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对中国和西方两千年中科学技术成果的统计分析,从整体上对比了两者发展的各自特点。历史上,中国科学技术始终持续地缓慢发展着并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西方逐步确立了由构造性自然观、受控实验和开放性技术体系组成的近代科学技术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循环加速机制,促进了科学技术革命。本文做了这样新的尝试:从探讨科学技术自身的结构及其与社会结构相互依存的角度,来说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按照多元视角、从"科学"最初的意义看来,中国传统博物毫无疑问是科学的一种形态,也是应对西方现代科学弊端更为彻底的"解药"。而宋代花鸟画正好记录了这种古老的科学活动。以宋代花鸟画为切入口,辅之以相关文字资料,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博物的特点:1)物的地位高于人;2)内敛而非外扩的博物模式。中国传统博物与西方博物学在认识、改造自然上呈现出来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虽然在功利性的层面上并不那么"有用",但在如今的语境下,很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熹与科学     
朱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其理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学的发展对朱熹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反之,朱熹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也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朱熹对科学的研究显现出与西方科学研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言 科学和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的中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甚至指出,在15世纪以前的好几百年里,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但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不仅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也使中国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相形见绌,特别是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我们这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播学和出版学的角度论述了晚清时期西方科学在中国各领域的普及传播,主要涉及译书出版、口岸传播、留学生传播、通过日本转口输入、办学和实物传播等模式.文章分析了晚清出现传播科学高潮的成因,提出研究近代西方科学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接触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认为这些规律是今天中国科学传播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初步分析了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今天科学传播进行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李约瑟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标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科学传统。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构成、学科取向及研究兴趣入手,指出社会文化系统、话语系统以及研究传统的差异,使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成为迥异于西方科学的另一种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7.
《救荒本草》蕴涵的科学和创新思想,是作者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当时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该书中植物学、农学、物理、化学、医药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救荒等科学思想应被系统研究。将它与西方科学比较,找出其科学特征,总结它在中外学界的影响,并借此阐明中西方科学或察同或求异不同发展路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迈向近代化的现实途径.作为输入西方科学的使者,耶稣会士为实现这一途径提供了可能.本文以耶稣会士汤若望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经历为例,探讨了明清之际近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命运,指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缓慢的三个社会原因:夷夏之防文化传统的排斥、王权至上封建制度的扼杀和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2):34-36,45
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多样性特性,其中有中国传统的以“悟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也有源于西方的以“理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复合型技术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技术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在不同时代背景上作具体分析,以便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消极因素,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研究中必须区分四对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在科学史研究中对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一直没有进行过严格区分和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科学史研究的混乱局面,并直接削弱了科学史对科学研究的启示,借鉴和解释功能。因此,在科学史中我们应当注意区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这四对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