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1].现代中医眼科将DR命名为"消渴目病".但其治疗效果缺乏客观的评价.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研究,评价生脉散合玉女煎、六味地黄汤和参苓白术散治疗STZ-糖尿病视网膜病大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开展的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和一系列药物治疗给DR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文章对DR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引起DR的机制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DR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研究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拮抗AGEs生成、抗氧化、抗炎以及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由高糖引起视网膜损害的一种新方法。该文就PPAR-γ防治DR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保健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2亿,我国也不下于2千万;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预测,至2010年全球糖尿病人将高达2.4亿。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在将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等,并已成为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癌症的第三大杀手。其不仅发病率高,且会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如75%的糖尿病人死于糖尿病心脑血管合并症,年轻糖尿病人40%死于糖尿病尿毒症,糖尿病眼底病变致盲已成为眼科致盲的主要原因,还有的会导致下肢血管阻塞、最终截肢的恶果。  相似文献   

6.
叶琴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2):26-2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因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倍受人们关注,氧化应激能通过各种途径损伤糖尿病的视网膜.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目前国外研究较热的一种酶,并有较多实验证据表明PARP能介导氧化应激并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发生.该文就PARP在DR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发病机制,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与眼部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发病率占世界总人口的1.5%~5%,糖尿病发病率在美国为2%左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52%-63.4%。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0.67%。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1)肾脏病变(45%)。(2)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7%)。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疾病是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结果是光感受器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坏死。当前对坏死的视神经细胞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利用干细胞,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恢复和重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较多,其中以眼底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和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表现的观察及对DR的早期诊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rs699947(-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61例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213例未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DNA,PCR反应扩增含rs699947(-2578C/A)位点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Bgl II酶切,测定rs699947(-2578C/A)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 rs699947(-2578C/A)基因AA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VEGFrs699947 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2578C/A多态性与DR病有关,携带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发达国家中是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DME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多种因素在DME的发展中起作用。针对各种致病因素,新研发的药物主要围绕抗血管活性因子、抗炎症反应、基因治疗等进行,新的治疗理念将为DME的治疗翻开新篇章。本文对在I/II期DME药物临床实验中的药物作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压和Hb A1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DM病程、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和总胆固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n=128)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128)。采用SPSS18.0软件对DR组和NDR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未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DR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独立样本t检验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Hb A1C在DR组和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与DM病程有统计学关联,随着病程延长,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1.812(1.268~2.590)。DR与Hb A1C有统计学关联,Hb A1C值越高,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3.005(1.926~4.690)。结论:DM病程、Hb A1C在DR组与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M病程长、Hb A1C值越高,发生DR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门分支,在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AI在眼底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在ROP的诊疗中,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项AI研究,在ROP的诊断和预后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通过远程医疗技术,AI可提高ROP患儿的筛查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医疗工作及患者的负担。尽管AI在ROP筛查系统中展现出潜力,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实现广泛应用,大部分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面临多种挑战。而且关于ROP智能治疗指导的AI研究仍然不足。同时,AI在ROP远程医疗技术方面仍面临图片质量和拍摄方位的严格要求及数据安全性的潜在风险。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ROP智能诊疗算法和预测模型,并将这项技术引入婴儿床边,以减少ROP的致盲率。本文突出了AI在降低ROP致盲率方面的潜力,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实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振荡电位异常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种眼科疾病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的检测及分析,探讨了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眼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及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1例412只眼进行Ops检测,对Ops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及分支静脉阻塞、高度近视及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Ops总幅值改变。同时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弱视、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轻、中度近视者,则Ops总幅值无明显改变。结论视网膜Ops的检测是临床眼科诊断及评估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一种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首位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干性及湿性两种类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是引起湿性黄斑变性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原因,治疗起来眼科医师非常棘手。近年来,人们曾采用α-干扰素及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25例,其中伴有视网膜病变97例(视网膜病变组,DR组),不伴有视网膜病变12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得分,评估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DR组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χ2=13.049,P<0.001;抑郁:χ2=13.049,P<0.001);且DR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t=-6.628,P<0.001;抑郁:t=-4.599,P<0.001).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患糖尿病的时间、月收入、对自己的病情的了解程度、了解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眼视力、是否进行眼科检查等因素是糖尿病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t/F=-3.795、4.364、-7.079、...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目前临床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困难的问题,利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和模式分类的方法,对DR进行早期诊断和自动分类的研究。对31例正常样本和58例早期DR样本,提取mfERG信号的平均一阶响应(K1成分)峰值和模板相关系数两个关键特征。使用线性分类器进行分类,并用“留一法”统计结果,正常人和早期DR病例的分类错误率为21.35%。该文还用聚类方法分析了早期DR样本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使用平均一阶响应的N2峰的幅值和位置作为特征对早期DR的诊断效果较好;早期DR样本的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视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多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中,已成为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会引起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成为我国居民视力障碍、致盲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对于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青少年近视为起点,分析常见的防控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药物控制、角膜接触镜、生活习惯等,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