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4年每年随机平均选取兰州市8个县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共82所,对抽中的学校和托幼机构的160名校医或保健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0名校医或保健教师中,城市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问卷调查正确率高于农村;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问卷调查正确率高于学校;30至39岁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问卷正确率最高,50岁以上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问卷正确率最低;女性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或保健教师问卷正确率略高于男性.结论:为提高兰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校医和保健教师的疾病防控能力,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减少校医或保健教师的流动性;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校医和保健教师应持续且及时地更新相关传染病知识.保持学习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现况,知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随机平均选取兰州市9个县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82所,对抽中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82所学校和托幼机构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89.0%,消毒隔离制度建有率为67.1%;传染病应急预案86.6%;91.5%的单位建立了晨检制度,78.0%的单位建立了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69.5%拥有疫情登记本;开展消毒工作有记录可查的单位占84.1%;开展晨检和因病缺课病因排查工作的比例为86.6%和74.4%;82所单位均设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或兼职保健教师.结论:兰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传染病防制制度及相关预案建立较为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够严格;虽都配有保健人员,但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较少,传染病知识贫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和保健人员的业务能力,做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2014年上半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分析,了解兰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14年1-6月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上半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病种主要以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以水痘和手足口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结论:手足口病的防控以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防控将成为我市传染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10~2014年兰州市共报告156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为3 772人,事件以传染病为主共152起,占总事件数的97.44%;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县区为城关区84起,占总事件数的53.85%;小学和托幼机构是事件的易发场所;农村学校多于城市;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时间分布总体呈双峰态势;事件主要是由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引起,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论:为有效地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加强兰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建立健全各项防制制度及相关预案,严格落实,做好卫生、教育的信息互通和联合防控.  相似文献   

5.
汪新 《甘肃科技》2007,23(6):11-13
文章根据对兰州市各类一般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利用、处置、排放等情况的现状调查,对"十五"期间兰州市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利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兰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布情况也做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兰州市目前的固废管理现状及各工业渣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兰州市盐场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和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总结BOT、TOT模式的特点,归纳分析这两个项目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完善市场化运作法律法规,建立高效、完整的监管体系,引入PPP模式中的平衡监督理念,找出解决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田海滨 《甘肃科技》2010,26(8):71-73
通过对兰州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制约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加强和发展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对策,为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依据,为促进兰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产汽水中添加剂的含量调查冯新昌(甘肃省卫生防疫站730000)目前,在饮料中添加的多为人工合成添加剂,部分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为此国家对各类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明确规定。为了解添加剂在我市冷饮中的使用情况,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冷库霉菌的调查报告张成虎,陈福旺荆力涛(兰州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730050)(兰州市肉类联合加工厂730050)霉菌是真菌的一大类群,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几乎无处不有。霉菌中的大多数对人类无害,甚至有益,许多霉菌还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但有少...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南北两山景观生态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城市,两山夹峙,一水中流,景观生态类型独特,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兰州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认为在兰州市生态建设中不仅要遵循生态原则,还要遵循社会和美学原则,通过构建城市居民休憩园地,发展都市农业等措施,来优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技》2009,(24):I0002-I0002
兰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息中心是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信息业务管理机构的主体,是国家环境信息网络支持单位和兰州市区域环境信息网络中心,隶属于兰州市环保局领导。兰州市环境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现代化为目标,以网络建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除国家高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还有省级、市级乃至县区创办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十来家,另外,还有各高校大学科技园等。各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招商引资政策不确切、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致使兰州市整体工业布局不能合理有效地规划布局,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为此,提出以园区整合推进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市市售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及污染现状,为食品监督以及居民健康饮食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兰州市市售各类面制食品共180份,按GB/T 23374-2009的方法,即ICP-MS检测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卫生学评价按GB 2760-2011进行.结果:共抽各类面制食品共180份,总合格率87.2%.其中蒸煮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6.7%;烘烤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13.3%;油炸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18.3%.结论:兰州市售面制食品中油炸类和烘烤类铝污染较高,其中油条和桃酥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添加剂是造成铝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立国 《甘肃科技》2013,(19):164-167
对兰州市河北杨分布、生长、病虫害等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兰州市河北杨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河北杨资源的保护措施,为兰州市河北杨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黄河兰州段取水水源水质管理的几点建议孙晓霞(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730060)王宇红(兰州市卫生防疫站730030)兰州市是全国15个大经济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西北第二大城市。黄河穿越市区由西向东流过,为兰州市城市供水提供了丰富的地面水水源。供水工程...  相似文献   

16.
李国彬 《科技资讯》2009,(22):113-113
城镇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城镇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关系到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东莞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但“诸侯经济”模式导致城镇环境卫生与城市的快速持续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东莞市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城关区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李珊宗,李顺民(兰州市城关区卫生防疫站730030)“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对食品卫生工作的进行具有积极指导性的意义,促进了食品卫生工作的大力开展。为此,笔者对兰州市城关区1985-1992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及执...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把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分为绿化圈子系统规划、绿化网子系统规划和绿化点子系统规划3部分,并对各子系统的规划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最后就兰州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建威  王娜  冷雪雯 《甘肃科技》2023,(10):80-85+103
研究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测算兰州市各区县综合得分;采用泰尔指数分析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使用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兰州市三县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市辖区发展水平优于外围县发展水平,但仍存在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全市、市辖区及外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兰州市及市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兰州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的指数评价模型评价了兰州市96—2001年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能力逐年稳步上升,但总的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