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一些相同或相似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便提出了"两制""趋同"的理论。"趋同论"的出现是"两制"并存竞争的产物。但是仅凭一些表面现象就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是"趋同",而忽视了"两制"的根本区别,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在迅速推进 ,人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同特征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将来是一个无意识形态差异、东方与西方、南半球与北半球完全同一的社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亦不会再存在了呢 ?事实证明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世界各国各地区所走的道路与发展模式都不一样 ,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只有一种模式的迹象。世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与中国具体形势所决定了的。“趋同论”只不过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而唱的滥调 ,我们不能为之迷惑而动摇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4.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5.
保罗·贝罗奇通过对18世纪欧洲农业革命的考察,探讨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认为农业革命实际上是工业革命产生的主导力量,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各种必要发展要素。这种观点正确认识到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工农业的互动关系,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就保罗·贝罗奇的“农业先行论”展开分析,并对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由,十分崇高和美好,向来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从一定意义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人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为自由而奋斗的历史.爱国诗人裴多菲,在革命斗争中写下伟大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就是表达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鼓舞着人们为自由而战.在中华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追求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享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海德格尔建立了基础存在论。在关系世界中“此在”的存在状态,此在的本质是超,“此在”的活动是包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过程是《存在与时间》中“基础存在论”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研究相比,海德格尔基本上是在强调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关系的基础上看待二者共存,将外物、他人当作个人在世的相关物,认为没有此在(个人)在世,就没有世界在此,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以“自然”来概括。他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王氏评元代杂剧、南戏之自然特色,是避开剧本的思想内容而专指其曲词、宾白而言的。元代戏曲的“自然”何诠?王氏“亦一言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王氏举例以证:“添酒力,晚风凉,助杀气,秋云暮,尚兀自脚趔趄,醉眼模糊。他化的我一方之地都食素,单则俺杀生的无缘度。”(马致远《任凤子》第二折《正宫端正好》)他评之为:“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相似文献   

9.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场域中的重要群体,在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受政策导向、简单模仿、盲目扩张等因素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显著问题是趋同。通过贴近地方,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调整布局,实施重点的学科建设;探寻特色,按区域需求打造专业;搭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可突出学校特色,形成品牌,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开头,从两个超级大国那里刮起一股所谓“绿色革命”——“静悄悄的革命”之风。这是同第三世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的革命斗争相对抗的一股妖风。所谓“绿色革命”,说穿了不外是帝国主义的某些财团,在世界一些地区开办农作物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培育出几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它们比当地原有品种的性状好、产量高。如墨西哥小麦于1945年开始培育,1969年推广试种,亩产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通过的我国1955年国家预算充分体现了我国正在进行的和平建设的方针,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将进一步高涨。它也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增进人民福利和巩固国防力量的密切关怀。当全国人民热烈地投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的伟大建设热潮的时候,这个预算对於坚持贯徹增加生产、属行节约的方针,以便积累资金,保证国民经济建设首先是重工业建设的需要,对於整个完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预算既符合我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愿望。社会主义与人民民主国家的预算建立在稳固的国民经济基础上,又不断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它是实现经济计划的一个有力手段。这种预算是为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服务的,所以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这种具有无比优越性的预算  相似文献   

12.
将古书中“唯(恣、纵)……所”句里“所”字,解为疑问代词“何”,则怡然理顺,解为特别的指示代词则杆格难通。兹讨论如下,求教于同仁。一、一般古书注释把“唯(恣、纵)……所”句的“所”字俱作特别的指示代词。如刘世南、唐满先译注《古文观止》,在苏轼《放鹤亭记》“纵其所如”注:“不合语法,和‘纵一苇之所如’同病。”这是误指古人瑕疵之一例。还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蒋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以《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崛起的诗群》等三篇文章为代表的“崛起”论,在我国诗坛掀起了值得注意的波澜。“崛起”论纵横捭阖,洋洋洒洒,讨论的范围很广,阐发了颇为“新颖独特”的艺术主张,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原则问题,并具有“旋风般的勇气”的挑战姿态。在“崛起”论者看来,新诗“六十年来不是走着越来越宽的道路,而是走着越来越窄的道路”,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八十年代悄然兴起的文化讨论近年来达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高潮。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施,外来文化再一次与中国文化发生猛烈碰撞,于是,立足于今天中华民族本世纪末的腾飞——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基点上,如何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一句话,如何重估中国传统文化和选择西方文化,以建构一个既富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的民族文化就成为摆在理论界面前的严峻问题。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文化选择、反省的问题出现过多次,大的也有二次;  相似文献   

15.
在白酒的感官尝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人感到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涩味、辣味等各种味道的出现,各种味道都对质量有影响.首先要熟悉不同单一的味道,形成味道与物质的物理特征,把握住各种味道物质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尝评中判断正确.尝评是对成品酒或基酒的质量、风格,进行鉴定,进而达到稳定或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水里面游久了,小鱼发现好多气泡于是开始“乱评,’o 袭娜鸯 礼械即三_一~哺 介小鱼乱评@小鱼 @疯游鲸~~  相似文献   

17.
评“六三三”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二二年公布的“六三三”学制(又称“新学制”),迄今整整六十年。六十年来,这个学制在我国首创的小学六年,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三年的分段形式,除了在“四人帮”横行的十年内乱时期,遭到“扔进历史垃圾箱”的厄运之外,一直被沿用。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小学界又有恢复“六三三”之趋势。这个历史事实表明,对于“六三三”学制不能采取简单否定的做法,而应该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既要看到它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它在某些方面符合教育规律、适合我国特点。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论者只注意到它“是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来的,是杜威等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思想学说影响中国教育的集中表现。”而对于它的积极方面,却往往注意不够。本文试就“六三三”学制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主要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下面发表的一篇文章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黄政新同志的来稿。黄政新同志投身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努力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挥笔撰文,批判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这是很可贵的。我们支持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向各个学科领城的“权威”提出异议的“小人物”,支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讨论自然科学中的重大问题。自然科学中的问题应当通过“百家争鸣”和科学实践去解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给我们来稿,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语建议,帮助我们办好刊物。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新潮派”诗歌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新潮派”诗歌有何特征?它的发展方向发展?它是否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潮派”?诗人们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是中国诗歌之“举大Xian者”?他们是否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对此,过去尚无一篇全面的评论文章。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潮派”诗歌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介。指出:“新潮派”诗歌正陷入泥沼之中,如不自拔;将无前途可言。  相似文献   

20.
论中西管理文化融合创新的趋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管理文化的融合创新,应立足各自传统管理文化原创中的现代价值,结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行现代管理文化理念的创新,并且在管理实践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念与认识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