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差赋权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赋权的基本形态,揭示了人工智能对党政部门、社会媒体与公众、技术生产部门三大主体赋权过程及其结果的不均衡性特征.这种非均衡性的扩张和深化可能会导致社会遭受"技术利维坦"、"信息茧房"与"公民离散"、"技术鸿沟"相互叠加的社会风险.基于此,从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参差赋权的特征来看,防止参差赋权风...  相似文献   

2.
芬伯格是著名的技术批判理论家,其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将一种霸权的技术转化为民主的技术,让更广泛群体参与到技术的设计中,实现更多参与者的利益。本文将在芬伯格技术转化思想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霸权技术转化为民主技术的可能性。首先分析芬伯格的技术霸权理论,说明他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技术在技术中立性的外表下,维护霸权利益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说明转化技术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并对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的扩张导致了民主的缺失,为此,他立足于交往行动理论,提出民主的第三种模式——话语民主。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作为商谈活动,具有民主化的向度,科学(技术)与政治和社会公众之间可以进行民主对话。  相似文献   

4.
传统技术理论无论是工具理论还是实体理论,都视技术为一种天命,认为人类无法干预技术,只能"接受它或抛弃它",因此人类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在芬伯格看来,任何一种技术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技术具有社会性。技术的社会性决定了技术不是天命,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民主转化来变革技术,从而解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芬伯格通过技术的变革来解决技术问题,不仅为我们思考技术的本质和解决技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为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提出这一理论存在三个主要缺陷:一是对技术理性的改造过于夸大了技术的社会属性,忽视了技术发育的自主性,对技术的社会因素的分析表现出空泛化;二是对参与者利益的分析过于抽象,未看到利益问题的复杂性与国家控制性;三是技术代议刺理论存在相冲突之处,表现出外行的大众和技术专家在使技术民主化的动机上表现出不对称性,一个是关注各自的利益,另一个则是对社会和大众的责任伦理.提出这一理论总体上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从而起不到预期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次加入一片塑料,你就可以用3D打印机制造出想要的东西,但斯凯勒·蒂比茨提出了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设想:发明一种新的技术,使物体在进行3D打印时,能分解并智能地重新组合成各种新的东西。这项最新技术就是所谓的"4D打印"。斯凯勒·蒂比茨在2013年2月26日加州长滩举行的TED会议上公布了该技术,并用水对一连串可自行折叠的材料进行激活和供能,使其成为想要的形状。这项技术将由麻省理工学院新成立的自组装实验室和Sratasys公司合作开发。蒂比茨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教员,他将主持自组装实验室的开发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和欧特克公司合作开发4D打印系统的软件。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自然"概念揭示出了作为内在本性的"自然".对"自然"的追问,可以把握"非自然性"的内涵."非自然性"表征的是远离自然的情况,即去"内在规范性"和"内在目的 性"的程度.荷兰学派的"结构——功能"双重性理论为我们分析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提供了一条内在性路径.由此,可以通过分析技术人工物"结构"去"...  相似文献   

8.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虚拟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公共性建构的形态,公共领域因倚重虚拟技术得到一种复合效应,一方面是公共性得以建构,另一方面则是公共精神被压制,这导致应用虚拟技术后公共性建构进入一个本身需要克服两难,但又难以克服的建构困境.应用虚拟技术进行公共性建构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合作,即需要网络媒体、国家与公民的三方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从"计算机伦理"升级到"全球信息伦理"——"信息伦理2.0",所实现的不仅是研究领域的跨越,同时也蕴含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面对信息伦理这一全新的局面,查尔斯教授提出了跨文化伦理多元主义,为全球信息伦理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一家内衣公司利用化学武器技术设计出的高科技"防臭屁内裤"曾引起巨大话题。据悉,防屁内裤有过滤臭屁的功能,使用者即使不停放屁,旁边的人也不会闻到。这款不透气内裤采用柔软、不透风的尼龙布制造,腰和裤脚边缝有橡皮筋,后面则添加了一个用高吸收力碳纤维面料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技术教育关系密切。但直至现在,技术仍被视为人们手中的中性工具,或者至多不过是科学发现的应用,技术本身所蕴含的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被遮蔽或丧失。因而对技术内涵的深度揭示将开启技术教育圆融自足的可能进路。基于米切姆对技术作为人工物、技术作为知识、技术作为过程、技术作为意志这一技术概念框架的构建,可以开掘出当代技术教育的四种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3.
人工道德智能体自主程度越来越高,其引发伦理困境的实质是自主机器系统的“技术偏见”与人类伦理价值的冲突.当前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建构依赖的特定技术模型或伦理理论并不完善.价值敏感性设计为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实现提供多维视角,是一种整体性、动态性的实践方法论.在该框架下,人类价值被系统性分析并被嵌入到人工道德智能体之中,但该方法仍...  相似文献   

14.
"家族相似"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著名范畴,"家族相似"体现了强烈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本文以恩斯特·迈尔的系统进化分类学观点为范例,探讨如何在认识层面上深入拓展对"家族相似"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从霍克海默到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再到"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起点与脉络梳理,认为针对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描绘出"技术社会主义"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并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于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架构来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至关重要。在解析了"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及其理论图绘的基础上与"技术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对照,构建出一个超越"技术资本主义"的"技术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对"技术资本主义"的价值进行批判和"技术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寻找价值导向上"技术资本主义"的劣势和"技术社会主义"的优势。进而从主体性、表达性、技术性等要素与"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体系的角度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基因技术引发了新一轮对生命问题的关注,人类可能需要重新提倡一种新的生命伦理,以回应基因技术向人类生命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其中反这一范畴,以相应相成的动态平衡关系,表明人类未来生命形态的存在可能性;以生命自化的运动内在动力,辨别技术干预生命的合理性边界;以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启发生命伦理在基因技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复归其根的生命本根与本质,揭示生命价值真正指向,为新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的可能与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由于人类社会认知的不匹配,在伦理方面,就可能形成对人工智能的一种"伦理迷途",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慌或者盲目崇拜。荷兰学派的威伯·霍克斯和彼得·弗玛斯通过对于"功能偶发性失常"的分析,提出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失常是其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个普遍现象,反对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或者盲目崇拜,进而对人工智能的功能认知提出了理论进路。即解决方案既要从技术人工物自身方面解决,也要从技术使用的不确定性等技术人工物的社会性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以身体形态存在的身化技术,与物化技术共在,但又是与之不同的一种技术实在。身化技术的技术实在性,可在身体实在、活动实在和工具实在等维度获得某种理解。身化技术的现实生成,以身体的生存需求、社会的制度安排为基本动力,以语言性理解、操练性理解和生产性理解为主要途径。身化技术的特征,突出表现为身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讨论身化技术,可能会为"关于技术"的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物化技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当代技术与"(近)现代技术"看成技术的两种不同的历史形态,那么前者并不是"后现代"意义上对现代性的消解,也没有本质性的超越,而是现代性的提升和优化。从现代技术到当代技术,是科学由"开辟疆土"转入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状态下,技术与科学互动的方式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只不过在与科学的关系上,当代技术显得更为"自主"。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以把米歇尔·福柯看成是一个技术哲学家。一方面,福柯区分了"硬技术"与"软技术",认为前者是指技术物及其制作活动,后者是指与治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实践理性;另一方面,福柯也提出了一套技术分类学:即作为"硬技术"的生产技术和作为"软技术"的权力技术、符号系统技术和自我技术。在这一技术分类学视域下,"硬技术"与"软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叠、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技术体系。福柯因而深刻地洞见到技术与权力、技术与真理以及技术与伦理之间的本质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