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大地震前低频地声的波形和频谱的特征,论述了震前低频地声的形成及声波传播规律,指出震前低频地声具有近场穿透能力,信息可靠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近场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重要手段,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震前低频地声异常的频谱大多集中在0 ̄200Hz的低频段,观察表明,近场地震发生前低频地声异常信息强烈。  相似文献   

2.
强地震临震预报的前兆次声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并测量到1999年1-3月6次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声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波速波向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结果表明:(1)强地震前天左右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频谱特点是:振幅由弱渐强、周期先分散,后连成一片;(2)强地震前兆次声波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与地震级别有关,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研究指出,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可预测震中位置,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有可能发展成为临震预报中的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1999年 1~ 3月 6次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声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①强地震前天左右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频谱特点是 ,振幅由弱渐强 ,周期先分散 ,后连成一片 ;②强地震前兆次声波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与地震级别有关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研究指出 ,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 ,可预测震中位置。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 ,有可能发展成为临震预报中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震宏观前兆是指人的感官直接觉察到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定点地面倾斜观测数据,考察0斜率所蕴含的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信息,基于这些前兆信息和地震序列前兆信息构造了4种预报地震规则.提出了一种检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方法,并用于研究4种预报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0斜率和地震序列中的前兆信息,可以提高预报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报是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书是介绍关于地震前地球电离层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的专著,主要解释和说明地震活动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天/几小时前的一些近地等离子体的变化现象,并说明地震.电离层是如何耦合的。  相似文献   

7.
8.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交换系统存在的安全性低、数据交换失效等问题,基于多线程、断点续传技术、压缩技术以及用户自定义操作日志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交换系统.整个数据交换过程分为预处理阶段、数据导出、数据传输和数据导入4个阶段,其中预处理阶段完成交换任务的定制及调度等工作.若一个交换任务的4个阶段都成功,则视为交换成功,否则重试或标记为失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台站节点、区域节点、国家节点和学科节点间的高效、灵活、快捷的交换.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存在实际地壳介质不均匀、岩石破裂终止区域人为指定等不足,借助ANSYS 12.0数值模拟软件,采用不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现象。结果表明,弱介质区是地震前兆出现的主要区域,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弱介质区分布的复杂性。该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地震空区、两头跳和密集—平静—大震的地震前兆现象,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煤(岩)破坏前兆电磁波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岩石在破坏前释放电磁波的基本原理,测试过程及现场监测方法,对煤(岩)破坏前兆磁波测试进行了探讨,在矿区实测结果与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较具有精度高,易操作工作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介绍网络化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在2010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实施的前兆观测系统并网改造升级工作中的应用。"十五"网络化观测系统需要数字化、网络化的观测仪器,而DSC-1A型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可对前端的观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自带的网络通信接口,使用仪器配套通信软件实现组网通信、数据处理,也可将数据文件转换成"十五"格式,数据入"十五"前兆台网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发生在海城、唐山和汶川的强烈地震事件的分析, 指出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 主要在于前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探测和识别的困难。单一的小震前兆并不具有普遍的预报意义。如果根据多种前兆现象进行综合判断, 则可能对短期的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 地震前兆观测手段的选择可能更加重要。同获取地震前兆实体信息的地面常规观测手段相比, 获取孕震区虚体(光子、电磁波) 信息的空间遥感观测手段, 特别是其中的微波遥感观测手段, 具有视野大、时效快、同步性强以及全天候工作等诸多优点。在采用波束开关方法的条件下, 微波遥感观测能以很高的灵敏度发现大气以下孕震区微波辐射 的变化, 对于做出短期的临震预报可能更有意义。最后, 以物信论的观点探讨了微波遥感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法新社报道,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6.3级强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当地民防官员表示,此次地震对免赖斯特彻奇市的破坏程度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更大.由于临震预测无法实现,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地震学界都倍感无奈.不过,4天前传来一个好消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这至少展示了科学界一直在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地声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了目前在检测地声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基于GPRS网络的地声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观测表明:地震前出现的电磁场扰动和电磁辐射现象是岩石突然破裂和断层两侧岩石剧烈摩擦时辐射出来的,波源就是震源部位岩石层中所含的石英晶体因破裂而形成的高速荷电粒子或电偶极子群,电偶极子群的产生和消失,表现为电磁波的辐射。这些电磁波的高频部分将被地壳低电阻层吸收和反射,而大部分低频波却可以直接透射出地壳。因此,把与地震孕育的电磁扰动作为短临地震预报前兆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目前各家使用的观测仪器又不尽相同,这给观测资料的统一分析和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者对DJ-1型接收机进行了集成化改进。总体设计思想:①地震所释放的电磁能量与震级成指数规律增长,相邻震级间能量差很大,故接收仪的动态范围应足够大。在接收仪中加一对数放大器,则震级与输出信号成线性关系。②0~10Hz是最佳观测频段。③地震电磁波信号微弱,必须用低噪声放大器。④接收仪采用点频接收,因此,需要一带通滤波器选频。⑤为了检查整个通道工作是否正常,在放大器输入端加一时标信号,定时输出一脉冲信号,若通道正常,则记录笔接收到信号打出一时标点,这样,当无地震电磁波异常时,即使整个通道无信号输出,也可根据记录笔打出的时标点是否正常来判断整个通道是否正常,有利于长期工作。经改装调试后,在石屏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尧都区、襄汾县等地"地漏"现象的勘测,认为它是岩溶和黄土地貌的一种现象,与地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滁州市拥有1个监测中心、8个前兆台站(滁州、嘉山一台多测项),大大提高了全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震情响应能力。该课题利用滁州市前兆台网内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达到正确认识台网内每一个台站映震效能的目的,这样也将有助于提高以后运用前兆小台网观测资料的能力,以期能够提高地市级监测预报水平并探究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所辖中心站资源提高滁州前兆台网效能。  相似文献   

20.
对0~10kHz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振动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地声观测方法试验并分析了在地震发生前的最后阶段,远离地震发生地的近表层局部形变过程的特点,以及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地声噪音产生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之前几个昼夜期间,远离地震发生地,由于摩擦所引发的高强度地声辐射,可以作为重要信息对地震进行综合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