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深远的宇宙生成演化观念,认为天地有开辟,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这一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老子《道德经》就隐含了这种观念,屈原《天问》开篇伊始也提及此类问题,甚至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如‘清阳为天,浊阴为地’这样的论述,认为由于阴气和阳气的分离而导致了天地的开辟”。这些观念不断发展,到了汉代,逐渐充实了一些具体内容,升华成了理论。这一升华的标志是《淮南子》的出现。西汉《淮南子》在我国最早全面论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化,我们的讨论即由它开始。  相似文献   

3.
对"技术"在人类存在中的作用及影响,《淮南子》认识深刻,并基于道家立场,形成独到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淮南子》从"道""技"关系、"技""器"关系、"人""技"关系,以及"技""德"关系等方面着眼,深入探讨"技术"的本质内涵及其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试图在以"道"驭"技"、"人""技"合一中,消解技术对人性的工具化遮蔽,使之成为人类生命审美存在的有利条件。《淮南子》不仅承续先秦老庄的技术思想,而且在汉代"黄老"影响下,对其进一步深化发展,赋予技术更多的现实意义。《淮南子》技术哲学是汉代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的重要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这西汉留下的定论与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解释不谋而合.距今21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宇宙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道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本文将古典名著《淮南子》置于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之内,以论纲的形式考察了《淮南子》的人学旨趣及其道德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底蕴,展开了对其道德心理学思想的理论追究,探寻了其道德心理学思想的生命意蕴,并阐明了其道德心理价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查理·达尔文(C.R.Darwin 1809~1882年)1858年发表他的系统生物进化学说之前,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存在过闪耀着科学光辉的自然界和生物进化的思想,这些曾经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源泉。先秦时期《庄子·至乐》中已有相当丰富的物种可变和生物界相互转化的思想,而在《庄子》“齐物论”和“秋水篇”中,已经流露出生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坠形训》对各类动物和植物的进化过程作了生动的记述,凭借古人的想象力和臆测,描绘了一幅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图景。但是,《庄子》、《淮南子》中的生物进化观在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继承下来,两千余年来,似乎成了空谷足音,殆成绝响。然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是汉初道家哲学集大成之作,凝聚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其思想与今天西方的深层生态学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从《淮南子》哲学的本体论、自然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与深层生态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更好解读《淮南子》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E.拉兹洛在《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一书中提出第五种场“ψ-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这很可能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的新的物理学革命,进而改变人类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并促使我们在哲学上重建本体论。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也会获得实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饭岛忠夫(1874-1954)其人其学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他以《支那古代史论》为代表作的"疑古"论中的部分合理性及大量错谬之处。在《支那古代史论》中,饭岛从多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性质进行了重新分析,突出了其本有的星占与政治属性。同时,饭岛对《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中天文记录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了发掘和整理,通过对原有思路的逆向运用揭示出记载本身的不自洽,在客观上发展了天文历史年代学。但是,饭岛的治学具有两面性,存在强烈的政治动机。其"疑古"论在前提假设、古籍释读、推理方法三方面存在学理缺陷,因此其"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来说"是立不住脚的。纵观饭岛的学术生涯,其"疑古"论实质在于改造儒教和追求真理,目标是"加强儒教在日本精神文化中的基础地位"。而今回顾以饭岛忠夫为代表的科技史"疑古"思潮,其主要意义在于改造了日本的尚古思维定式以及学术范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包含着一种"末世"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终结,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这样。永恒发展是物质永恒循环中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理解应当置于这个大背景之下。恩格斯的"末世"论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又是立足当时科学成果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对人的历史命运和人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对“浑天仪”一词的历史渊源,以及“浑象”“浑仪”两种仪器的取名做了较为详尽的考证,试图理清“浑天仪”一词在历史上使用与演变的线索。并比较和分析了现代部分辞书中“浑天仪”条目的解释,按学术界和日常使用现状对“浑天仪”一词的界定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三大哲学流派之一,它的字宙论在古代西方独树一帜。本文对斯多亚学派的宇宙论作了三方面的分析:(1)字宙扩张论和生机论;(2)宇宙周期论和时间观;(3)“神”作为物体和宇宙大火。本文认为斯多亚学派的字宙论属于物理学家的物理学,而不是数学家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及其亚文类名称的英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误译的现象在期刊和辞书中都并不鲜见。英语中的fiction与novel的含义并不相同,二者与汉语中的“小说”概念也均不一致,需根据情况来选择准确的译词。作为泛指,“小说”应当译作fiction,而不是novel,因为novel指的是长篇小说。在小说亚文类的划分上,英语文学界和中国文学界皆尚存在不同的意见。就当今汉语小说的实际情况而言,应当划分为四种亚文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篇小说。其中最后一种亚文类的命名歧出纷纭,而以“小小说”和“微型小说”最为通行,但最合理的命名则是“微篇小说”。“中篇小说”和“微篇小说”各自具有多种译名,而其合理性各有差别,经过辨析,可以甄选出最合适的英语词来作为译名。  相似文献   

14.
setting是西方文物保护界使用较频繁的专业术语,但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异,其中文名一直以来难以准确认定。因此,有必要从英文语境以及概念凝练过程研究setting,析理其内在底蕴和含义,以探讨中文语境下的贴切译词。setting通常多与人类的主观活动相关,不仅限于表达“环境”之义,以复合名词“背景环境”作为术语setting的中文译词,可以较大程度地还原setting的多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15.
“太医”和“御医”是含义既有重合、又不等同的古代对于医生的两个称谓,而各自的所指也不是单一的。当今不仅古代题材的影视剧中容易将这两个称谓混淆,甚至在学术论著中对二者的误解和混用也并不鲜见。中国历史悠长,宫廷医官的设置代有变迁,情况复杂。简而言之,“御医”先前一直是御用医生的泛称,明、清两代才设有专称“御医”的职官;“太医”泛指宫廷医生,后来则也用来指称市井医生。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的“菌”字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该字在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其义项不囿于菌类一种。《墨子》的《迎敌祠》和《旗帜》篇皆含“菌”字,注家对其含义、字形和在句中的位置意见不一。文章通过梳理注家的意见和先秦用例并结合语境,认为《迎敌祠》篇中“客菌”和“涂菌”之“菌”当释为翳蔽之意;前一“菌”字非“圉”之误,而后一“菌”字亦非“固”之误,且应与“涂”字断开,置于下文“令”字之后并与之连用。《旗帜》篇中“菌旗”之“菌”非“茜”之误,而应释为食用菌类。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医术语“肝”的起源与演变,可以发现“肝”的“能指/所指”关系发生过多次转移:物质实体→功能概念→物质实体。“肝”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揭示了“肝”的意义指向,以及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地位。“肝”的隐喻和转喻同样揭示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隐喻的基础是相似,转喻的基础是相近,以此可以说明中医“肝”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历时上考察,“肝”的所指存在混乱和边界不清的情况。在目前中医药术语规范体系中,尚缺乏一个重要术语“肝系”。“肝系”一词的使用,具有词频和理据两方面的合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和解释功能。“心系”“脾系”“肺系”“肾系”等同级别名词也应相应增加,才符合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中文化学界至今对organometallic的译法不统一,或称“有机金属”,或称“金属有机”。通过对organometallic一词的历史考察和词义解析,并参照中文化学术语的翻译习惯,认为将其译为“有机金属”才更符合原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解释学转向导致了哲学解释学中方法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分歧,解释由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转化为人的生存方式,自此出现了“解释”与“诠释”的术语界分,导致“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具有旨趣迥异的法理蕴含。对这两个术语进行区分具有法律概念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地质学术语中的"亲"与"嫌"两个构成要素入手,初步探讨术语定名和汉译中的形象性问题,并结合对《地质学名词》相关文本的统计分析,尝试提出促成术语形象性的三种生成方式——摹状、拟人和隐喻。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当前术语定名原则,认为形象性对于术语系统尤其是汉语术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成为定名原则之一,并提出这些原则应当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次序进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