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并从中得出了有意义的启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于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认为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要求,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将仍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态势。  相似文献   

3.
祝琳 《创新科技》2006,(6):14-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历史上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从均衡到非均衡战略,中国走过了50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在肯定两大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它们机械、片面、狭隘的另一面,这是造成我国区际关系长期紧张,未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两种战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建国初,中国尚处在极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一种近乎盲目的理论支配下选择了“均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平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存在,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完全实现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仍不断扩大,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提出.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并明确提出要“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从而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新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西南协调会开创了我国跨省区市经济合作的先河,对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协调会合作机制问题日益突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特别是西南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要求,合作机制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西南经济合作发展的新瓶颈。因此,如何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与桥头堡战略进行完美对接则是协调会今后面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和策略.邓小平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开发思想.这些对我国全面实施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几经变更,这种战略的变更源自不同时期的内外形势和决策层对形势的把握认识,也由此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发展的论述及国内外有关理论对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区域发展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战略从不同角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郭荆兰 《科技资讯》2010,(29):241-24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前景广阔。抓住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时机,切实发挥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是中国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因此,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共同富裕繁荣,是我国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先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思想,继而实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成长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思想。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战略、要素投入、发展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上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从公平理念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扩大之势。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适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继续发展东部、实施西部大开发,带动中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公平理念出发,探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灵魂,并提出了贯彻经济法公平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区域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协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研究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过去的区域经济建设实践进行历史性客观总结,得出规律性的启示,对今天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雄安新区获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又再次集中到经济特区上。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又有了新的战略方向,也有助于指导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雄安新区设立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中国经济特区实践在时间维度上出现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由制度试验导向到区域发展导向再到发展问题导向。为此,通过研究中国特区演进历史和现实,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的新模式进行深度研究,为雄安新区建设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协调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采取均衡发展,梯度发展,点轴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虽然对各区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三级异向点轴联系协调发展战略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本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和大格局出发,阐述了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思路对策。基本内容和分析框架包括:从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出发,论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从结构调整、改革、发展三的关系出发,阐述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从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大局出发,指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四大对策;城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卢燕 《科技资讯》2006,(26):166-166
西部开发是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全面建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区域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成败。本文针对这两大息息相关的问题对我国西部开发中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我国西部开发的成功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