱ型断裂韧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试验结果与线弹性复合型断裂理论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对其差异和矛盾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PYH)4[Mo2O3(SO4)(NCS)6]的昂体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 11.060(1)、b 8.526(2)、c 12.059(1)A,a 95.40(2)°、β 114.08(1)°、γ 97.522(2)°,Z=1,Dobs1.640、Dcalc.1.643 g.cm-3。 衍射强度收集-在ENRAF—NONIUS CAD—4四园衍射仪上,用Mo—Ka射线,θ~2θ扫描方式,在1°<θ<28°的范围内,收集到衍射点5160个,其中独立衍射点4905个。衍射点的心对称部分取平均。强度数据经LP因子、衰减因子和吸收因子校正。 晶体结构系通过直接法和电子密度函数法解出。调用MUNTAN—80直接法程序,从E图上得…  相似文献   

10.
用 X—光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一个由氧桥连结的二正丁基二硫代磷酸锌碱式双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Ci—(?);晶胞参数:a=12.522(2)°A,b=14.514(2)°A,c=14.528(2)(?).α=112.13(1)°,β=106.72(1)°,Υ=106.65(1)°.本文用直接法和付里叶综合法解出结构.最终的一致性因子 R=0.086.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存在一个由处于对称中心的氧和与其四配位的锌所构成的骨架,金属锌呈空缺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2,3-二氢-1,4,5,8-四羟基蒽醌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抗癌药物1,4-二[2-(二甲胺基)乙胺基]-5,8-二羟基蒽醌(下称:AQ4),考察了温度、溶剂、催化剂、氧化方式等对其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的较佳工艺方法为:以2,3-二氢-1,4,5,8-四羟基蒽醌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进行缩合反应,用N,N-二甲基乙二胺兼做溶剂,首先制得1,4-二[2-(二甲胺基)乙胺基]-5,8-二羟基蒽醌隐色体(AQ4隐色体),进而用硝基苯进行氧化反应制得AQ4,产品总收率达到67.5%,产品结构利用红外(IR)、核磁(1H NMR)进行了表征.较佳的缩合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2 h;较佳的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45℃、回流反应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2.
该文合成了标题化合物 (PhNHNH) 2 CO·CH3 CN ,得到其棕色四棱柱状晶体 ,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n ,晶胞参数a =0 .5 781(8)nm ,b =1.5 32 0 (1)nm ,c =1.746 9(1)nm ,β =97.476 0°,V=1.5 34 2 (1)nm3 ,Z=4,重要的非氢原子基团C6—N1—N2—C7,和C7—N3—N4—C8各自的扭转角分别为 6 3.8(3)°和 93.3(2 )°。  相似文献   

13.
天然岩体中存在大量交叉裂隙,严重影响岩体构筑物的变形、破坏和失稳规律。本文以类砂岩材料制作主、次不同裂隙倾角岩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单轴压缩和DIC摄像等试验方法,研究交叉裂隙产状对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一裂隙相比,单裂隙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上大于含交叉裂隙,表明交叉次裂隙会进一步削弱岩样力学性质。(2)当α≤45°和α=60°且β≤45°,次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主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发生贯通;在α=60°且β≥60°和α=90°时,主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次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贯通;裂纹主要沿上下方向扩展,水平向裂纹较少。(3)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α=0°和90°时,岩样全部表现为张拉破坏,α=30°、45°和60°时,岩样随β增大表现为从剪切破坏—拉剪复合破坏—张拉破坏的变化,主破坏裂纹受主、次裂隙水平向投影较长的一条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轴位向在极射投影三角形中部的高纯度铌单晶进行了拉、压以及拉—压交替形变试验,试验温度为77°K——室温。在~200°K以上滑移沿(■01)或最大分切应力面(mrss面)进行;在低温下则主要沿(0■1)面发生反常滑移。在室温试验中未见流变应力不对称性,但随着试验温度的下降,发现压缩形变的抗力比拉伸形变抗力增长得更快,在77°K下压缩流变应力比拉伸流变应力高约l5%。在现有的体心立方金属形变理论基础上,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纸浆物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日本落叶松不同树龄纸浆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KP浆和AS AQ浆的未漂浆和漂白浆的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树龄对日本落叶松KP浆和AS AQ浆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日本落叶松KP未漂浆的物理性能接近针叶木硫酸盐未漂浆国家标准B等,漂白浆的强度达到了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的国家标准A等。日本落叶松AS AQ浆(包括未漂浆和漂白浆)的物理性能达到了亚硫酸盐针叶木浆的国家标准A等;浆的抗张指数、裂断长、耐折度和耐破指数都要好于KP浆,但是在撕裂指数上KP浆要优于AS AQ浆。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添加藜麦对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确定藜麦添加比例(%)和水添加量(g)为主效因子;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对主效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面条蒸煮后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拉伸长度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条蒸煮损失率回归模型显著(P0. 05),水添加量(B)对蒸煮损失率有极显著影响(P0. 01);面条吸水性回归模型不显著(P0. 05),各因素对吸水性的影响都不显著(P0. 05);面条拉伸长度的回归模型显著(P0. 05),藜麦添加比例(A)对拉伸长度有极显著影响(P0. 0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上为了减少造纸工业污染与提高纸浆得率,在采用助剂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东德 Bach.B 和 Fichng 于1972年首先在松木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中添加蒽醌磺酸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加拿大、瑞典、美国、芬兰,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在研究试验碱法制浆中加入蒽醌及其衍生物的工作。在轻工部的支持下,我厂在今年六月到八月间先后进行了麦草烧碱—蒽醌法小试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射线衍射采集海水鲈鱼鳞片中羟基磷灰石(002)、(130)、(211)面网和鳍骨中羟基磷灰石(031)、(120)、(132)面网极图数据并计算了取向分布函数(ODF)以分析其择优取向特征,其中鳞片极图数据显示出羟基磷灰石结晶学c轴主要有3个择优取向,分别是与鳞片法线方向平行、相交39°和相交63°,而鳍骨极图推测出其羟基磷灰石c轴择优取向大致有五个方向,分别与鳍骨截面法线相交3°、9°、17°、24°和36°. ODF的计算结果表明,鳞片中羟基磷灰石有比较明显的择优取向是结晶学c轴近似平行于鳞片表面,同样,鳍骨ODF中羟基磷灰石择优取向为结晶学c轴近垂直于截面.极图和ODF结果上的差别是由于极图本身是晶体取向的二维投影图,单张极图显示的择优信息不够完整,因此ODF用来解析生物矿物的择优取向特征更为准确.鳞片和鳍骨中羟基磷灰石结构中的择优取向现象是因为生物矿化过程中有机质的调控作用而使结晶学c轴趋向平行胶原纤维长轴方向,并且这种择优特征也是硬体组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83年5—7月(90°E—90°W,50°N—40°S)广阔区域中850hPa纬向风(u)的周期振荡做了功率谱及交叉谱分析。对同年5—9月资料做了EOF分析。着重讨论了中期以上几种周期振荡(40天、26天、13天)的分布特征及位相传播。并且分析了40天周期振荡与大气环流和海况季节转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技术市场     
外商投资项目(一) ·真空干燥水果粉项目。注册资本90美元,外方占总投资50%—60%,产品100%返销。 (A—1) ·热风脱水蔬菜项目。注册资本80万美元,外方占总投资的50%,产品100%返销。(A-2) ·即溶茶叶粉项目。注册资本90万美元,外方占总投资的50%—60%,产品100%返销。(A一3) ·真空天然蔬果脆片项目。注册资本70万美元,外方占总投资的50%—60%,产品10096返销。(A—4) ·邮政包装塑胶袋项目。注册资本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