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虹吸是利用重力作用,在管道内产生局部真空,而产生虹吸现象。它通过利用能隔离空气的雨水斗实现水、气分离,开始时由于重力作用雨水不断流向管内,使管道内逐渐产生真空。当管中的水流呈现压力流状态时,形成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2.
杜海波  崔腾科 《甘肃科技》2003,19(2):30-30,25
采用文章叙述的虹吸线法推求虹吸订正量,具有采用参数少,直观明了,快速准确的优点,对提高工作效率和降水资料的精度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古人用虹吸管来取酒或引山上泉水湖下山灌溉农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能生产各种类型的虹吸管用于供水、排水、排污。在研究虹吸流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虹吸流具有的六个特性。为充分发挥虹吸流所具有的六个特性的作用,发明了《多级虹吸水力发电装置组成的水循环发电系统》的专利。它们能将地表水变成多级虹吸流来发电,实现用有限的水发无限电的目的。为人类开辟了一条以水为媒介的利用大气压力来发电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水北调总干渠总体设计技术规定:输水管道穿越总干渠,其穿越建筑物不占用总干渠水头.为满足总体设计要求,根据输水管道管底高程、总干渠渠底高程及设计水位的相互关系,考虑了渠上管道桥和渠底倒虹吸两种穿越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施工等综合分析比较,确定输水管道穿总干渠建筑物型式为渠底倒虹吸,倒虹吸管外加防护箱涵.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水北调总干渠总体设计技术规定:输水管道穿越总干渠,其穿越建筑物不占用总干渠水头.为满足总体设计要求,根据输水管道管底高程、总干渠渠底高程及设计水位的相互关系,考虑了渠上管道桥和渠底倒虹吸两种穿越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施工等综合分析比较,确定输水管道穿总干渠建筑物型式为渠底倒虹吸,倒虹吸管外加防护箱涵.  相似文献   

6.
虹吸排灌是一项投资少、工程小、施工方便、收效快、颇受群众欢迎,有推广价值的水工形式。本文给了虹吸工程水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雨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污水管网和混接污水管网的地下水入渗量定量分析方法,并据此建立了管道破损程度的评价方法.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3个排水系统,采用总氮和硬度分别作为表征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指标,并采用不确定性分析理论,对该区域雨污水管网系统的地下水入渗量进行了解析.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破损不严重,地下水入渗量符合设计要求,管网破损程度评估结果符合预期管道状态;表明提出的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地下水入渗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可行,可用于管网破损和维护判断.与德国和美国标准相比,我国排水管道地下水入渗基准值较高,表明我国管道施工和养护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奉节某货运码头为原型,于实验室模拟了港口岸坡虹吸排水技术。结果表明:对于渗透性较大的岩土体,岸坡虹吸排水效果不明显.而对于渗透性较小的岩土体.岸坡虹吸排水效果明显。港口岸坡虹吸排水系统中汲水井的间距越小或控制排水面积越小,则越能提高岸坡的虹吸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红光 《科技信息》2008,(33):145-145
该文结合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大型公共建筑,通过比较重力排水系统和虹吸(压力流)排水系统的各自特点,说明(虹吸)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温晓帆 《科技资讯》2009,(5):146-147
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即压力流雨水排放系统,该系统在设计中有意造成悬吊管内负压抽吸水流作用,国际通用专业名词为“siphonic system”,中文译:虹吸式系统。虹吸雨水系统以其泄流量大、耗费管材少,节约建筑空间和战少地面开挖等突出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和不断改进。在中国,近年来虹吸雨水系统在材料和空间等方面的高效性受到空前的重视,井被纳入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在一些机场和展览馆等建筑上成功地应用后,虹吸雨水系统正式登陆中国,并迅速地、不可阻挡地向雨水排放领域的霸主地位迈进。  相似文献   

11.
板翅式单元液氮中微膜热虹吸浅池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人气分离装置中冷凝蒸发器的实际运行状况,采用1m长的板翅式单元作冷凝蒸发器的微膜热虹吸沸腾通道,使之部分地沉浸在液氮池中进行浅池沸腾试验。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莆田市湄洲湾北岸供水管道在木兰溪新开河道段采用倒虹吸钢管进行改建中,根据不同管段、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管道基底附加应力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并阐述在松软土深基坑工程中结合井点降水采用分层放坡开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虹吸式屋顶雨水系统的原理是依靠特殊的雨水斗的设计,实行汽水分离,从而使雨水立管中为满流状态(全部是水),当立管中的水达到一定的容量时,虹吸作用就产生了,可以快速排水。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可以以快速将屋顶上的雨水排出室外。  相似文献   

14.
湖南工程学院体育馆屋面(虹吸)压力流雨水系统水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湖南工程学院体育馆屋面(虹吸)压力流雨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雨水系统进行深入的水力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根据规范标准中各参数的要求在复杂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编制(虹吸)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程序的建议,达到提高设计效率,获得更为准确设计施工依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维节理元在倒虹吸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倒虹吸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节理元模型,并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制了三维节理元计算软件.通过计算与分析,描绘出了接触面上的应力,较好地解决了倒虹吸的相互作用问题.为倒虹吸结构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污水管网中雨水混接来源的高效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水管网中雨水混接不仅会导致雨天污水厂运行受到影响,而且产生管网污水冒溢.针对在大范围污水管网中同步安装管道流量计识别雨水混接点位难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管网节点水质特征因子监测的低成本雨水混接来源诊断技术方法.具体以总氮和电导率分别作为指示生活污水和雨水的特征指标,并结合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管网节点化学质量平衡和入流水质特征因子浓度数据库,有效解析污水管网中各管段的旱天入流水量和雨天雨水混接量.对安徽省巢湖市城区污水管网雨水混接来源的解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雨水入流来源解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志华 《科技信息》2011,(25):I0120-I0120,I0133
本文对热虹吸氨—油冷却器运行原理以及在某工地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几点技术措施。并针对该工程进行了热虹吸氨—油冷却器与传统的水冷式油冷却器的经济性对比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冷冻工程中应大力推广热虹吸氨—油冷却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种液控弯管虹吸溢流式截流井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常用的污水截流井类型及其优缺点,提出一种液控弯管虹吸溢流的新型截流井。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储存能力和截流井、管网储存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初期雨水的排放,而让污染物较低的后期雨水溢流,实现污染物截流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埋深的地区,污水管道破损会导致大量地下水入渗,严重影响城市污水治理效能。高密度城市交通繁忙、高楼林立,难以开挖查找破损管道;物理探测方法操作复杂,价格不菲,难以推广。污水管网破损摸排成为制约城市污水治理的瓶颈问题。为此,利用粒子群算法,建立了高地下水位地区污水管道破损寻优定位模型,通过管网水力学模型和关键检查井水位监测信息,开发了城市污水管网破损的数值化定位技术。该技术方法在某城市污水管网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检查井水位对地下水入渗流量进行解析,可确定破损点位,相对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监测点数量对破损点寻优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需监测60%的节点,寻优定位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可达到75%和94%。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水体污染、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改善城市水环境,西宁市对城区所有雨污合流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制改造。在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性技术问题:(1)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新建管道与现有管道交叉碰撞;(2)新建管道管位紧张,按照常规设计无法铺设;(3)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接口闭合不严实,闭水试验不合格;(4)管道地基处理不当,引起基础沉降,导致管道接口脱开,污水外溢污染土壤。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以西宁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在建项目为例,分别阐述管道结构技术问题的难点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其他工程实践提供类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