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工程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简化模型,主要包括理想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幂次强化模型与Ramberg-Osgood模型,以及应变的表示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利用应力不变量以统一形式表达四个屈服准则本构关系的方法应用于摩尔—库仑准则时,在计算中会有奇点出现.针对非线性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特征和其屈服面的非正则性的特点.采用增量理论和等向强化模型,直接导出了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间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不仅避开原方法中的奇点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概念清晰,便于运用.  相似文献   

3.
用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来分析地震的发生并考虑关键参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将岩体简化为弹塑性竖向夹层粘结在一起的剪切粱,考虑了侧压力沿竖向的变化;分析了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地震发生的条件,得到了层间裂纹产生及其扩展受材料特性等参数影响的变化规律。应力分布和弹性断裂理论所得值相比没有那样的奇异性,但比弹塑性分析所得值有更高的应力集中,比较符合岩石工程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发现低层错能的亚稳材料低温拉伸存在一种新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曲线表现为弹塑性失稳εph 、应力平台εL 及硬化指数n 为不恒值的3 个特点.试验结果表明:εph 、εL 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硬化率dσ/dε与硬化指数n 随应变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弹塑性失稳及应力平台本质上不同于稳定态材料的上、下屈服及屈服平台,而是由相变引起的新的屈服机制,即弹塑性失稳是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的起始状态,应力平台是相变软件与硬化动态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小变形前提下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纯弯曲梁的弹塑性受力变形特征.假定功能梯度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且其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梁高度方向按照指数函数变化,根据Mists屈服条件导出了纯弯曲梁的弹性极限弯矩、截面弹塑性应力以及塑性极限弯矩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性能与均匀材料梁不同,材料屈服不一定首先产生于截面最大应力点,塑性变形的产生、扩展具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材料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截面高度的梯度变化对纯弯曲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极限承载能力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分析提供验证的考题,也可为简化理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硬化材料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问题.综合考虑了疲劳作用应力,塑性区域边界上正应力与剪应力,利用二阶摄动方法与卡氏定理计算了硬化材料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的最大值.作图分析了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尺寸最大值与材料硬化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幂硬化材料中,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最大值随着材料硬化指数n的增大而减少,当n等速均匀增加时,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最大值加速减少,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大.当材料的硬化指数相同时,弯曲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最大值随外载荷的不断减小而逐渐减小.开拓了一个计算硬化材料弹塑性弯曲裂纹张开位移最大值的理论模型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不同应力状态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维实验原理,利用冲击拉伸实验装置对周边切口的Lyl2cz铝合金短圆柱试件进行冲击拉伸加载,并推广Rice远场J积分公式,由试件两端的平均载荷—相对位移曲线来计算J积分,用起裂点处的J积分来表征弹塑性材料的动态起裂韧度JID,初步形成了一套平面应变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表征与测试方法.实验所获得的动态起裂韧度JID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材料常数,且比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动态起裂韧度低,结果的离散性也很小.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和测试方法比较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8.
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偏轴受载时存在拉、剪应力耦合效应的影响,通过增加一项由应力偏张量分量的二次乘积项构成的应力不变量,对Hill屈服模型进行修正,并根据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的屈服特点提出了新的屈服准则.用新屈服准则对国产DD3单晶合金的屈服应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新屈服准则与Hill屈服准则相比,在760 ℃时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适合新屈服准则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并由联合流动法则,以屈服函数作为塑性势函数,建立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出相应的弹塑性矩阵.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新屈服准及其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退化为Von Mises屈服准则和其相应的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  相似文献   

9.
局部应力分析对工程设计具有广泛的重要作用,然而应变硬化材料因其本构关系的复杂性,至使大量的弹塑性局部应力问题难于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求解。本文作者克服了实验技术上的困难,采用应变硬化材料聚碳酸酯对中心圆孔受拉板的孔边局部应力进行了光弹塑性实验研究,得到其弹塑性应力场、应变场及塑性区尺寸的规律,为弹塑性局部应力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平面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塑性问题的基本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有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平面弹性问题的位移基本解,推导了此类材料平面弹塑性问题普遍意义下的基本解,即这些基本解不仅包括了弹性与塑性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用于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情况。在求解塑性区域内点应力时,引入了一种处理内点奇异积分的解析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积分结果,这一结果同样也可直接适用于各向同性情况。上述结果为使用边界元法分析平面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塑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理解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了机械载荷下任意机械属性功能梯度材料板裂纹尖端特性,根据叠加方法,把应力场转化为裂纹表面载荷,采用基于非均匀单元的有限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机械载荷下功能梯度板裂纹尖端特性,针对含有中心裂纹功能梯度材料板,考察了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结构的几何参数及材料属性对裂纹尖端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均质各向同性弹性含裂纹固体在外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场表现出奇异性。由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界面裂纹结构,除表现出奇异性外,随着向裂纹尖端靠近,裂纹前方出现应力振荡特性和裂纹表面的相对位移相互嵌入现象。本文从破坏力学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了适当力学模型的有限元法算例。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锚圈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预应力技术和弹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锚圈的加载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和分析;并以锚具中的锚圈为研究对象获得锚圈的应力、应变及位移分布,为优化锚具的材料与尺寸,降低制造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缺陷演化期间裂尖过程区内( 或细孔周围) 形成局域温度场和热磁效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含缺陷流变性材料基本方程组中热- 力耦合和热- 电磁耦合效应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FGM)圆柱壳在轴向均匀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屈曲行为.基于线性混合强化弹塑性模型,给出FGM圆柱壳的材料特性表达式和弹塑性本构方程.引入Hamilton原理,将FGM圆柱壳的弹塑性屈曲行为转化为求解辛空间的特征值问题.进一步利用分叉条件计算出正则方程广义特征值对应的屈曲临界载荷,联合屈服条件获得屈曲壳的弹塑性分界面位置.并讨论了材料梯度参数、结构几何参数对弹塑性屈曲临界载荷和弹塑性分界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除了材料自身特性和环境因素外,疲劳裂纹扩展的方式取决于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而该应力场由外加应力和残余应力组成,受到引起循环塑性区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幅度ΔK和产生单调塑性区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max的共同影响。因此,驱动裂纹扩展的外部驱动力应该是ΔK和Kmax。通过比较Vasudevan和Sadananda,Kujawski、张嘉振等人提出的3种典型的二参数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兼顾内、外应力,适合变幅载荷下疲劳裂纹扩展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压力相关弹塑性Cosserat连续体模型的有限元过程,有效地模拟了挡土墙、开挖边坡等岩土工程结构中由土体剪胀(非关联塑性流动)或应变软化行为所引起以应变局部化为特征的渐进破坏现象.挡土墙中的土体考虑为非关联的理想弹塑性材料,而边坡开挖中的土体为应变软化弹塑性材料.数值结果表明,基于经典连续体的有限元分析不能完成整个破坏过程的模拟,而所发展的基于Cosserat连续体模型的有限元过程具备保持由非关联塑性或应变软化引起的应变局部化边界值问题的适定性和模拟土工结构物中整个渐进破坏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细片层珠光体团的塑性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片层珠光体团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交替叠合而成的复相材料。在小片层间距和各相材料均为弹塑性的假设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垂直于片层方向上的材料响应特性及层厚的影响,并用非经典塑性理论推导了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对不同加载方向上珠光体团的响应特性和循环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珠光体材料的宏观响应特性、损伤和失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 Drucker 公设出发,建立了弹塑性耦合情况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讨论了屈服面的凸凹性及弹塑性耦台情况下的加载准则。文中还对 Drucker 公设与Ilyushin 公设之间的联系及 Drucker 公设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