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先采用Thevenin端接方法对多芯片组件(MCM)电路进行阻抗匹配,然后通过建立等效电路仿真模型,研究其电磁干扰频谱中的两次峰值问题.模拟结果表明,第一个峰值频率随负载电容和寄生电容的增大而减小;第二个峰值频率随负载电容和电阻的增大而减小;两个峰值高度分别随负载电容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且当负载阻抗接近传输线特性阻抗时,两个峰值高度均有所下降.仿真结果与MCM 中两种瞬态电流引起的电磁干扰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永磁直流电动机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电机传导电磁干扰产生机理的分析,建立可对电机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仿真的电路模型,同时考虑了高频段电机绕组分布参数的影响.电流换向过程是电机产生传导干扰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换向过程的等效电路,计算出换向过程中的传导射频发射电压,并提取电机绕组的分布参数,利用等效集总网络来描述分布参数的影响,建立电机传导干扰的仿真模型.利用OrCAD/PSpice软件对实际电机的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了仿真,通过实测和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垂直外腔面发射激光器芯片的生长工艺要求精确到nm量级,制作成本高,有必要用软件对设计好的VECSEL芯片进行仿真,实现优化.通过PICS3D软件对已经设计好的一个底发射的VECSEL芯片结构进行仿真,获得了量子阱有源区的带隙结构、材料增益曲线及子腔谐振谱线等特性.结果表明,InGaAs/GaAsP/AlGaAs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了信开关电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并阐述了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然后以Buck电路为例,通过采用软开关和增加缓冲电路来抑制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最后在Pspice中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林若波  陈国贵  陈希  骆芬妮 《江西科学》2021,39(2):335-339,359
基于FDM-3D打印喷头的热流速度控制,建立3D打印喷头的热力学模型.通过对喷头组件的整体热仿真,获得喷头组件的温度变化曲线和影响性能的主要参数指标;分析喉管在加热块与散热片间的长度和底层散热片厚度对温度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优化参数.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针对ABS打印材料,采用3.5 mm的铝管作为过渡段喉管,底层散热片由1 mm加厚至2 mm,散热效率可提高20%;若采用铁氟龙管,散热效率能提高40%以上,有效实现快速降温,增强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6.
核能谱测量技术是研究核物理、重离子物理、高能物理及核应用技术的重要方法。在数字化核能谱测量系统中,核脉冲高速采样方法是其关键技术之一,而高速采样又受限于模数转换芯片(A/D芯片)的转换速度和数字化处理芯片的工作频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利用FPGA和多片低速A/D芯片实现单片高速A/D的功能,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NiosⅡ的数字图像回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嵌入式数字图像回放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在FPGA芯片上配置NiosⅡ软核处理器和相关的接口模块来实现其主要硬件电路,并在视频D/A转换芯片AD7123的支持下,结合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了图像的高速D/A转换和回放等功能.由于采用了SOPC和DMA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设计灵活、数据处理速度快和扩展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两种多芯片封装设计及电性能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茂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4):4023-4027
集成电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芯片的集成度,高速高密的封装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设计并分析了两种多芯片的封装实例,一种是二维多芯片封装,另一种是基于柔性基板的三维多芯片封装,并通过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频域和时域的仿真。研究了关键信号的传输特性以及驱动和接收芯片间的信号眼图。对于两种封装形式,仿真结果表明在关键信号传输质量方面前者稍好于后者,但后者在减小封装面积和重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模数转换(A/D)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电子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数转换(A/D)集成电路芯片已成为电子产品设计中最关键的芯片器件之一,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子产品的质量.介绍了几种主要的A/D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类A/D芯片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指出了提高不同应用领域A/D芯片质量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物联网SoC芯片发展要求,基于SMIC 55 nm CMOS工艺,以低功耗开源处理器RI5CY的SoC芯片为平台,结合片内含有DSP与A/D转换功能的低电压CMOS图像传感器OV7725,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开源RISC_V指令集架构SoC芯片的图像采集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图像采集控制系统的结构,并详细阐述基于AHB总线的图像采集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采用一种改进的异步FIFO来实现不同时钟域的同步设计,具有小面积和低功耗的特点.通过Modelsim仿真、DC综合以及FPGA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视频图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操作流程简单,易于软件调试,支持应用最高带宽可达37 MB/s. SoC芯片系统的时钟主频为200 MHz,芯片总面积为3 250×3 648μm2,总功耗仅为24.419 mW.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multi-chip module(MCM)and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s(MPCB),inter-connect tes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bottleneckin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ircuits.The high reliabili-ty of MCMis due to that bare integrated circuitchips are welded and interconnected under highdensity and small di mension conditions[1].Testgenerationis one key technologies of MCMinter-connect test,so study on novel method of test gen-eratio…  相似文献   

12.
选用球型压头和十字型压头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上对花岗岩分别进行不同加载速率的岩石破碎实验,采用KBD5电磁辐射数据采集系统对岩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试件在受载过程中电磁辐射脉冲数与时间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随加载速率增大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增大,分形维数D也增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相同速率的岩石加载破碎条件下,十字型压头电磁辐射分形维数D比球型压头的大,与电磁辐射脉冲信号的强度变化呈相同的规律,利用电磁辐射脉冲信号和分形维数D的相同规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岩石的真实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选用球型压头和十字型压头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上对花岗岩分别进行不同加载速率的岩石破碎实验,采用KBD5电磁辐射数据采集系统对岩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试件在受载过程中电磁辐射脉冲数与时间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随加载速率增大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增大,分形维数D也增大,具有正相关性;在相同速率的岩石加载破碎下,十字型压头电磁辐射分形维数D比球型压头的大,与电磁辐射脉冲信号的强度变化呈相同的规律,利用电磁辐射脉冲信号和分形维数D的相同规律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岩石的真实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多芯片组件(MCM)布线中所使用的四通孔(v4R)算法在时钟线网布线中不考虑其无时延偏差的特殊布线要求,会使同步功能失控。针对这一缺陷,对MCM的时钟布线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引入MMM(Method of Meansand Medians)方法,使得自动布线结果中,时钟源点到各作用单元的时延相等,从而改进了v4R算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去噪声模块的DCSK(differential chacs shift keying)通信系统中,存在三种导致估值误差的因素,这三种因素分别来源于DCSK信号本身、加性信道噪声和去噪声模块。经过对上述三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CSK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混沌多相序列(CPS)避免DCSK信号本身带来的误差,同时采用相空间量子化的方法降低加性信道噪声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的DCSK通信系统因去噪声算法带来的误差而使其噪声特性略逊于FM-DCSK,但是在CPU运算时间及系统结构上,该系统比FM-DCSK复杂性降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在复杂的室内电磁环境下精确地对室内的无线发射机基站进行部署规划,本文软件仿真分析模块采用室内优势路径传播模型,该模型可以对仿真区域的电磁覆盖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多径传播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软件将仿真结果即室内仿真区域内各点的接收功率、电场强度以及各基站的载干比等以二维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室内优势路径传播模型比传统的射线追踪模型运算更加精确、仿真运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曹旭东  张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610-6615
为了解决当前对高速物理隔离设备的需求,描述了一种采用FPGA设计的10 Gb/s交换卡硬件电路方案。该方案首次选用Xilinx V6 FPGA的高速GTX硬核收发器,选取万兆光模块SFP+,使用PCI-express2.0总线。FPGA通过PCI-express总线技术完成了数据在和主机的相连,通过光模块与internet通信。在设计PCB的时候根据信号完整性理论,在设计中通过使用蛇形线、端接电阻、磁珠、电容和铺地铜等措施以解决阻抗匹配、串扰、电磁兼容等信号完整性问题。测试结果表明,FPGA和PCIE总线成功应用于数据交换,实现的交换卡工作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仿真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电磁场实验中DH926A型电磁波综合测试仪进行仿真,该系统的虚拟仪器可以代替实际仪器进行相关实验,实现仪器外观相像、实验操作相像和实验结果相像等教学实践要求.该仿真系统由三维显示模块、用户界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详细介绍了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选用专业的零件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使用OSG(OpenSceneGraph)和C++技术进行编程实现实验功能,还创新性提出了仿真系统在效果上保留人为误差的思想.该系统在技术上通过使各模块保持独立,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不仅为开发新的实验内容提供方便,也为类似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MCM——多芯片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子系统中由传统的封装与互连工艺引起的互连信号延迟,串扰噪声,电感/电容耦合以及电磁辐射等问题,介绍一种新型的多芯片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