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新民主义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成为我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证分析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经济统战的模式及实现形式,有利于统战理论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为贵州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这一认识渊源于几十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正确总结。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博大精深 ,它的形成和发展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宝库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理论。重新追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轨迹 ,总结其特点 ,对我们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利 《科技信息》2011,(10):378-378
党的建设(以下简称为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应该说,没有一支纪律严明、组织优良的队伍,中国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但是,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建工作还是否必要呢?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型,是我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它对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意义,仍是我们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6.
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它包括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统一战线组织同盟军的问题、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重要内容,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时值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重温《共产党宣言》的统一战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两个里程牌。第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革命。“两次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两次革命,产生两个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这一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有经济的理论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探索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思想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有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萌芽产生、逐步成熟、丰富发展的过程。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和发展公营经济进行了国有经济的早期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这一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观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是其实践基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其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是其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建工作一直贯穿其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建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充分说明了我党的党建工作无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总结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可以使我们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地方实力派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使不少地方实力派能够在国共严重摩擦和内战中基本保持中立,乃至最后光荣起义,走上人民革命道路,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中共对四川地方实力派代表刘文辉的统战工作就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紧紧抓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