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的影响,论述了“因材施教”思想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 ,对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影响进行评析 ,论述了因材施教在现行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展示了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在育人和教学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因材施教,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汉语成语词典》——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实用成语词典》——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才力和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现代汉语词典》——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因材施教在我国教育史上已早有过研究.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最先采用了团材施教的办法.如他说:“柴也;叁也鲁;师也辟;由也谚.”表明孔子对他的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世界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因材施教问题.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教学必须了解学生,依靠那些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记》的比较,从中发现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面对一切学生的教学意识,形式多样的兴趣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孔子德育思想博大精深,特点鲜明,给予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和借鉴,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有恒、笃信好学、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原则和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语言教学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远远大干其他学科,这些错误也是语言教学的宝贵资源。听说教学法依据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主张“有错必纠”,而认知法则从理性主义的立场采取宽容态度。通过对比两种错误分析理论,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借鉴孔子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自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著名的因材施教思想以来,围绕教育教学与个体需求之间的探索就没有间断过。分层教育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克服了集体教育的弊病,为各层次程度的学生开拓了一个积极的世界。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得不追问,分层教育的起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当前,摆在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因材施教.这里所说的“材”,是指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主要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其中主要包括他们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的要求,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因材施教”.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远在两千多年前,第一个提出了“因材施教”.他指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说,看他日常行为,看他所  相似文献   

11.
《论语》在孔子"自卫反鲁"后由孔子弟子开始编辑,成书于孔子生前的公元前481年至公元前480年间。孔子曾为《论语》的编辑提供过若干材料。成书于孔子生前的《论语》约包含了今本章数的百分之九十,其余为孔子卒后《论语》修订时所加。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也有隐逸思想的存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隐逸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正是他隐逸思想的特殊表达,由此可以探析孔子隐逸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典,并因此遭受摧残。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去逝,使其创立的早期儒学团体顿然失去了固有的"精神家园"。如何缅怀恩师、瞭望与守护"精神家园",是摆在此时孔门弟子面前最紧迫的课题。除在孔子庙堂"以时习礼"外,"无得而逾"、"万仞宫墙"等语,是孔门弟子对时人批评与误解的反驳,不仅维护着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而且扩大了孔子学说的影响,为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孔子形象变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的孔子形象,在诸子典籍中一方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方面则是孔子的形象开始产生变形.主要从百家争鸣、诸子横议的文化背景;孔子的巨大影响及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独特地位及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战国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贵族精神表现为对于个人人格和首创精神的推崇,这种精神的产生既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又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托.尤其体现了对于"仁"的哲学理念的契合.正是这种贵族精神与中国判例法传统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中国的贵族精神虽然在战国以后整体上受到了重创,但它依然在士大夫乃至寻常百姓中以新的方式顽强地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格的理想化或健康化 ,难以回避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 ,而孔子思想是主要渊源。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仍然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人格思想 ,其中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很值得关注。其关于道德上君子与小人的人格划分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利益倾向 ;既正视人的利益追求 ,又强调遵守规则的富贵正道 ;倡直道、明是非、否定巧言令色之徒的正义思想 ;仁者爱人的重视和尊重人 (天下人 )的平等意识 ;主张立志坚定、坚韧不拔的大丈夫气概 ;坚持热心救世、百折不回、进而不止的积极入世精神 ,等等 ,早已成为中国人人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塑造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过程 ,如何对孔子理想人格思想进行“扬弃”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此文是继“《论语》语言智慧类译”之后的另一篇关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研究论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简要介绍了孔子作为古代大教育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在教育哲学、教育对象与作用、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师修养与教学原则、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对《论语》简作探讨;第二、三两部分把《论语》中所含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原文附以理雅各英译文和杨伯峻白话译文逐条对照录出;第四部分对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曲阜师大科技实验楼与孔子文化广场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校园建筑的特性,更注重学校地处孔子故里这一特色,从而做到现代建筑与古典传统文化的协调、统一,创造出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