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性二噁唑啉和二噁唑啉吡啶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手性氮基醇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氯代和环合反应.合成了两类手性二噁唑啉配体:三齿型的二噁唑啉吡啶(1)和二齿型的二噁唑啉(2).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分析鉴定了相关合成中间体.观察到二噁唑啉在硅胶中的分解开环.  相似文献   

2.
利用手性金属铜(I)与边臂修饰的双噁唑啉的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发展了一种催化cis-1,2-二取代烯烃与α-硝基重氮乙酸酯发生高立体选择性环丙烷化反应的新方法.该反应可以获得高达97%的收率、99/1 dr和98%的对映选择性,得到多取代的手性环丙烷.这一方法为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环丙烷α-氨基酸以及非天然α-氨基酸衍生物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L-苯丙氨醇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基的氯乙酰基化、与苯并咪唑偶联和噁唑啉构筑等3步反应成功实现了中间体4的合成,总收率达到56.3%,并首次确定了中间体4的绝对构型.最后以乙腈为溶剂,用6种卤代芳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较高产率地合成了5个具有单噁唑啉环和1个具有双噁唑啉环的新型目标配体(5a-5f),最高收率为87.7%,其中双噁唑啉环配体结构具有1个C2轴,此结构是当今此类配体研究的热点.同时,应用所设计的配体催化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在最优配体和最优条件下,以1,3-二苯基-2-烯丙基乙酸酯作为底物的反应,配体5a使得反应收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最优收率为73.5%.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骨架结构的手性配体对于不对称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6-溴吡啶-2-甲醛为起始原料,噁唑啉骨架为手性源,经过3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手性噁唑啉-氮杂环卡宾前体(Carbox).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刚性骨架及较大的空间位阻,有望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该类手性配体涉及的合成步骤包括席夫碱的合成、钯催化偶联反应及环化反应等关键反应过程,最终产物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药物设计中的活性叠加原理,以α-氯代-4-取代苯甲醛肟和对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将1,2,4-噁二唑环引入到吡唑环中,合成了16种新型含吡唑基双噁二唑啉衍生物,并通过IR,MS,1 H-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 N-(5-甲基异噁唑-3-甲酰基)-N′-芳酰基肼(Ⅱ)在三氯氧磷的催化作用下,脱水制备2-芳基-5-(5-甲基异噁唑-3-基)-1,3,4-噁二唑(Ⅲ)的反应.实验中发现当(Ⅱ)中 N′取代基为对碘和邻碘苯甲酰基以及2-萘甲酰基时,得2,5-二芳基-1,3,4-噁唑(Ⅵ).预期的产物未得到.N′-为其它芳甲酰取代基时,得预期的产物(Ⅱ).初步筛选了化合物Ⅱ、Ⅲ中代表物对小麦芽鞘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C2对称性的手性联萘骨架,设计了一类新型双膦配体,并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汇聚式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可通过不同功能结构砌块之间的组合,对配体的电性和空间位阻进行调整.通过合成该类双膦配体的铜(Ⅰ)配合物,讨论了不同铜(Ⅰ)配合物吸光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L-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手性噁唑啉配体1,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手性源易得,步骤少,易于操作,产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萘普生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发热等症状.文章考察了新型手性N杂双膦配体(BIQAP)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制备萘普生中的应用研究,通过配体与金属钌形成手性催化剂,经过一系列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在32℃、10 MPa H2、甲醇做溶剂、三乙胺做助剂的条件下,Ru(RBIQAP)(OAc)2能够有效地催化萘普生前体2-(6'-甲氧基-2'-萘基)丙烯酸,并取得了较高的收率(99%)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81.7%ee).  相似文献   

10.
以手性联二萘(BINOL)取代的2, 3-二氟对苯二腈和3, 3'-联咔唑为单体,通过碳-氮偶联反应得到一对共轭聚合物(R)-P1和(S)-P1,并且通过1H NMR与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荧光发射光谱(PL)、圆二色谱(CD)和圆偏振发光(CPL)光谱等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热稳定性以及光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手性联二萘侧基能有效地诱导共轭主链的微环境,使该聚合物具有手性活性,且表现出CPL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CNDO/S-CI程序计算了2-甲基-4-亚节基-5-噁唑啉酮衍生物的分子二阶极化率β_(vec).从微观上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和取代基位置对分子二阶极化率β_(vec)的影响.结果表明2-甲基-4-亚苄基-5噁唑啉酮衍生物是一类值得研究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水杨酸和L-或D-氨基醇反应合成了6个手性2-噁唑啉基苯酚,并成功地催化了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其中产物Ⅵ催化对氯苯甲醛和二乙基锌的加成反应获得了85%的产率和63%的ee值.  相似文献   

13.
2-巯基苯并咪唑经溴化反应得到2-溴苯并咪唑.然后与ω-溴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一步得到中间体.最后通过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得到了证实.初步考察了溶剂、碱、配体对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一种能够替代昂贵的铱催化剂(Ir(ppy)3)催化胺与芳香腈偶联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以邻菲啰啉类配体、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四乙腈四氟硼酸铜等为底物人工合成一种光催化剂2,9-二丁基-1,10-邻菲啰啉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一价铜配合物(Cu1),产率为70%.以对苯二腈(芳香腈)和1-苯基吡咯(胺类)为底物,筛选出最佳的Cu1催化剂用量(5.0μmol)、碱的种类(Na OAc)和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选用不同种类的胺和不同种类的带有拉电子取代基的芳香腈作为反应底物,以Cu1为光催化剂,成功合成了8种化合物,产率为68%~91%.这些结果表明Cu1确实可以取代Ir(ppy)3催化胺与芳香腈的偶联反应,得到同样的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己二酸、丁二醇及尼龙-66盐的熔融缩聚,制备低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预聚体(PrePEA),以1,4-双(2-噁唑啉)苯(PBOX)或者1,4-双(2-噁唑啉)苯(PBOX)和己二酰双己内酰胺(ABC)作为扩链剂对PrePEA进行扩链,得到特性黏度在0.39~0.47dL/g之间的聚酯酰胺。并利用1H-NMR、FT-IR、DSC、WAXS对扩链后聚酯酰胺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酰胺摩尔分数为20%的预聚体经PBOX扩链后熔点为101.09℃,拉伸强度为11.16MPa,断裂伸长率为1071.22%;酰胺摩尔分数为40%的预聚体经PBOX和ABC双扩链剂扩链的熔点是159.92℃,拉伸强度为22.42MPa,断裂伸长率为710.09%。  相似文献   

16.
 手性β-氨基醇是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性配体之一.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简捷合成的手性β-氨基醇L*为手性配体,对不同取代芳香醛的对映选择性炔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该反应具有一定的不对称催化活性,光学收率(e.e值)最高达78.9%.  相似文献   

17.
以手性2-噁唑啉酮为手性源合成了亲双烯体,在高氯酸镁为Lew is酸催化剂的条件下,对(4S)-3-丙烯酰基-4-苄基-2-噁唑啉酮和环戊二烯的不对称D iels-A lder反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氯酸镁催化体系有较好的化学催化性能和一定的立体选择能力,主产物构型为endo,主产物光学纯度可达58%.  相似文献   

18.
以L-苯丙氨酸和苯并咪唑为原料,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含噁唑啉环的苯并咪唑卡宾配体.首先将氨基酸还原和氨基酰化保护,然后将保护产物与苯并咪唑偶联,并构筑噁唑环,最后合成季铵盐等5步反应高效合成了6种具有中心手性的氮杂卡宾配体(NHC)6(A~F).利用1 HNMR和13CNMR对相关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重要的中间体5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配体,并确定化合物5为R-构型.研究了其对吲哚与C=O、C=N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在C—C键的构筑中,将氮杂环卡宾配体6分别与Pd(Ⅱ)、Cu(Ⅱ)和Ag(Ⅰ)络合,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6F为配体,二氯甲烷为溶剂、氧化银为碱、醋酸钯为金属,最高收率可达91%.在进一步的C—N键构筑的研究中,筛选出最优配体为6A,最高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不同种类常规脱水剂实现了钳形配体2-溴-1,3-双[2-(5-乙氧基)噁唑基]苯的合成,但反应条件剧烈,反应时间较长,产率中等,而使用PPh3-I2体系来实现这一环化反应时获得了95%的高产率,这一体系不需特殊试剂和苛刻的反应条件温,用于α-酰胺基酯的环化,是Robinson-Gabriel噁唑合成法的有用扩展.  相似文献   

20.
用合成的新的高分子膦配位体(—CH_2-CH_()—)n,与RhH(CO)(PPh_3)_3进行交换反应,制备的高分子催化剂在催化已烯-1进行醛化反应时,发现了高分子线团的尺寸,高分子链的极性和活动性,以及溶剂效应等对高分子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影响,催化侧基在高分子链上的取代程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