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微盘电极,采用cv及LSSV方法研究锡在氯化物体系中的电沉积过程的机理,与文献报导的RDE法有相同的结果,并测定了锡放电反应的一些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沉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电化学沉积研究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本科研组在电化学沉积和电结晶机理,络合剂和添加剂在沉积过程中的作用,电化学沉积新工艺和研究方法,以及镀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电沉积铜镍纳米多层膜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从柠檬酸盐体系中电沉积铜镍纳米多层膜的电沉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体系中铜的沉积是扩散控制的电极过程,而镍的沉积则是首先形成类似Ni(OH)ads的吸附中间产物,而后在电极上进一步还原为原子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阴极极化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研究Fe-Ni-P合金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Fe-Ni-P合金较Fe-Ni合金有较负的沉积电位,随着镀液pH值的增加,Fe-Ni-P合金的阴极沉积反应速度变小.采用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Fe-Ni-P合金的电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该合金的电结晶过程遵循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模式,且随着过电位的增加,电极表面晶核数增多.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锌钴异常共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电沉积时,在不同电极上,钴离子的沉积电位都比锌离子正100mV至200mV;当锌钴共沉积时,钴受到抑制,其沉积电位变得比锌更负。用锑微电极跟踪电极表面附近pH值发现,钴沉积时,电极表面附近pH值升高。同时,Zn~(2 )生成Zn(OH)_2,并吸附在电极表面上,阻碍CO~(2 )的进一步放电。据此阐明了锌钴异常共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沉积纳米多层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沉积法和自制的微机数控电化学电源,在半导体硅片等衬底上成功制备出Cu/Co等组分调制多层膜,利用EPMA、SEM、STM(AFM)、TEM多种方法表征其微结构。电化学沉积实验表明,在较高过电压、较低电流密度和较低PH(=1.8)等条件下,能获得GMR≥8%的纳米多层膜。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试验装置 ,试验研究了裂缝中沉积物的成分、形貌以及裂缝愈合效果 .探讨了电化学沉积原理、电极反应 ,并提出裂缝愈合机理 .研究表明 ,电极间电势差引起的电极反应是电化学沉积的动因 ;电流密度是混凝土裂缝愈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裂缝愈合机理在于电解反应生成的产物在裂缝中诱导成核 ,生成不溶性晶体 ,从而使裂缝密实、愈合 .  相似文献   

8.
锌基合金异常共沉积的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锌基合金异常共沉积的机理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对膜吸附机理、电化学机理、欠电势沉积机理、离子软硬度的影响、量子化学解释和界面作用机理等各种不同观点的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锌基合金异常共沉积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对十二硫醇和巯基乙酸不同比例的混合自组装膜解吸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解吸后的自组装模板电聚合吡咯。交流阻抗研究表明随着十二硫醇量的增大,交流阻抗高频区的半园直径不断增大,对应于电子转移电阻(Rc1)的增大;循环伏安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十二硫醇和巯基乙酸在组成自组装膜时形成几乎相同的一相,解吸时并不出现相分离,聚吡咯选择性地在解吸后的针孔缺陷中沉积,而得到图案化的自组装沉积表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Zn-Ni合金镀液中的主盐氯化锌的浓度,电镀工艺参数对Zn-Ni合金镀层中Ni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镀时峰值电流密度是影响Zn-Ni合金镀层中Ni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峰值电流密度,制备出了不同组分的Zn-Ni合金多层膜.  相似文献   

11.
A General Mechanistic Model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pplication of fuel cell technology in both the automo- tive and power industri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fuel cells promise power generation with high e…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复合靶技术,通过调节复合靶的百分比制得富硅的氧化硅薄膜,并在不同的温度下退火,制得含纳米硅的氧化硅薄膜.通过Raman谱的测量,计算出800℃退火的薄膜中纳米硅晶粒的平均尺寸为5.6 nm,用X射线衍射测量同样的样品得出其粒径为6.0 nm.在室温下测量光致发光(PL)谱,探测样品的峰位为360 nm,并结合光致发光激发谱(PLE),研究相应的激发与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13.
氧化锌薄膜的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不同电流密度、沉积时间、电解液浓度和溶液温度下制备的氧化锌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锌薄膜的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内层致密、外层疏松的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电致变色氧化镍薄膜的制备与性能张旭苹,陈国平(东南大学薄膜研究所,南京210018)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通过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氧化镍薄膜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电致变色...  相似文献   

15.
在玻璃基片上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铋薄膜,基片温度从室温增加到300℃并保持其它沉积条件一致,研究基片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透射光谱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基片温度的增加,样品中Bi2O3的(120)衍射峰强度增强,表面颗粒直径逐渐减小;基片温度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五氧化二铌光学薄膜.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和测量.测量发现溅射制备的光学薄膜为非晶结构,具有很好的表面平整度,厚度为515nm,光学波长为550nm处的折射率为2.264,可见光波段的消光系数小于10-3,光学带隙为3.49eV.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氧化二铌膜是性能良好的光学薄膜.  相似文献   

17.
纳米ZnO薄膜制备技术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8.
采用Zn O:Ga3O2高密度陶瓷靶作为溅射源材料,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镓锌氧化物(Ga Zn O)半导体薄膜.基于X射线衍射仪的测试表征,研究了薄膜厚度对Ga Zn O样品晶粒生长特性和微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Ga Zn O样品为多晶薄膜,并且都具有六角纤锌矿型结构和(002)晶向的择优取向生长特性;其(002)取向程度、结晶性能和微结构参数等均与薄膜厚度密切相关.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Ga Zn O样品的(002)择优取向程度和晶粒尺寸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而位错密度和晶格应变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薄膜厚度为510 nm时,Ga Zn O样品具有最大的(002)晶向织构系数(2.959)、最大的晶粒尺寸(97.8 nm)、最小的位错密度(1.044×1014m-2)和最小的晶格应变(5.887×10-4).  相似文献   

19.
钛表面制备多孔氧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酸和磷酸为电解液,工业纯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恒电流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钛表面直接获得TiO2多孔氧化膜,经过500℃热处理,促进氧化膜由非晶体向晶体的转变.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液种类以及浓度对TiO2多孔氧化膜形态和晶型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磷酸为电解液时钛表面仅生成锐钛矿相的TiO2,而以硫酸为电解液时钛表面生成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相的TiO2.  相似文献   

20.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光学性能及其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铝(Al2O3)掺杂的氧化锌(Zn O)陶瓷靶作为溅射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铝掺杂氧化锌(Zn O:Al)薄膜样品.通过可见-紫外光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的测试表征,研究了生长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及其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性能和微观结构与生长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可见光平均透过率、(002)择优取向程度和晶粒尺寸均呈非单调变化,生长温度为640 K的样品具有最好的透光性能和晶体质量.同时薄膜样品的折射率均表现为正常色散特性,其光学能隙随生长温度升高而单调增大.与未掺杂Zn O块材的能隙相比,所有Zn O:Al薄膜样品的直接光学能隙均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