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淮南市某发电厂净凝水箱的顶升纠倾处理为例,阐述了建筑物纠倾的原理、各种纠偏方法的特点及适宜条件;分析认为净凝水箱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地表水入渗引起的;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工程性质和净凝水箱的结构特点,选择顶升纠倾和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方案,取得了满意效果;重点讨论了顶升纠倾的设计、施工要点,以期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控法以建筑结构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为依据,利用位移与荷栽的协调性,实现建筑物顶升纠偏过程中结构变形的严格控制,从而完成建筑物纠倾扶正的目的。笔者主要介绍双控法的基本要点、双控量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及用ANSYS对顶升纠偏的过程进行模拟,进一步证明双控法用于病害工程的顶升纠偏是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清泉  吴彦章  刘飞 《甘肃科技》2015,31(3):111-115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或者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浸水,可能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地基加固与钻孔取土纠倾"的综合纠倾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少一侧采用钻孔取土迫降纠倾,在沉降量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加固止倾,可以恢复大楼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措施加固效果不同,对比两项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建筑物加固止倾侧最大沉降量仅16.11mm,采用灰土桩加固的建筑物止倾侧最大沉降量高达到53.72mm。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钻孔取土纠倾加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良好,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栈桥发生较大量下沉、倾斜的问题,采用了综合纠倾法和综合预升法。文中主要介绍栈桥走廊整体顶升的方案设计及施工工法要点。由顶升成果分析,证明设计确定的顶升面、顶升体系、顶升加载量和顶升位移量及采用的施工工法是切实可行的;验证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既有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进行评判的正确性,为特种结构病害治理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设计、施工、规划与工程勘察、自然灾害、原因周围环境、使用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建筑物倾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倾方法。  相似文献   

6.
整体顶升法在栈桥走廊下沉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煤矿栈桥发生较大量下沉、倾斜的问题,采用了综合纠倾法和综合顶升法。文中主要介绍栈桥走廊整体顶升的方案设计及施工工法要点。由顶升成果分析,证明设计确定的顶升面、顶升体系、顶升加载量和顶升位移量及采用的施工工法是切实可行的;验证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既有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进行评判的正确性,为特种结构病害治理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物中,由于地基土具有湿陷性、且地基土长期浸水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常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当倾斜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时必须纠倾,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通过对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技术在某办公楼纠倾中的研究,该方法具有控制沉降速度、调节不均匀沉降、安全可靠的效果。经过工程实践,该砖混办公楼经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使倾斜率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该楼没有发现因纠倾而产生的裂缝,且该楼原有裂缝没有因为此次纠倾而变大。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某低层住宅楼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双向倾斜变形为工程背景,分析倾斜因为.针对建筑物地基应力低、结构刚度弱的特点,研究黄土湿陷性的固有特点,用塑性理论确定开孔间距、开孔高度等参数,设计迫降纠倾的技术方案.采用动态设计的思想,经过4个循环耗时90 d,成功实现住宅楼的双向纠倾.工程结论表明,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在迫降...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适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地基基础的加固技术要求也需要提高,其加固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质量起着直接作用,同时也对工程造价和施工安全、技术可行都有着至关作用。本文以某住宅楼地基基础沉降病害为例,对基础沉降病害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在结构建模计算的基础上,依据结构竖向力及协调变形,确定了地基基础加固、楼体纠倾方案,并对加固、纠倾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类似地基基础病害加固、楼体纠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纠偏扶正与防复倾加固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涌现出许多纠偏加固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国家避免了很多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建筑物产生偏移或倾斜的原因复杂多样,就使得纠偏方法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如何根据建筑物倾斜病害的特征选择切实可行的纠偏方案,以及如何高效经济的使纠偏方案得以实施,最终实现工程纠偏扶正的目标,就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清 《科技信息》2007,(24):130-131
建筑物纠偏(又称纠倾)是指已有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害住户生命财产和工业生产安全时,所采取的纠倾挟正加固措施,以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本文对其偏斜原因和纠偏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沉降差对迁移建筑物的受力影响较大,而国内缺少这方面的模拟分析.通过将迁移轨道沉降差的变化转化为一系列数字,并利用算法把数字的变化转化为顶升缸顶升力的变化,模拟了不同迁移路面情况对迁移建筑物受力的影响.为了对迁移工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预判,同时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分析结果指导实践,通过VC++读取ANSYS结果文件在OpenGL上实现了建筑物迁移的可视化模拟.仿真结果与工程实践吻合,可为以后的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存在倾斜等破坏,古建筑的纠倾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纪念碑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勘察,并利用手算和计算机数值相结合的手段,对纪念碑的倾斜原因进行了分析,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台风是引起纪念碑倾斜的主要因素.另外,给出了初步的纠倾方案,为纪念碑的纠倾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介绍预应力锚杆挖孔桩在邻近有多层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穿越既有桥梁的工程项目与日俱增,为确保既有桥梁在地铁施工期间的运营安全,桥梁上部结构主动顶升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由于该项技术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此了解桥梁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及后续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状况,从而及时了解桥梁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进而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提出有效处理措施。重点阐述主动顶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地铁穿越工程的主动顶升监测系统,明确监测的设计流程和重点,并在实际的工程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整体顶升是服役桥梁改造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为确保桥梁整体顶升施工的安全性,以上海浦东大桥东引桥段为例,建立桥梁顶升过程仿真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6种不利顶升工况,对桥梁的上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均匀顶升使墩顶盖梁处与主梁横向联系产生较大附加应力,工况5是最不利情况,基本接近极限应力.数值模拟验证了顶升工程的安全性,并给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构造柱施工,传统工艺存在很多弊端,如连接性差、施工效率低、噪音大等。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设计了损耗小、能够实现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并在其浇筑时采用泵送顶升工艺。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泵送顶升时对模板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产生的模板侧压力高于传统工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监测分析,研究泵送顶升工艺下的模板侧压力,设计的模板体系安全可靠,泵送顶升工艺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应用于实际工程发现,混凝土成型密实,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加快了施工速度,为填充墙构造柱施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基土分布不会绝对均匀,靠钻探也只能从几个点来推测地基土的情况,因此难免会有意外,从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降。上部建筑结构也有各种可变情况,先建及后建工程间也有相互影响,这样必然会使部分建筑物在建造后发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降。本文在此分别讨论出现问题时的纠倾、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9.
缺陷的修整,主要是针对局部的、轻微的且不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缺陷。这类缺陷一般可以比较简单地通过修整得到处理,不会影响工程总体的关键性技术指标。如在水工建筑物事故中,大部分起因于地基基础软弱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建筑物的斜倾和开裂,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对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缺陷修复,可采取纠编和加固,其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工程为高耸钢筋混凝土薄壁独立构筑物,在施工中经过模板的设计、平台系统的设计和采取的系统纠偏纠扭措施,使整个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实现了工程的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