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不仅影响了郁达夫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而且影响了他的旧体诗创作.对郁达夫各个时期旧体诗作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到,"隐逸"构成了郁达夫人生理想的一种思想底蕴和旧体诗创作的一种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
唐末隐风的盛行是朝政紊乱、阉寺弄权、科举失衡以及战乱不休的苦难现实多重作用的结果;与前代隐君相比,以南国才俊为主体的唐末隐逸诗人群体,出世态度更为坚决。隐逸人格在与仕宦人格的分离中渐臻纯粹,而隐、仕作家群体之间广泛持久的交流唱和又促使两种人格实现了以出世为指向的相通与契合。作为遁世人格的艺术表现,唐末隐君大多追求清丽闲远的纯美诗境;少数诗人则将狭隘萎缩的乱世心态集中体现在寒苦僻涩的苦吟作品中。唐末隐逸诗人一丝不苟的创作,展示着唐诗艺术走向衰落时的执著与凄美。  相似文献   

3.
程敏政以少年聪慧、仕宦早达而闻名于明代文坛,却因一场科场案而断送了仕宦和学术生涯,折射出明代官场权力斗争的激烈。他留下的众多学术著作至今仍沾溉学林。  相似文献   

4.
隐逸思想与传统的出仕思想相对,是士人阶层拥有的一种归隐心态、看法或倾向。隐逸与出仕在士人的思想中组成了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对隐逸思想的探查,是研究士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其中佼佼者当属"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嵇康兼容儒道两家思想,又深受魏晋玄学影响,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隐逸之风,在他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相比游仙诗中的超然洒脱,《与山巨源绝交书》更能体现他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5.
北宋学者徐积一生积极用世,身后却被赐谥处士。宋代类似赐处士号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少致仕官员与任学官者也被认定为隐士,体现出唐宋问隐逸文化的深刻变化。它表明宋廷开始改造传统隐逸文化内涵,实质是将隐逸文化的不合作内涵替换以合作,这是一种被隐逸,可称之为“赐隐”,是宋以下集权化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6.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制度深刻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家庭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制度不仅我国古代社会有,还存在于外国历史上和现代法律制度中。但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时,"亲亲相隐"制度被当作封建糟粕被彻底废除,提倡大义灭亲,这与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现在仍然适用的儒家伦理道德所倡导的价值观相违背。从现代法治价值的角度来看,"亲亲相隐"制度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亲亲相隐"制度,利用其价值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马致远的隐逸散曲中,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以村居为背景的,其主题大都体现为对隐逸生活的描摹和歌颂,这与陶渊明田园诗在题材内容和思想主旨上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是陶诗在马致远笔下的另一种表现。而且,马致远自号“东篱”,并将此号反复写入其曲文,充分表现了他对陶渊明的推崇,以及他效法陶诗,向往“采菊东篱”回归田园的审美追求。但是否马致远的散曲仅是陶诗的散曲化,在审美趣味上并未出现新的内容呢?将陶诗和马致远的田园散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们虽然同是经历了从对现实社会、特别是政治官场的厌弃和疏离,到倾心于自然田园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也有隐逸思想的存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隐逸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正是他隐逸思想的特殊表达,由此可以探析孔子隐逸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法是清初理学名臣,仕历康、雍、乾三朝.与其他仕宦文人的交往不同,陈法与颜仪凤的交往主要发生在陈法回黔闲居之时,通过考察二人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归隐生活、隐逸情怀及其对家乡山水的喜爱之情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屠隆罢官考     
万历十一年,屠隆因在青浦任上治行高等擢升礼部仪制司主事,在礼部任上不到一年,万历十二年,屠隆被削籍,仕宦生涯便划上了一个句号,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官场。在屠隆的生涯中,罢官是他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前人的著述中,往往认为俞显卿对屠隆的诬陷是其罢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2.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修辞学上的tenor和vehicle在文献中的译名比较混乱.原因有二:译者不了解汉语中已经存在现有的名称;常用的非专业性英汉和汉英词典均没有收录tenor和vehicle的修辞含义.因此认为,tenor和vehicle的译名宜统一为"本体"和"喻体";译者有必要提高汉语水平,以便在需要时能随时调动母语中现有的表达方式;一些大众熟悉的常用术语应该被收录进常用非专业性英汉和汉英词典.  相似文献   

17.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宽仁长厚”是刘备人物性格的最大特征之一,也是历代读者喜爱这一人物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刘备在完成这一心历路程中所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对哭与泪的高超运用。在这一点上,他与曹操有着迥然的不同,在对比中剖析枭雄与奸雄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起因,可以为准确解读《三国演义》,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18年的年度词汇,"锦鲤"在社交网络上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通过分析"锦鲤"现象的成因和公众"转发锦鲤"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这一传播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认为,"转发锦鲤"行为的心理基点在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压力的拒斥。同时,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宏大叙事的逐渐衰落拉近了人们同信仰对象的距离",锦鲤"文化便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的推动和对"锦鲤"形象的构造也在"锦鲤潮"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多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锦鲤"现象引发了一场公众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