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对学习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上,高选择性的立体合成、不对称合成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其中更少不了立体化学。本文仅就对映异构化合物的类型和对映异构现象中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讨论,供立体化学教学参考。1对映异构化合物的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如果缺乏必要的对称性(如既元对称面,又缺乏对称中心),则该分子就具有手性,因而必定有对映异构。根据手性分子的不同类型,即可划分出对映异构化合物的类型。常见的具有对映异构的化…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构型命名方法,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九七○年以来,国内外教材中均采用了IUPAC所建议的R/S构型命名体系.一般来说,学生在掌握顺序规则和R/S命名原则方面并无困难.但是当随意写出二个化合物的Fischer投影式以后,如何能快速,准确地标出各个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或根据标明了R/S构型的命名名称,如何快速写出该分子的Fischer投影式,则就有困难了.本文总结出一种快速确定手性碳原子R/S构型命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量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化合物被发现或人工合成,而这类化合物构型的标定方法在有机化学教科书中,甚至高等有机化学的立体化学部分也未见涉及,少数书中只给出一些化合物构型的标定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既直观,又简便的标定这类化合物构型的方法。该方法容易掌握,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亦适用于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化合物构型的标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构型异构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型异构是立体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归纳总结在立体化学中某化合物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微观的分子、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5.
确定对映异构体R和S构型的一种简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对映异构体R和S构型的方法可简单地表述为“小左右,反Ⅰ向,小上下,正Ⅰ向”,Ⅰ取Ingold的第一个字母.此法适用于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的手性分子,特别对判断含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手性的有机对映异构体,还有很多人工合成的手性化合物.这些手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相似相近,但其旋光性、生物活性和环境行为迥然各异.对这些有机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和分离分析则是分析化学中很有吸引力的课题.人类对手性化合物的认识和手性识别经历了感性和理性的飞跃,尤其是对其手性识别从操作到理论分析,产生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但是适应不同要求的分离分析仍然在快速发展,尤其是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手性对映体的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笔者拟用高灵敏度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为主的分子光谱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拟建立一种快速简捷高效的同时测定手性对映体的现代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立体化学是当代有机化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命名手性中心的构型则是立体化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训练。命名手性中心的构型是一种用符号(字母)代表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 IUPAC 推荐的 R/C 命名系统。这种系统  相似文献   

8.
描述单糖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构型的简易判断法,即:单糖的Fischer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连接的羟基排在主链右面的为R构型,排在主链左面的为S构型.运用此法可以判断不同糖类中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数目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当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n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时,该分子具有2^n个立体异构体.这种说法普遍适用,但对于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则略显不妥.笔者认为:当化合物仅由手性碳原子的存在而导致立体异构时,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2^n个,但当分子中同时含有n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和其他可以产生立体异构的因素时,其立体异构体数目则多于2^n个,本文通过一些具体实例阐述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手性轴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对含手性轴化合物的 R、S构型标定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立体化学的旋光异构体中,判断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是个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用双手代替模型来判断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方便,简单易行,判断准确。所以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判断方法: 1、将大拇指、食指、中指伸出与手腕互成近似碳原子的sp~3杂化角度(109°28′)。 2、手掌为手性碳原子,将手腕、大拇指、食指、中指看作单键,各连接不同的原子  相似文献   

12.
以实例从手性碳原子的定义和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特点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如何判断某一些分子有无手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分子的两个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时,用到赤式和苏式构型概念。仅管这两个概念对大多数有机化学工作者来说是熟知的,但是,对一个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当学习有机反应历程遇到赤式和苏式概念时,教师如何深入浅出,形象准确地帮助学生了解赤式、苏式概念的来源、各种表示方法,反应中手型碳转化以及赤式、苏式构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于有机反应中立体化学知识的理解是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试图依据教学中讲授立体化学的体会,列举一些众所周知的反映就上述问题谈谈看法,以供同行们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对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构型的简单标定方法──透视式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举例介绍了有机立体化学中透视式和Fischer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最基本判断法则。在立体化学的重点和难点——Newman投影式、透视式与Fischer投影式之间的相互转换等方面,针对空间想象能力较薄弱的初学者,在遵循该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及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探讨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经验方法。使学生不再依赖分子模型的辅助,准确地实现分子各种立体结构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卤代烃和醇的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并可以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对映异构》这一章概念繁多,但主要的中心内容是: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映异构、手性、旋光性等概念和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②构型的表示方法和R、S构型命名法。本章的概念都比较抽象,要理解它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一般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讲解时充分用比喻、模型和示意图,尽可能使其形象化、具体化是必要的。但使用模型的同时要与纸面上的表示式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看到简单的二维的式子时即可想象出三维空间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2型胺(氨基直接与手性中心C连接,且手性中心C上只含有一个H)在CAL批肪酶催化作用下,酰胺化的异构选择规则。即按手性中心C上取代基的大小来识别和决定反应的立体构型,与仲醇一致,R-型对映异构体优先反应。  相似文献   

18.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理论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与提高,达到熟练掌握有机化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而开设的一门课。学习本课程,要重点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立体化学的性质。这些性质内容丰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对比才能掌握。例如比较各类化合物在取代、加成、消除、还原反应中可能存在的立体化学;比较各类中间体的稳定性,其中主要有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比较各  相似文献   

19.
立体化学结构与手性光谱关系研究,对手性化合物在手性材料和手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是前期性的基础工作。对一种分离自云南松松塔的手性苯酚类化合物(planchol E),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测定的NRM谱主要体现了异构体1的特征,而测定IR谱主要是异构体2的。由于异构体2有分子内氢键,导致两种异构体的光谱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合成2对缩酮非对映异构体,测定它们的13CNMR,计算2组13C谱图中化学位移不等性碳原子信号相对强度所反映的非对映异构体组成,发现对于组成确定的各对非对映异构体中,各个具有化学位移不等性的碳原子信号强度所反映的非对映异构体组成存在较大偏差,初步探讨了13CNMR作为非对映异构体组成分析方法的定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