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马陆肠道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吩嗪-1-羧酸(1),肉桂酸(2),2-n-庚基-4-羟基喹啉(3),N-苯甲基氨基甲酸(4),酪醇(5),2,3-二羟基-1-(3-吲哚基)丙酮(6),3,4-二羟基苯甲酸(7),胸腺嘧啶(8),环(甘氨酸-苯丙氨酸)(9),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10),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甘氨酸-脯氨酸)(12),环(甘氨酸-亮氨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No.B4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No.B4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该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6个环二肽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环(亮氨酸-丙氨酸)(1)、环(亮氨酸-甘氨酸)(2)、环(脯氨酸-丙氨酸)(3)、环(苯丙氨酸-丙氨酸)(4)、环(苯丙氨酸-甘氨酸)(5)和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6).  相似文献   

3.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开放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青龙衣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Lo Vo)对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从青龙衣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1-(4'-甲氧基苯基)-7-(3'-甲氧基,2'-羟基苯基)-3',4'-环氧-3-庚酮[3',4'-epoxy-1-(4'-methoxylphenyl)-7-(3'-methoxyl-2'-hydroxyphenyl)-heptane-3-one](2),正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al)(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醇[1-(4'-hydorxyphenyl)-7-(3'-methoxy-4'-hydorxyphenyl)-hepta-3-ol](4),4,6-二羟基-3,4-二氢-1-萘酮(4,6-d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one)(5),胡桃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6),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香草酸(vanill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香草醛(vanillin)(11).化合物5、10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35μmol/L.化合物8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58μmol/L.化合物2、3、6和7对个别肿瘤细胞有作用,其他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1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10,11为属内首分,化合物5、8和10均具有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19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19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现代谱学方法分析表明它们是:ophioglonin(1)、oplaioglonin-7-O-β-D-glucopyranoside(2)、吲哚-3-乙酸(3)、尿囊素(4)、环(酪氨酰-亮氨酸)(5)、环(色氨酰-丙氨酸)(6),其中1和2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发现.初步药理活性显示,1和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显示微弱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0×10-2和1.0×10-2g/L.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流苏花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从流苏花中共分离的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1)、连翘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4)、乌苏酸(5)、齐墩果酸(6)、异香兰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上述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流苏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化合物5~9为首次从流苏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产自云南呈贡的玫瑰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了8个苯丙素和苯乙醇类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erulic acid(1),ω-Hydroxypropioguaiacone(2),(E)-Ferulaldehyde(3),1-Propanone-2-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4),Evofolin(5),2-(3'-O-β-D-Glucopyranosyl-4'-hydroxyphenyl)-ethanol(6),2-(3-Hydroxy-4-O-D-β-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ol(7),2(3,4-Dihydroxy-phenyl)-ethanol(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呈贡玫瑰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重要中蒙药材红花成分的分离、结构测定和抗氧化活性.从红花中分离鉴定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1),6-羟基山奈酚-3,6-二葡萄糖苷(2),6-羟基山奈酚-3,6,7-三葡萄糖苷(3),6-羟基山奈酚-3-芦丁糖-6-葡萄糖苷(4),山奈酚-3-芦丁糖苷(5),山奈酚-3-葡萄糖苷(6),异槲皮素(7),绿原酸(8),紫丁香苷(9),原儿茶酸(10),对香豆酸(11)和8Z-decaene-4,6-diyne-1-O-β-D-glucopyranoside(12).通过LC-MS和NMR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水解红花主要黄酮成分得到苷元:6-羟基山奈酚.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黄酮苷元对DPPH游离基的清除作用比其苷类显著增强.因为黄酮苷类可在体内转化为苷元,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6-羟基山奈酚是红花发挥体内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滇产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异喹啉生物碱:actinodaphnine(1),cassythicine(2),litseglutine A(3),boldine(4),norboldine(5),juziphin(6),reticuline(7);同时还得到(+)-8,8′-epiaristo-ligone(8),山奈酚(kaempferol,9)及 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LH-20凝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及旋光仪等仪器鉴定忧遁草化合物的结构.从忧遁草的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草内酯(1),异黑麦草内酯(2),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3),蚱蜢酮(4),(-)evofolin B(5),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6),吲唑(7),吲哚-3-甲醛(8),entadamide A(9).其中化合物3-6,9为首次从忧遁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黄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研究黄皮(Clausena Iansium)的化学成分.从黄皮茎提取物二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mperatodn(1),8-hydroxyfurocoumarin(2),5-hydroxy-8-(3'-methyl-2'Joutenyl)furocoumarin(3),indizoline(4),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5),3-formylcarbazole(6),elausine-O(7),clauszoline-K(8),1-(3'-melhyl-2'-butenyl)-2-hydroxy-3-formylcarbazole(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7)、(8)、(9)首次从黄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种柱层析手段对新鲜云南产日本甜柿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借助于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有机波谱学手段的方法,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刺五加苷E(4),长寿花葡萄糖苷(5),熊果酸(6),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柿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地胆草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地胆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了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1-9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异香草酸(2),香豆酸(3),对羟基苯甲酸(4),阿魏酸(5),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6),豆甾醇-3-O-β-D-葡萄糖(7),豆甾醇(8),吲唑(9).化合物1、2、4、5.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十雄角果木(Ceriops decandra)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丁香树脂酚 (1),(-)-松脂酚 (2),β-谷甾醇 (3),豆甾醇 (4),棕榈酸 (5)和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 (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以一株分离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喜树内生真菌SXZ-19为研究对象,通过固体平板发酵培养对菌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10L发酵菌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以及质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1~8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个线性呋喃聚酮类化合物(1~2);2种真菌毒素(7~8),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4个洛伐他丁类似物oblongolides D(3),P(4),H(5)和V(6),其中化合物4和5互为差向异构体,为从同一菌株中分离得到oblongolides的差向异构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探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NMR、MS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这株细菌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uridine(1),thymine(2),cyclo-(phe-lle)(3),cyclo-(ala-pro)(4),cyclo-(val-pro)(5),cyclo-(pro-leu)(6),cyclo-(phe-pro)(7),cyclo-(tyr-pro)(8),cyclo-(tyr-4-hydroxy-pro)(9),cyclo-(leu-pro)(10),cyclo-(pro-4-hydroxyl-lle)(11),cyclo-(D-pipecolinyl-L-leucine)(12)。【结论】化合物1~12均是首次从该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该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株菌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海洋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从1株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土壤来源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WL-001中挖掘抗海洋弧菌(Vibrio)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菌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结合96孔板微量稀释法进行抗弧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从该菌株LB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4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1-4)、3个吲哚生物碱衍生物(6-8)以及3个其他类化合物(5、9和10),分别命名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1)、cyclo-(Pro-lle)(2)、maculosin (3)、trans-cyclo-(Pro-Phe)(4)、anthranilic acid (5)、indole-3-meth-ylethanoate (6)、indole-3-acetic acid (7),nb-acetyltryptamine (8)、thymine (9)、acetamide (10)。其中,化合物6-8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有弱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  相似文献   

18.
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色谱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ESI-MS,1 H NMR,13 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元宝草全草(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之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1-羟基-7-甲氧基酮(1),2-羟基-5-甲氧基酮(2),1,3-二羟基-2-甲氧基酮(3),1,7-二羟基-2-甲氧基酮(4),1,7-二羟基-4-甲氧基酮(5),槲皮素(6),山柰酚(7),3,8"-biapigenin(8),阿魏酸(9),咖啡酸甲酯(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2、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凝胶及中高压反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遵义朝天椒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出其结构为:capsaicin(1),dihydrocapsaicin(2),acetovanillone(3),(-)-epiloliolide(4),(+) dehydrovomifoliol(5),Ferulic acid(6),vanillin(7),acetosyringone(8),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 (9).其中化合物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泰国产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泰国产东革阿里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铁屎米酮(1),铁屎米酮-N(3)-氧化物(2),9-羟基铁屎米酮(3),9-甲氧基铁屎米酮(4),9,10-二甲氧基铁屎米酮(5),东哥内酯(6),宽缨酮(7),豆甾-4,22-二烯-3-酮(8).化合物1~5为β-咔巴啉类生物碱,化合物6~7为苦木萜类成分,化合物8为甾体化合物,除化合物5和6外,其他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