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SBR工艺、硝化和反硝化工艺以及A^2/O^2种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山西省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A^2/O^2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硝化—反硝化工艺概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2/O2法处理流程、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以及采用A2/O2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脱氟脱色的膜分离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经Ⅰ级(化学回收法)、Ⅱ级(预反硝化/硝化法,或称A/O工艺)和化学絮凝处理后的不能直接排放的轻污染焦化废水体系,通过研究动态膜及其分离机制,使废水色度≤50(稀释倍数法),氟≤6mg/L,氰≤0.5mg/L,CODcr≤100mg/L,可以达排放或试行总排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针对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模拟焦化废水的处理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从焦化厂缺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良好反硝化性能的反硝化菌群作为生物阴极,构建MFC处理模拟焦化废水,以电压、功率密度、COD和废水中代表性有机污染物苯酚、吡啶、喹啉与吲哚等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生物阴极MFC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输出电压可达495mV,功率密度最高达29.23mW·m-2,COD去除率为70%;苯酚、吡啶、喹啉与吲哚等焦化废水中代表性有机污染物均有所去除,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1%,吡啶、喹啉与吲哚等去除率也达到30%左右,反硝化菌生物阴极MFC对模拟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高效且低成本的焦化废水处理新技术,将高分解力菌群(HSB)微生物技术应用于O2/A处理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对某厂蒸氨废水和混合废水(蒸氨废水和浮选废水混合)进行处理,并考察系统停运后恢复运行或系统进入异常废水(浮选废水或精苯废水)时HSB微生物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 HSB微生物可以耐受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害物质,脱氮无须补加碳源;经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满足国家标准GB13456-1992的要求,且脱色效果好,剩余污泥产生量少;该工艺运行成本低,加碱量为常规硝化反硝化工艺的1/5~1/3.  相似文献   

6.
A2/O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A2/O生物膜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对A2/O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9 h(其中:厌氧酸化6 h,缺氧反硝化10 h,好氧23 h),控制好氧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6 mg/L,出水pH为6.8~8.0,混合液回流比R=3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氮和除碳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物脱氮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近开发出的一些污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这些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是基于新的氮素转化微生物及新的氮素转化途径,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好氧反氨化生物脱氮等。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除磷将反硝化和除磷两个过程合二为一,一碳两用,达到了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本文在简要介绍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工艺难以达到N、P同时高效去除的原因,探讨了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现以及证实过程,综合分析了几种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选用从焦化废水的污泥中筛选出5株优势反硝化菌,采用固态培养技术将优势反硝化菌固定至稻壳载体.实验通过响应面法,以TTC脱氢酶酶活为响应值,对反硝化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含水率进行优化;并研究3种保存方法对固载菌株TTC-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条件的最佳值:发酵时间为70h,培养温度为24.2℃,接种量为10.6/20,含水率为50.1%,固载菌株TTC-脱氢酶活性最大达到31.809(ugTF/g/h);冷冻保存法对酶活影响最小,鼓风风干最经济实用.保存30d后的固载菌株48h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氨氮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氮废水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氨氮废水主要生物处理技术,介绍其处理原理以及适用条件.尤其对近年来出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固定化等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最少CO2释放、污泥排放、能源消耗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工艺是未来生物脱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污水反硝化过程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源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污水中碳氮比偏低时,需要考虑使用外加碳源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本文对现有的污水反硝化过程中外加碳源的种类及脱氮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有机碳源环境下的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研究了在有机碳源环境下COD/NH4 -N比、pH值以及NO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源环境下,厌氧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同时存在;适宜的COD/NH4 -N比值范围在0~1.57之间;适宜的pH值范围应该在6.02~8.50之间,最适pH值为8.00;为了得到较好的脱碳和脱氮效果,在初始COD值为300mg/L时,初始NO2--N浓度不宜超过500mg/L,否则会抑制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高效反硝化菌强化固相碳源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固相可生物降解模式碳源的生物填充床,针对分离获得的高效反硝化菌开展强化生物脱氮的特性研究,并利用荧光定量PCR解析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投加反硝化菌(W14)可以明显地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时,反硝化菌强化脱氮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率达到90%以上,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残余的DOC浓度。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效反硝化菌投加强化能够增加nir S基因丰度和比例,较好地解释了不同接种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差异,即反硝化菌的强化作用能有效增加反硝化菌数量并强化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 PHBV/PLA 和PHBV/木纤维素两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进行序批试验和填充床连续反硝化试验。序批试验结果表明, PHBV/木纤维素固相碳源启动速度快于PHBV/PLA, 但两者24 小时脱氮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10 mg N/(L·h·g)和0.12 mg N/(L·h·g)。填充床连续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碳源NO3 ?-N 去除负荷分别为13.95 mg/(L·h)和14.02 mg/(L·h), 去除率均高于90%, PHBV/PLA 比PHBV/木纤维素具有更好的碳源控释能力。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是共混固相碳源脱氮性能和碳源控释性能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碳源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及产生N2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污水经沉淀预处理后投配到地下污水渗滤系统(SWIS)中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考察了在SWIS基质中添加有机碳源对脱氮效果、脱氮微生物活性及N2O产生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的添加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但过量添加会促进其他菌群的生长而抑制脱氮菌群的优势活性,从而削弱系统的脱氮能力.当有机质质量分数由2.0%提高到9.5%时,SWIS对污水中COD、氨氮及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了10.9%,19.5%和24%;N2O产率和转化率均随着碳源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对数值分别与N2O转化率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94及0.959),说明SWIS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尤其上层硝化反应是N2O产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3种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实验.分别在C/N比为4和10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N比为4时,初始浓度为60mg/L的反硝化速率在葡萄糖为碳源时为最大,其次是甲醇,而邻苯二甲酸氢钾速率最慢.而当C/N比为10时,所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则基本相同.随着浓度的升高,同样在CJN比为4或者10时,以葡萄糖和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随着初始NO3^--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Monod模型.而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则首先随着初始NO3^--N浓度增加而增加,随后则逐步下降,表现为Aiba抑制型.在所有情况下,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时,最大的NO3^--N去除速率均为最大,且饱和常数悠最小.  相似文献   

17.
对某再生水厂两级生物滤池脱氮工艺的甲醇投加量进行优化,在2年的实际监测数据基础上,采用线性分析拟合得到甲醇投加量与进/出水总氮质量浓度、水处理量、日均温度等因素的相关方程,为一线工人确定精准投加甲醇量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指导。实际运行1年后,出水指标全部合格,甲醇-总氮去除比达4.16。采用以上优化措施降低了脱氮过程中甲醇的投用量,节约了甲醇投用成本。  相似文献   

18.
砷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微生物嫌气培养实验,探讨了砷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挥发性脂肪酸形成和氮素形态转化等微生物活动过程的影响,以助于理解砷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碳(C)、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砷不仅明显抑制微生物活动中CO_2的产生,而且显著降低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在供试土壤中,砷既促进NO_3—N的消失,同时又减少NO_2—N和NH_4—N的产生,因此,砷可以使NO_3—N转化成除NH_4—N、NO_2N和N_2O—N之外的其他形态的氮,也可以抑制乙酸形成,但促进异丁酸形成.  相似文献   

19.
毕氏酵母流加发酵过程的比生长速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进料策略蛋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
考查碳源(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甘油、糖蜜、甲醇和蔗糖)、pH值和温度这3个条件对脱氮菌株HN18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糖蜜作为碳源不但使菌株HN18对氨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少,而且价格低、原材料来源广泛,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菌株HN18生长和脱氮的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