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了解氮(N)、磷(P)水平对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植物营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以亚热带大型海藻细基江蓠为原材料,研究不同N、P浓度条件下细基江蓠的生长,净化吸收N、P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细基江蓠的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藻体增重幅度跟营养盐浓度不成正比,在N和P初始浓度分别为160 μmol·L-1和10 μmol·L-1时增幅最大,N、P水平和N/P明显影响细基江蓠的生长。在低N、P浓度条件下细基江蓠对N、P的去除率更高,P4组(N=64 μmol·L-1、P=4 μmol·L-1)对PO43--P去除率高达96.8%,对NH4+-N和NO3--N的去除率也表现出类似特征。细基江蓠在高N/P组对P的去除率高,在低N/P组对N的去除率高,N、P胁迫对细基江蓠的营养盐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各实验组中细基江蓠对PO43--P、NO3--N和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初始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PO43--P初始浓度为25 μmol·L-1,无机氮(NO3--N:NH4+-N浓度比为1:1)初始浓度为200 μmol·L-1时吸收速率最大。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细基江蓠倾向于按Redfield比吸收N、P,偏离Redfield比则对细基江蓠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细基江蓠对N、P高去除率的特性使其成为富营养化水质修复的潜在优良种类。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青海弧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采用了多因子正交试验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青海弧菌性长和发光的影响,发现各因子对青海弧菌的生长和发光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甘油对生长的影响最大,而对发光的影响最大的却是氮源。根据各因子的影响情况,本文提出了有利于青海弧菌生长和发光的致好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的温度条件,并试着对环境因子对青海弧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机制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红藻中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红藻糖苷水解酶。以龙须菜的三个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如光暗周期、盐度、温度及氮浓度发迹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发现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有显显的日变化规律:光周期内开始光照6h酶活达到峰值,在随后的境周期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缓慢。33盐度下培养的藻移到高盐培养3d后测得酶活性降低,而移到低盐培养的则酶活性升高。温度对该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在15℃或30℃培养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环境因子对滴水湖浮游植物的影响,2012—2013年期间分4个季度选取14个点位对滴水湖及其外围水体生境演变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子以及浮游植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浮游植物指标和各项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其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湖区水质明显优于河道水质,且相对稳定;各点浮游植物密度的四季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大体上趋势趋同,但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稍高,而各点冬季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高,滤食性鱼类的放养使得滴水湖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控制,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大型浮游植物比例下降,小型浮游植物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滴水湖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为滴水湖富营养化的防治以及水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素调控对兰花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兰花的生长与生理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栽培基质、施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之间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1)探讨和比较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多梯度兰花的生长与生理, 逐步扩大生长与生理研究的范围;(2)研究多种兰花生长机理的共性, 进一步加强特性的研究;(3) 进行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的多学科合作研究, 将为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脆江蓠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营养细胞每一色素体内含有一条围周类囊体、4~10条平行类囊体和一些质体小球.平行类囊体数目与细胞所处的部位有关.内质网呈环形片层结构.同心圆膜状体具有1或2个核心.色素体在末端进行分裂,分裂时平行类囊体数目增多.幼色素体被膜直接内陷形成平行类囊体.以后发育出围周类囊.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江蓠属Gracilaria和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 5个物种的23个群体的ITS(含5.8S rDNA)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江蓠科Gracilariaceae的16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中探讨了序列变异和和系统进化关系。江蓠科海藻ITS序列长度在893~1 508 bp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41~0.600之间,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ITS系统发育聚类结果显示江蓠科分为两大分支,分别是江蓠属/Hydropuntia分支、龙须菜属/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分支;江蓠科海藻5.8S序列种内种间变异很小,但存在稳定的属间区分位点,可用于属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地的真江蓠群体的ITS序列存在9个稳定的变异位点,可以将不同地理群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薇菜的高产栽培,加快薇菜的孢子繁殖,对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典型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薇菜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薇菜适合生长海拔1200m左右的湿润地区,土壤腐殖层较厚的弱酸性砂壤土,影响薇菜生长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土壤类型及土壤酸碱度等。  相似文献   

9.
几种环境因子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报告了几种环境因子对不同发育阶段泥螺的生存、生长的影响。泥螺为广温、广盐性种类,适温范围为-1.5-33℃。适比重范围,低限为1.010,高限随其发育程度而不同。在海水酸碱度pH=7-8条件下,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泥螺耐干露能力,随着个体生长,忍耐能力逐渐加强,其干露后死亡的体重消耗率,成螺约为69%左右。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自然条件下菊花心江蓠对排海污水的生物净化实验,研究了菊花心江蓠对N、P等的吸收规律.实验前3d,菊花心江蓠迅速吸收水体中NH4-N.当介质中NH4-N浓度低于0.01mg.L-1时,NO3-N浓度迅速降低.实验过程中,菊花心江蓠对TP吸收较为缓慢,经过11d修复,Ⅰ~Ⅵ各组TP降解率分别为67.90%、90.01%、95.63%、84.16%、91.75%、93.61%.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龙须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盐度、N浓度和重金属4种环境因素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 is)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菜POD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30℃或35℃条件下12 d内POD活性上升近5倍.N浓度升高则龙须菜POD活性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随着Hg2 、Pb2 浓度增大,龙须菜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显示出比较复杂的变化规律;高盐度或低盐度胁迫明显降低了龙须菜POD活性.对提纯的龙须菜POD离体酶的研究表明,盐度、N浓度和重金属是通过完整细胞的协同作用来影响POD活性的.温度变化可明显诱导龙须菜POD离体酶的活性变化,显示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依赖于细胞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鱼类免疫应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季节以及各种水质因素等,在临界温度之内,鱼类抗体免疫应答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而低温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粒细胞的活力与季节密切相关,水质因素,如放射性物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影响鱼类机体健康,同时对鱼类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在海参养殖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的去除作用。【方法】2014年6~8月,在山东乳山海参养殖池塘试验养殖龙须菜,设置不同养殖深度和养殖方法,共养殖80d。【结果】龙须菜最大增重从0.7kg到6.1kg,增长8.5倍,其SGR可达5.5%;水体氨氮平均下降22.7%,活性磷下降21.4%。【结论】龙须菜可以在适合的池塘中养殖,并且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是有效的近海生境修复海藻。  相似文献   

14.
白骨壤(犃狏犻犮犲狀狀犻犪犿犪狉犻狀犪)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为适应低温、高盐、淹水、土壤缺氧和潮水冲击等诸多不良因子的影响,白骨壤已特化出一套适应机制:包括形态结构、水分、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生物量和生长等.本文综述了白骨壤对低温、盐度、土壤、潮水浸淹、风浪作用等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指出白骨壤作为先锋树种和乡土树种,对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并能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可作为红树林造林优先选择的树种,应深入研究其与各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机制,为红树林造林地选择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 考察pH、温度、培养时间和目标污染物浓度4 个环境因子对3 株氮杂环芳烃降解菌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 pH、温度、培养时间对生物膜的形成影响显著, 且各降解菌的最佳成膜条件分别为: BC026成膜的最适pH为7,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36 小时; BW001成膜的最适pH为8,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BW004成膜的最适pH为7~9, 最适温度为40℃, 培养时间为36小时。在0~1600 mg/L的目标污染物浓度内, 目标污染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比较多种细胞破碎方法、不同硫酸铵浓度对龙须菜藻红蛋白的提取、分离效果,探讨不同光照、温度、pH等处理条件对藻红蛋白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织捣碎破壁细胞,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藻红蛋白提取效果较好;温度、光照和不适宜pH均会导致藻红蛋白粗提物清除.OH自由基能力降低甚至起促氧化作用.因此对龙须菜原料的保存、加工及藻红蛋白的提取分离等必须在低温、避光、中性环境下进行,以保证藻红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细基江蓠繁枝变型人工栽培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的生物学以及温度,光照,比重,酸碱度,营养盐等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了人工栽培技术,文章还论述了福建省细基江蓠繁枝变型人工栽培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从荒漠土壤中分离的典型丝状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培养时间对爪哇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温度升高,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量逐渐升高,在35℃时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盐度范围内,胞外多糖分泌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pH在7.5时,胞外多糖产量显著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胞外多糖产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间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数量种类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浮游植物的数量、种类的生长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之间的综合正相关系数为0.635 1(P<0.05);依据各环境因子与所有藻类的综合正相关系数的大小,重要环境因子有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依据各藻类与所有环境因子的综合正相关系数的大小,受环境影响显著的主要藻类有硅藻和绿藻.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所得的各种结果之间非常协调一致,与实际也基本相符.由此可得出: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是科学合理的,有一定的实用性,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结果是从一个全新的更全面更综合的分析角度所得出的,无疑将为水库的环境监测、分析治理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鸟类分布数据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海拔、气温、降水等环境和地理因子数据, 探讨中国鸟类及其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随纬度增高物种丰富度降低的趋势, 物种丰富度高值地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江下游、武夷山、西双版纳、天山西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至横断山脉等若干地区, 而在青藏高原大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等出现低值, 但线性回归显示, 纬度梯度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与物种丰富度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有EVI、年均温、年平均降水等多种, 说明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共同作用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环境因子可以分为能量、海拔变幅、气温稳定性、距最近大型水体的距离等4种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