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法,异彩纷呈。“诵读法”、“讲解法”、“辅导法”、“导读法”、“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大语文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法”等等,不一而足。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尝试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法”,实践中确实品到了一点甜味,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下面我就简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同义词,尊称不少, 有的超过一打,少的也有半打之多。 第一人称现在多用“我”这个字,而翻阅书本,除了同义词外,还有骄称与自称谦词之别。古书上的第一人称多用“余”和“吾”,如“余将老。”见《左传·宣公十七年》;又如“吾爱吾庐。”见陶潜《读山海经》。自称谦词有“仆”字,如“仆始生六七月时”。(白居易《与元九书》),“仆非敢如是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奴”原是  相似文献   

3.
通过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用动词“话”、“说”、“谈”、“讲”等。例如:“话家常”、“说闲话”、“谈天”、“讲情”,这些动词都含有“讲说”的意思。在客家话中,“话”这个动词,可以用在“你话他”这句话中,就是“你对他讲”的意思;“你话给他听”,就是“你讲给他听”的意思。但是,“话”这个动词,除有“讲说”的意思外,  相似文献   

4.
声乐学习中要掌握“恭”“熟”“忘”“合”“灵”这五个要领,才能真正达到心声统一,表达出歌声的真谛,做到“修其声,其音乃真。”“恭”是进入每一首歌曲的钥匙,没有这个“恭”字难以打开任何作品的门户;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途径,《张君房·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忘,是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忘记私心杂念,才能使歌声纯净美妙;合有凝聚的意思,心声合一;而这五个要领环环相扣,用智慧和勤奋连接起来,最后达到孔子弹琴的“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6.
:“稽首”是先跪而拱手下到膝前地上 ,手仍不分散 ,再缓缓伸头到手前地上 ;稽首之“稽”并非“稽留”而是“至”。“顿首”是先跪而后拱手到地 ,头急遽伸下 ,以额头叩地。“稽首”与“顿首”的区别是前者头到地是舒缓的 ,后者则是快速叩地。“顿首”与“稽颡”不是两种跪拜礼 ,实则为一。顿首 (稽颡 )表示哀恸之至和特别崇敬之意 ,用于凶丧非常之事 ,后来演变为请罪之拜。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文字当中,常常有些非常有意思的词汇,例如形容一个人有知识,就说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或很”高深”。其实“博大”和”精深”不一样,“高”和“深”也不一样。而英文里是不可能有“High Deep”这类词汇的,因为高是向上,  相似文献   

8.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翻译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9.
带有“错、误、谬、过”的谦让语结构相同 ,语义关联 ,用法一致。谦让意义是凭借语中的“错误”义而委婉表达。对其“错误”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为“不该”、“不配”或“不当 (过度、过分 )”。其使用时代约始于唐宋而盛行于明清  相似文献   

10.
宇宙智能、人类智能、人工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个世纪内先后出现的“认知模拟”、“人机合一”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正确的指导方针。宇宙具有按一定的逻辑结构、逻辑规律由已有事件向新事件必然过渡的逻辑运演机制,这便是“宇宙智能”,人认识后便是从已知进入新知。这客观的必然过渡就是客观的“制约关系”。人类、机器按各自能实现的方式去摹写、模拟宇宙智能,便分别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础装置是基于制约逻辑的内涵智能机,其硬件的核心元件是模拟客观的制约关系的“制约门”。希望由中国人首先研制出第一代内涵智能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体育”、“运动”、“舞蹈”、“艺术”内涵的了理性分析研究表明:“运动”包含于“体育”之中,而“舞蹈”则包含于“艺术”之中;“运动”与“舞蹈”内涵之间相互交叉,互相影响,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是在象形符号“()”上附加指事符号“一”、“二”、“三”构成的指事字,就是甲骨文“()(继)”。  相似文献   

14.
古书里有许多“弗吊,不吊、不淑”,除了吊问与否的意义以外,“弗吊、不吊”就是“不淑”,早有定论,无需再议。这里要说的是“吊、淑”的意义,特别是这两个字和“弗”或“不”连用时的意义。古人有把“吊”解作至和善的;如: 《书·大诰》“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伪孔传:“言周道不至,故天下凶害于我家。  相似文献   

15.
方式介词“凭、据、随、论”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凭《说文》云:“凭,依几也。”许慎从字源角度析义。从语言事实看,在先秦时代,“凭”已有“靠,倚(某物)”义,而不限于“几”,如“君凭轼观之”(左传)。先秦至东汉,“凭”后随 NP 逐渐扩大范围,从表示具体器物的词语发展到表示某种有利条件的词语,如能力、权势、地形、人物等。在汉语史上,从句法角度观察,引起词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二:位置和搭配。由位置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读”、“说”、“写”、“听”、“评”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建议,旨在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不再成为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相似文献   

18.
徐园 《科技信息》2009,(35):247-247,27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全面实施已历三年,配套的教材以其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精心的设计、艺术化的“剪裁”,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展开“思考”、“探究”、“拓展”,配以“阅读”、“引例”、“链接”,教材具备完美的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9.
昧、冒、没、蒙四字当为同源字,而非通假字,且均有“冒着、顶着”之义项;当此四字与“死”组合成词后,均有“冒着、顶着死亡的危险”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安排,会议已印发了材料,在这里不作具体介绍。我想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实际,就学习、修养、创新三个方面谈点肤浅认识,供参考。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发展的规律性。一是要提高认识,端正学风。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学习型社会客观上要求必须终身学习;另一方面严峻的社会竞争主观上迫使必须终身学习。端正学风,在于突出“三心”:“潜心”于书本和各类媒体,广泛吸取已有知识;“虚心”于学习他人,全面获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用心”于社会实践,科学凝练实践成果。“潜心”切忌浅尝辄止,立求融会贯通;“虚心”切忌嫉贤妒能,立求见贤思齐;“用心”切忌心浮气躁,立求宁静致远。二是要勤于学习,惯于思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我们每一天都忙忙碌碌,勤于学习就在于要统筹安排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于科学利用日常活动时间,挤出时间来学习。惯于思考,我想用三句名言来阐述。勤于思考是一种美德(培根语)。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告诫全党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善于思考是一种方法。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历了10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