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针对边界未知扰动和系统结构参数均具有不确定性的柔性机械臂系统,为了抑制其振动和提高振动控制效果,通过对柔性臂的结构参数估计,采用自适应和边界控制技术,设计了带有边界扰动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边界控制对柔性臂振动进行控制。所设计控制算法能补偿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和避免了控制溢出,边界扰动观测器能抑制和跟踪边界未知扰动的影响。随后利用Lyapunov综合法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有界性进行了证明。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算法对抑制柔性臂振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引用边界控制大信号稳定性及提高系统动态响应理论,以dc-dc buck电路为例,设计了二次边界控制及滑模控制的开关切换面。通过MATLAB/SIMetrix仿真比较波形,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边界控制理论适用于所有的非线性开关变换器电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稳定性判定和提高动态响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将矿体规模和矿体边界的复杂程度作为矿床勘探类型划分标准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合理的勘探类型划分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二维定常流动的最优边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二维定常流动的最优边界控制问题,证明了最优边界控制的存在性,而且最优对可用Galerkin方法所得的近似最优对序列逼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明确网络边界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防火墙技术,并进一步详细研究了网络边界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到并联防火墙的边界体系结构以及网络边界流量的控制,有效地保证了网络边界通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弱收敛定理证明了Neumann边界控制问题在无界区域的解的存在性,此结果为数值计算方法求解这个边界控制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时变种群系统的最终状态观测及边界控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讨论了一类时变种群系统的最终状态观测及最优边界控制问题 ,证明了状态方程组及其伴随方程组解的存在唯一性 ,得到了最优边界控制的存在唯一性及最优控制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热方程:u'=△u.通过构造对偶观察系统并利用对偶观察系统的边界能观性证明了只须在边界任意子域上施加控制即可实现整体近似能控与有限维精确能控.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分方程对称以及其与无穷小生成元的关系,针对几种不同控制目标要求的一类热传导分布参数系统,研究了边界控制问题,设计出不同的边界控制律,分别实现了定点等速升温控制、定点稳态温度控制、边界稳态温度控制。对不同控制目标设计的控制律均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控制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多边界非恒定流控制、监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解决多边界非恒定流物理模型试验中的控制问题,系统能对模型多个边界实现智能化控制,试验中各参数从数据采集,整理到输出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减少了试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运行可靠且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郝兴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552-13558
鲁西地区齐河地区近年来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发现了多个接触交代型铁矿,该区铁矿经勘查显示有集中分布、厚度大、品位高、埋深大的特点。研究区大张、李屯和潘店地区物探异常查证工作表明铁矿形态多样,呈层状、似层状、囊状、脉状等。该区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地层、侵入岩和构造”控矿特征;在铁矿体赋存位置方面,地层控矿表现为部分铁矿体赋存于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侵入岩控矿表现为部分铁矿产于闪长岩体中,接触带控矿则表现为地层和岩体间接触带是主要铁矿赋存地段。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在燕山晚期研究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深源岩浆向上侵位过程中不断演化分异,形成了闪长质岩浆,在与奥陶纪灰岩接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闪长质岩浆析出大量铁质成分,形成含铁富矿热液,并在有利赋矿部位形成铁矿体。研究区接触交代型铁矿的形成与保存是中生代区域性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事件和区内地层、岩浆及构造等各种成矿要素有机耦合的结果,该区铁矿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查研究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平堂  张艳  康泽宁 《河南科学》2013,(10):1698-1703
南当厂银铅锌矿床位于超大型矿床都龙锡锌多金属成矿带最南端,是一以银矿为主的银铅锌矿床.经研究认为,矿床(体)赋存于区域变质绿片岩相带的中寒武统田蓬组第二段第二亚段(E2t2-2)上部的碳酸盐岩中,呈沿层展布的陡倾斜似层状矿体;经工程揭露和控制,揭露大小矿体共八个,其中③为主要矿体,规模最大.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矿源层一区域变质热液改造一岩浆热液叠加等三个互相联系又继承发展的长期演化过程.碳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层间断裂破碎带,是银铅锌矿床最有利的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李长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96-5001
全面研究和总结内蒙古赤峰老府金多金属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探讨了其成矿机制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对矿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本过程包括:(1)对区域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探讨矿石的结构特点和矿体的构造特点,从而分析矿床的控矿条件与找矿标志。得出结论如下:(1)区内大面积出露太古界建平群地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2)燕山期大面积的岩浆活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3)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山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对爆破产生的大块基本上都采用二次爆破的方法予以解决 ,但二次爆破的安全性较低 ;因此 ,控制大块率 ,降低二次爆破次数是许多矿山所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大块发生的主要因素出发 ,通过实验采用辅助孔爆破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地形图上用传统方法连结的矿体界线存在着弯曲程度不够准确的问题,总结了倾斜矿体和走弯矿体界线在地表曲面上的弯曲特点平“连结方法,阐明了制约划定矿体界线的辅助点的各种因素,并举实例说明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强化对柔性隔离层下放出体出现“陀螺体”现象的认识,通过借鉴传统立面放矿的概念,并基于大量放矿同步充填留矿法数值试验模型,利用PFC的数据处理及图片输出功能,开展了柔性隔离层下非同步放矿陀螺体再现规律的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组合方案放矿条件下,隔离层形态整体呈W形;在放矿优先顺序上,有无优先顺序放矿对隔离层的影响不同;各工况条件下,隔离层出现的空腔在放矿后期表现出宏观特性;放矿过程中产生明显的隔离层横向摩擦效应促使放出体由椭球体向陀螺体转化,陀螺体的转化程度取决于放矿控制是否均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浅地表矿开采殆尽,深部隐伏矿体的寻找与预测成为当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数据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不断发展,对深部矿体的展示以及矿产勘查预测能够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使用Surpac三维可视化矿山软件,利用已有矿山剖面资料建立川西康定四家寨金矿的矿体三维模型、地表三维模型以及断层三维模型,形象地展示出矿体展布特征及矿体、地表及切割矿体断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关系,并根据矿体三维模型空间延伸规律及断层切割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矿体南侧及南侧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前期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可见Surpac能够较好地模拟矿体形态,可以对矿体向外的延伸进行预测,为川西四家寨金矿的进一步矿产勘查和矿体预测提供可视化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定西石门铁矿北区缓倾斜矿体开采时的地压控制措施,首先根据现场调查总结了地压活动规律:地压主要表现为巷道两帮破碎、拱腿收敛呈“Ω”形,发生在采空区上盘侧约35m的范围内,严重程度随至空区上盘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上述规律与模拟得出的楔形体地压作用规律吻合,揭示出地压主要由采空区上盘楔形体作用引起.因此研究了地压控制措施:处于楔形体地压作用下的矿体开采时,开采顺序以从空区边界向上盘退采为宜,进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更佳,以拱架支护为主并对两帮加强支护可有效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椭球体排列理论的采场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主要包括该理论是否遵循了放出体和崩落体一致原则、将放出体相切最优原则等价于纯矿石放出体相切最优原则是否合理、认为放出体相交便会造成矿石贫化的说法是否科学,以及高分段结构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设计并开展了三组不同结构参数的物理放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放出体与崩落体形态不符,导致大间距结构参数方案的矿石回收效果最差.理论分析和物理实验均表明,基于椭球体排列理论的采场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邓薇  叶腾飞  张成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365-15371
氧化流体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核心,沉积的非均质性是控制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查明制约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参数,对铀矿勘查至关重要。本文以洪海沟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洪海沟矿床西山窑组上段主河道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和砂体比两个参数与氧化流体的大规模发育相关性最好;铀矿化钻孔砂体与高含砂率、较大的夹隔层厚度等两类参数均有关;砂体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则直接决定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均质性较高的厚大砂体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围绕其边缘的非均质性砂体则直接定位铀矿体的产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的探索和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