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稳步迈进中的上海创新驿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研究与对比,上海技术交易所选择创新驿站作为技术转移的新方式。2007年初开始着手创新驿站建设,在实践中,立足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自身服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走过创新驿站学习研究、试点探索和全面推进5个阶段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有这样几点切身体会:对推进技术转移的深刻认识是建设刨新驿站的根本;构建良好的技术转移体制是基础;摸索形成恰当的运行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方法是创新驿站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的关键,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实践重要性;田野调查方法在创新驿站服务模式中已经细化,并具有程序性的实施步骤,但是仍然需警惕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方式”的战略目标,对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层出不穷,特别是基于民营资本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不断涌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以及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等,开发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如中新力合、阿里金融、融资城、全球网、众筹网等,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的投融资支持,同时,这些创新性金融服务模式也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本文对这类新兴民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典型代表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科学时代,我国民间科技创新因自发性与广泛性等特点,对活跃国家经济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积极意义。但需要正视的是,我国民间科技创新面临封闭性、资金短缺与成果转化率低的困扰。因此,加强政府与社会对民间科技创新的支持,探索民间科技创新的生存发展之路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献资源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系全省最大的科技文献资源收集与服务机构,承担着为全浙江省科技创新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重任。近年来,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全院立足浙江、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文献服务全省科技创新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绩效为宗旨,全面深入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特别在服务区域产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面,逐渐探索和形成了一套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模式和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通过介绍联合国成立的科技机构、联大历年通过的与科技相关议题、在国际科技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取得的科技成就,说明联合国在促进全球科技进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及提高全人类生活质量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以我国科技创新对世界的影响为例,进一步阐明联合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平台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的科技创新与科技竞争,引领了以信息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崭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技术范式的转变.科技发展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要在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和提高科技发展能力.这是国家能力和国家科技水平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建立国家科技管理的长期战略部署.本文分析科技创新竞争的格局,提出整合创新的高科技...  相似文献   

8.
通过科技活动投入、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企业科技创新活跃程度、科技创新人才数量这些方面分析了"十三五"以来重庆科技创新成效,剖析了重庆市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并对重庆市科技创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推进重庆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提出了参考依据和建议.结论表明:从2016-2020年,重庆市综合科...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中国"政府指令型"NIS重塑时期的科技中介,在中国"政府导引型"NIS、"政府协调型"NIS时期功能不断完善、角色不断演变,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概念。学界关于科技中介及其角色的研究较少聚焦于中国NIS演进视域,并将其角色"黑箱化"处理。本文考察了我国科技中介在中国NIS演进的不同阶段的角色及其变化,进而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基于科技服务链与创新链融合、开放式创新及服务创新的新趋向,对我国科技中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先阐述了对技术市场的再认识,指出新形势对技术转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环境建设、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评审工作开始进行、加快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驿站、《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着力点7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二者皆具生态进化特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在区域内具有其内在的一些表征:共生进化的统一性、投资的高风险性、区域产业发展的非平衡性等。科技创新在产业创新上的价值体现不仅是其本身的表现,还负荷着科学精神、科技创新文化等内在的价值作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增活力。不断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的环境与系统。提高以自主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促进与产业创新的共生进化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IBM发布了新的对未来5年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未来五年五大预测”报告。报告内容是基于遍及全球的IBM实验室对市场和社会趋势以及新兴技术的深入研究。五大创新技术预测具体为人体自行发电、密码成为历史、读心术成真、数字鸿沟消失、垃圾邮件绝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初,中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自主创新确立为新的国家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了到2020年使中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这一规划不仅确立了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杨振宁不仅是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科技战略家。他对中国科学与经济发展非常关注,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富有远见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对策建议,蕴含了深刻的科学-经济思想。在我国科学与经济基础薄弱时期,杨振宁突破了传统科学观下科学-经济的线性模式,提出优先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开放等非科技创新模式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经济化效应逐渐彰显,我国创新要素逐步完善,杨振宁建议加强科学-工业-经济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内生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辽宁技术转移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以此为基础,阐释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对提升辽宁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及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61-63
浙江省国境安全检验检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国境平台")始建于2006年,是浙江省科技系统为贯彻落实<2004~1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总体要求而投入搭建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也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新政策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技术孵化机制、风险投资融资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色列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做法及经验,提出我国与以色列存在高科技合作的广阔空间,并建议我国应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建立针对不同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科技计划体系,将满足产业需求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标,建立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大明  胡志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109-112,F004
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强调,必须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以便进一步增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原始性创新能力[1].为此,在包括科技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激励机制、科技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和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都要围绕提升我国科学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目标来设置.其中的创新文化和科技奖励制度是两个相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主要通过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指出其对创新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可能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演化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创新从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演化为国家行为时,创新越来需要一种体制的支撑。国家创体系就是支撑国家创新的体制,国家创新体系既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进一步推进这种一体化的杠杆,在逻辑上,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它经历了技术主义的创新模式,市场驱动创的模式和技术驱动与市场拉动创新模式等发展阶段。一个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克服市场失灵,防范政府失灵和缓解系统失灵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时代的来临,如何认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公共价值的作用,是时代发展迫切需要面对的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科技创新公共价值的认识论基础、价值论基础和管理学基础,深入认识和理解科技创新公共价值对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公共政策与创新政策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