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出用电化学反应和加成反应合成水溶性多羟基富勒烯衍生物褐色晶体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其红外吸收谱、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和1H及13C核磁共振谱,发现该衍生物为富勒醇.该衍生物能在水中及空气中长时间稳定存在,在25℃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00mg/mL.  相似文献   

2.
<正>1985年,Kroto等由于成功地发现了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1],而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自1990年Krstschmer等找到了合成克量级C60的方法以来[2],许多生物学家就开始了对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包括酶活性的抑制、DNA选择性剪切作用、抗菌  相似文献   

3.
金属富勒烯的进一步研究受到了合成量少,分离和提纯困难,效率低的限制.探索高效地合成和提取分离金属富勒烯的方法,对金属富勒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和总结了目前电弧放电法高效合成金属富勒烯采取的手段、不同提取方法和提取剂与金属富勒烯提取效率的关系,介绍了金属富勒烯提纯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羟基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合成多羟基富勒烯衍生物C60 / 70 (OH) x 的简便方法 ,采用FT IR ,1HNMR ,RF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讨论了其溶解性及荧光效应 .实验发现该产物在 2 5℃下 ,1mL水中可溶解 10 .4mg ,表明其羟基数目较多 ,在水溶液中形成了大量氢键 ;还发现该产物的荧光强度与浓度有关 ,当浓度为 12 .5× 10 -5mol·L-1时 ,出现一个最大值 ,表明富勒醇存在浓度自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5.
富勒烯的三维空间构型和众多的双键为富勒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内嵌富勒烯则可以通过控制笼内包合的原子来调节富勒烯的电子结构和还原性质。目前,富勒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基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以及应用,其中以设计新的富勒烯/金属富勒烯材料用于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及其它器件为主要研究焦点。旨在对目前富勒烯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6.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酶的抑制、DNA的裂解,消除自由基和对生物膜的双重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为科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契机。本文主要综述它们在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抑制生物酶活性和抗HIV病毒、光动力学治疗、肿瘤治疗及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并对其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富勒烯衍生物中,富勒烯环丙烷化合物因其在太阳能电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独特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已报道的制备富勒烯环丙烷化合物的方法仍然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反应条件苛刻、化学选择性不易控制、反应底物种类有限等。本研究通过[60]富勒烯与碘叶立德的简单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单加成与多加成富勒烯环丙烷二羧酸酯衍生物。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单一等优点。同时,制备的富勒烯环丙烷二羧酸叔丁酯可以在对甲苯磺酸存在下进行水解,定量转化为水溶性富勒烯环丙烷二羧酸衍生物,增强了富勒烯衍生物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富勒烯的分离提纯,手征性结构的发现,C78的分子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富勒烯化学是本世纪90年代初产生的一门新学科,目前,富勒烯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课题之一,其中,富勒烯化学是其核心部分,199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富勒烯化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几位科学家,该文对全碳分子及富勒烯化学的有关知识和概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富勒烯的发现和研究进程,阐述了巴基球高度完美的结构特征和奇妙诱人的物理化学性质,展望了碳家族新成员及其衍生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对富勒烯发现过程的考察,总结了人类科学认识上的某些规律性和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表面活性剂、超声波的作用,将不溶性的富勒烯负载于纤维基材,并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纤维品种、固着牢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超声波的作用下,制得了除摩擦牢度外各项牢度指标均为满意的富勒烯纤维基材,为获得功能性富勒烯纤维基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富勒烯晶体的液相生长,探讨了它的生长过程,分析了生长富质量晶体的条件,获得了宏观量级的单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所出现的各种形貌,并用透射电镜分析了晶体的结构,有完整无缺陷的单晶生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锌酞菁(ZnPc)-球烯(C60)复合物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光谱性质.UV-Vis光谱在710nm附近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峰位置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这表明ZnPc和C60形成了分子间电荷转移复合物(CTC).荧光光谱中激发峰的位移和荧光猝灭低谷现象进一步证实形成了ZnPc-C60的CTC.通过Job′s光度滴定等方法表明ZnPc与C60以1∶1和2∶1的复合比生成CTC.对ZnPc-C60在不同温度下的生成平衡常数KC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非模板法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一种含羟基功能团schiff碱大环聚醚化合物L,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MS、UV及IR光谱分析,确定了L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自制的装置上以脉冲激光束作用于多种稠环芳烃及衍生物,产生各种大小的碳原子簇与它们的化合物,对这些簇负离子的质谱分析表明,其中质量较高的离子具有球烯(Fullerene)的空间封闭体构型,信号强度最突出的是C~-_(50),次为C~-n,而C~-(60)在实验记录的多数质谱中并不突出;质量较低的离子的构型则是直链状的,其组成为C~-_n和C_nX~-(X因样品的不同分别为N、B、H、P和OH),而C_nX~-因其杂原子X的组成的不同,n或者必须为偶数、或者必须为奇数;质量靠近样品分子量的离子则仍为环状构型,其中保留了较多数量的氢原子。  相似文献   

17.
对升华法所得C60进行了HPLC和UV吸收测定.所得结果与文献工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二茂铁合成     
在六甲基磷酸三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使环戊二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环戊二烯负离子,再与四水合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二茂铁  相似文献   

19.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copper naphthalocyanine(CuNc) and fullerene(C60) were fabricated, and their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C60 and CuNc were used as n-type and p-type semiconductor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Au nanoparticle addition on a hole transfer layer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s was improved after blending the Au nanoparticles into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Nanostructures of Au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Energy levels of molecules were calculated by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and the nano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 2014 Chines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