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海洋绿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绿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绿藻门有3纲14目25科57属287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67种、东中国海27种和南中国海250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67种、东海西区27种、南海北区64种和南海南区230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红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研究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对我国海洋红藻门新的分类系统进行组织和完善,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红藻门有2纲16目46科216属845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90种、东中国海134种和南中国海702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90种、东海西区134种、南海北区246种和南海南区576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褐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褐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褐藻门有1纲13目28科74属378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19种、东中国海30种和南中国海279种,在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19种、东海西区30种、南海北区128种和南海南区217种。  相似文献   

4.
作者经过多次调查,确定了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蓝藻135种和1变种,其中有8种是本区特有种。并对这些蓝藻生长的生态环境划分分为三个区系,同时通过乌岩岭蓝藻区系组成和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较,进行区系分析,确定该保护区的蓝藻属于亚热带北沿,逐渐向暖温带过渡的区系。  相似文献   

5.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重庆的昆虫种类情况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已记述昆虫26目(23亚目)319科2 566属4 715种.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重庆市已知昆虫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属于东洋区,其中与古北区共同分布种占63.49%,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1.5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动物区系中.重庆市昆虫种类属于西南区,其中与华中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多、占77.49%,其次是与华南区共同分布种占59.2l%,与青藏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少,占16.31%;重庆特有分布种有234种.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海游泳虾类的种类与区系组成及区系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80年代的浙江近海虾类资源调查结果,综合以前的浙江沿海虾类调查资料,报道了浙江近海游泳虾类64种,隶属于11科33属。结合本省海洋水文、气候条件和虾类的分布特点,分析了虾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性质,区系组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来自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暖水性种类,第二部分为地方性种类,第三部分来自北方的冷水性种类,认为浙江近海的游泳虾类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且临近它的北界,具有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海藻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年时问,对秦皇岛市海岸的海藻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查明秦皇岛市的海藻资源共有41科51属110种(新记录20种),其中褐藻门14科16属37种,绿藻门5科8属22种,红藻门21科26属50种,蓝藻门1科1属1种,其中的97种是经济海藻。将调查获得的34种海藻作为区系性质的代表,通过计算进一步证实本区区系性质属明显的暖温带性。另外对秦皇岛市海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数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重庆的昆虫种类情况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已记述昆虫26目(23亚目)319科2 566属4 715种。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重庆市已知昆虫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属于东洋区,其中与古北区共同分布种占63.49%,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1.5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动物区系中,重庆市昆虫种类属于西南区,其中与华中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多、占77.49%,其次是与华南区共同分布种占59.21%,与青藏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少,占16.31%,重庆特有分布种有234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材料是1961—1962年在福建南部沿海采集的.共鉴定水母58种,其中有17种为我国新纪录,此外,通过本海区与邻近海区水母分布的比较,对福建南部沿海水母类区系面貌有了初步了解.它与我国南海和日本南部水域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和黄、渤海较为疏远.本文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我国台湾海峡水母类区系和调查海洋水产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广西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种的地理成分分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那坡县的2201种种子植物进行了种的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结合科、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总结了区系特点.种的分布类型分析显示,中国特有分布最多(43.6%),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33.0)和东亚分布(12.8%).以区系分区区划作为分析地理分布特征的单位,将那坡的中国特有分布型划分为3个分布亚型和11个变型,那坡与我国其它地区尤其是与西南、长江以南共有的种占很大比重(73.6%),反映上述区系的密切联系并有如下特点①热带北缘性质;②特有现象显著;③岩溶特性;④起源古老;⑤与越南北部区系和滇东南植物区系联系紧密,体现了北部湾区系区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记录了中国海域的十字水母、立方水母、冠水母、旗口水母和根口水母35种,隶属于是16科23属,其中东海及南海的种类多于黄渤海.  相似文献   

13.
Forty-two climate model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s 3 and 5 were first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present climatolog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December-February) and summer (June-August) monsoons.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changes over the 21st century were then projected using the results of 31 and 29 reliable climate models under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mid-range A1B scenario or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mid-low-range RCP4.5 scenario,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hanges little over time as a whole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period 1980-1999. Regionally, it weakens (strengthens) north (south) of about 25°N in East Asia, which results from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ng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Northeast Asia owing to the weakening and northward shift of the Aleutian Low, and from decreased north- west-southeast thermal and sea level pressure differences across Northeast Asia. In summer, monsoon strengthens slightly in East China over the 21st century as a consequence of an increased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between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adjacent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中国近海的蝉虾科Scylaridae种类作了系统的研究,现已知有12种,对各种的文献记录及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作了记述,并对科的分属和属的分种作了检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海洋自由生活线虫研究的意义和我国海域自由生活线虫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分别报道了我国四大海区自由生活线虫的丰度和多样性情况,列出了各海区所发表的新种名录.目前,我国海域共鉴定报道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60余种,隶属于118属,36科,4目,其中包括3个新属和7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垂向混合坐标系海洋模式(HYCOM),对赤道以及北太平洋进行了气候态模拟和1990-1999年的模拟.给出了黑潮对我国近海热量和盐量输运的定量结果,并对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气候态模拟的结果表明,黑潮对东海的热量输运与该区域的海表面热通量同量级,且呈反向变化,热量输运冬季最大,夏季最小,7月为-9×1013W,2月为2.5×1014W,春、秋为过渡季节.黑潮向南海输运的热量除夏季为负值外,其它季节均为正值.黑潮年均向东海输运热量1.67×1014 W,向南海输运热量1.5×1014W.盐量输运的变化趋势与热量一致.对1990-1999年的模拟结果进行小波分析表明,黑潮对东海热量和盐量输运具有4~7年的显著周期,且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厄尔尼诺年,黑潮向东海输运的热量和盐量均有明显减小.黑潮对南海热量和盐量输运的周期约为3~4年.黑潮对南海的热量输运也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