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静力特性及其稳定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工程实例,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与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型式,即单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网壳的设计过程,并采用全铰接模型分析了单双层网壳结构的承载力,应用Lanczos法求解了网壳结构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运用柱面弧长法跟踪了结构的非线性平衡路径,同时考虑了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支座条件的线性及非线性屈曲特征,并得出一些结论,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2.
总结常用网壳结构型式及特点,从具有仿生特征的新型穹顶结构——扇贝形网壳结构的结构型式及建筑应用探讨网壳的合理形体。  相似文献   

3.
靳元峻 《科技资讯》2006,(34):209-209
总结常用网壳结构型式及特点,从具有仿生特征的新型穹顶结构一扇贝形网壳结构的结构型式及建筑应用探讨网壳的合理形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存在支座转动问题,通过含初始转角的橡胶隔震支座的双层柱面网壳结构研究了水平方向上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结合通过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对橡胶隔震支座水平性能进行修正,并通过SAP2000应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在考虑下部支承结构的情况,对含初始转角的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较小转角的隔震支座的支座底部剪力峰值与加速度峰值会下降;随着转角增加,柱顶加速度峰值、隔震支座底部剪力峰值等迅速增加;而跨高比大的网壳结构会放大初始转角对结构的影响,加大结构整体的加速度峰值和结构柱的位移峰值,但限制上层网壳结构的位移峰值。因此在考虑初始转角的情况下,若需要限制网壳结构加速度或位移,设计时需要将网壳结构跨高比的放大效应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上下连接板为正六边形的新型SMA-橡胶支座,建立了支座力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MATLAB拟合程序,并与普通SMA-橡胶支座进行了对比分析.将设计的支座应用在K8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表明,新型SMA-橡胶支座具有更有效的耗能能力,能有效减小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并比普通橡胶支座具有更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钢筋混凝土索梁结构体系中,索对板的直接作用为集中力。针对索梁结构和周围的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索传给板的集中力存在分配的问题,提出把周围的板视为弹簧支座,求出弹簧刚度系数,得出索传给索梁结构的轴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在大跨度网壳结构中增加含有螺栓的平板橡胶支座.分别对含有6种不同水平刚度的平板橡胶支座的网壳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平板橡胶支座应用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动力响应.结果显示:水平刚度的增加有利于跨中挠度的减小,但杆件内力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将张弦梁结构的上弦模拟为为曲梁,撑杆和下弦索的作用模拟为弹簧支座,探讨了其刚度变化对上弦曲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张弦梁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设计提出的铜基面抗拔摩擦摆支座(FPB)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将铜基面抗拔摩擦摆支座以双线性模型简化,并结合桩-土-结构相互作用(PSSI)、黏弹性人工边界相关理论,采用整体有限元法建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隔震(PSSII)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研究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铜基面抗拔摩擦摆支座对网壳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地震波输入的空间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铜基面抗拔摩擦摆支座使桩-土-结构作用下的网壳结构的节点加速度峰值衰减50%~60%,网壳杆件的内力衰减50%~80%,地震波频谱特性对抗拔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效应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PSSII体系网壳节点加速度最大值未必在地震波垂直入射时最大,入射角度45°~60°是一重要的考虑区间;当地震波入射角度为55°~80°时,在进行抗震计算时可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地震波输入,当不在此范围时,不宜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地震波输入,应考虑地震波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两纵边支承的板锥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运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板锥柱面网壳结构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了板锥柱面网壳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支座反力特点,并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板锥柱面网壳结构的应用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钢屋盖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应用较普遍,且该结构对变形的要求较为严格.为分析江南大学体育馆网壳结构施工结束后的静力变形和动力特性,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该屋盖网壳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网壳结构在自重和预应力张拉弦的张拉荷载作用、温度变温作用下的静力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橡胶垫板支座的网壳结构杆件受力分布均匀,弦杆内力均位于屈服极限之内;张拉弦施工对屋顶变形的影响较大,而变温作用对屋盖变形影响不大.另外,分别对该屋盖结构在橡胶垫板支座和固定支座约束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结构的前三阶模态为水平和转动刚体模态,这种模态减小了结构因振动而产生的杆件变形,对结构受力有利.  相似文献   

12.
弦支穹顶结构是基于张拉整体思想和单层球面网壳技术的一种新型复合空间结构体系,为了研究弦支穹顶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的矢跨比、撑杆高度、环索布置方式和预应力大小等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对单层网壳和两种不同布索形式的弦支穹顶结构进行了El Centro波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和撑杆高度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而拉索预应力大小对结构影响较小。支座的弹簧刚度对弦支穹顶的高阶频率的影响不及对基频的影响,当弹簧刚度较小时,其对结构基频的影响基本上是线性的;刚度较大时,对基频的影响很小。在固定铰支承条件下,与单层网壳结构相比,弦支穹顶不能减小地震产生的结构位移的振幅。弦支穹顶结构整体内力值偏大,在布索层数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弦支穹顶的撑杆和拉索的内力变化趋势和数值相近。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对柱支承球面扁网壳非线性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预应力球面扁网壳结构性能,以"一次张拉二次加载"预应力设计为例,分析了通常设计的预应力及其引入位置对一类柱支承双层球面扁网壳非线性稳定的影响。为了与张拉时扁网壳支座设计情况相符,编写了计算程序。通过对扁网壳具有不同矢跨比和不同布索方案的设计工程的分析,发现预应力可以适当提高屈曲荷载,但提高幅度不大。当预张力相同时沿拉力环域布索的屈曲荷载提高幅度比在扁网壳支座间布索大。预应力没有改变结构的屈曲特征,对荷载位移平衡路径影响也有限。要较大幅度提高这类结构的屈曲荷载只能采取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4.
折板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其综合了网架和网壳的各自优点,而且建筑造型优美,形式丰富.基于有限元方法,文章采用Lanczos方法,研究了广州某歌剧院演播厅大跨度非规则单层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考虑了不同屋面材料、屋面支承方式、支座条件对其自振特性的影响:在大量参数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单层折板网壳的自振规律,为这类折板网壳结构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变刚度滑移支座(Nonlinear Spring-Friction Bearing,NFB),该支座由非线性圆锥弹簧和平面滑移支座组成;结合支座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该支座的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支座的实体模型,研究其滞回性能和应力分布状态,并分析圆锥弹簧关键参数对滞回特性的影响;将NFB和常见定刚度...  相似文献   

16.
以展览厅双层柱面网壳结构设计为工程背景,对双层柱面网壳的结构选型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了跨度、矢跨比对总造价的影响,并对计算方法、温度应力和支座水平推力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双层柱面网壳的受力特性与支承结构刚度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钢网壳中预应力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预应力扭网壳计算理论的研究,给出了预应力壳单元刚度矩阵,提出了刚度聚合法概念。结合在广东已建成的三项工程实践,探讨了预应力作用于网壳所产生的效果,预应力扭网壳索力优选,预应力损失以及支座变化对网壳的影响。给出了支座约束刚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以方形平面、正放四角锥双层柱面网壳为例,系统考察了不同矢跨比网壳模型的杆件轴力、节点竖向位移、支座侧向反力、支座侧向位移等静力响应,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矢跨比对各静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较小时,积雪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屋面结构的竖向位移较大;矢跨比较大时,积雪不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支座水平推力和侧移较大;同时,为双层柱面网壳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庐江体育馆为例,应用M idas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动力特性分析对该工程进行性能研究.针对钢结构网壳和整体结构2种复杂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结构的自振特性、位移及支座反力等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计算表明,采用钢结构网壳计算模型进行抗震设计存在不安全因素,在钢结构网壳设计时应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单层顶部开洞网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情况,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分析结果为基础,研究不同的矢跨比和不同的支座等其他一些因素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得出网壳自振频率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