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建华 《河南科学》2003,21(6):695-699
电流闭环的控制质量对逆变焊机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焊机的焊接质量、焊机的使用寿命等。本文针对逆变焊机电流环论述了调节器的设计计算方法,逆变焊机在各种工况下焊接电流输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以全桥变换器作为电路拓扑的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采用移相全桥零电压软开关(ZVS)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电脑仿真,找到使开关管的开关损耗降低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变换器的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其采用电流控制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具体设计并实现了斜坡补偿电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斜坡补偿的PWM变换器的电流输出能力会随着补偿电流的增加而下降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式PWM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电路.通过改进系统箝位电路,使箝位电压能够随着补偿电流动态变化,从而保持系统的输出电流能力恒定,减小输出电压纹波.仿真采用CSMC 0.6 μm工艺,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大于1 V、占空比大于50 %时,输出电压纹波在10 mV左右,大大提高了负载能力和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拓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从基本的移相全桥(FB)零电压(ZVS)脉宽调制(PWM)变换器,发展到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ZVZCS)PWM变换器,及移相全桥零电流(ZCS)PWM变换器,进而又产生一系列其它新型的移相全桥电路,构成了这一类很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变换器.比较分析了上述3类主要的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改进的FB-ZVS-PWM变换器扩大了滞后臂ZVS负载范围.FB-ZVZCS-PWM变换器解决了滞后臂软开关负载范围问题,滞后臂较适合用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FB-ZCS-PWM变换器可以实现各个功率管的ZCS,更适合大功率场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的PWM控制的弧焊逆变器 ,在高频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开关损耗 ,影响电源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功率管利用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的谐振 ,在零电压下开通或关断。来减小开关损耗的方法。设计了采用IGBT作为开关元件的软开关弧焊电源 ,实现了移相控制的电压软开关桥式逆变电路和采用电流传感器的电流反馈系统及驱动电路。试验结果证实了该电路具有开关损耗低 ,可靠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增加谐振电感的移相全桥电路的软开关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证软开关实现计算式,提供了谐振电感的选择方法,确保实现软开关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移相控制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的运行过程的详细分析,研究了超前桥臂与滞后桥臂的开关互换动作在变换器功率传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另外,由于变换器的输出滤波部分与Buck变换器类似,因此,可将在Buck变换器闭环控制设计中获得成功应用的滑膜控制引入移相控制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中,仿真结果表明,滑膜控制的变换器闭环系统对输入电源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负载扰动的瞬态响应特性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中,回流功率与功率开关管软开关行为直接影响变换器的功率传输性能.以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变换器采用双重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回流功率和软开关行为特性与变换器移相角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小回流功率、实现软开关,在双重移相控制基础上,提出一种将系统传输功率分为两段,面向回流功率与开关管软开关的优化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变换器模型,将分段优化策略与单移相控制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移相控制,分段优化在第一段优化中将回流功率降到0,实现软开关;第二段优化将回流功率峰值降低约66%.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轻载零电压开通(Zero-Voltage Switching,ZVS)性能丢失与副边侧二极管严重的反向恢复问题,本文通过将传统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副边侧的滤波电感前移至原边侧,实现重载下原边侧全部开关管的ZVS特性,轻载下滞后桥臂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与关断(Zero-Current Switching,ZCS)特性.该拓扑可实现副边二极管的电流在重载下自然过零,轻载下进入电流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有效削弱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通过对该拓扑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与DCM模式进行详细分述,阐明ZV-ZCS特性的实现机理,通过建立该拓扑不同模式下的增益方程,推导关键参数的设计法则,最后通过PSIM仿真与2 k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该拓扑的性能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串联逆变式弧焊电源的结构和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8098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方法和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新型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进行了设计,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成果,研究了软开关埋弧焊逆变器的结构、参数与其外特性曲线之间的基本规律.文中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逆变焊机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论述了逆变焊机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我国逆变焊机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StructureandControlofanInverterTypePowerSourceforRobotArcWelding*DuDong(都东),HanZandong(韩赞东),XiaoPing(肖平),ZhangQian(张前),ZhangR...  相似文献   

15.
用单片微机控制系统取代逆变弧焊电源的电子控制线路,并对微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设计研究,提出双模式控制的新算法,经仿真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焊机具有良好的动、静特性,并增加了新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逆变电路所用开关元件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多个单端式弧焊逆变器输出整流电路中同相位并联电路和不同相位并联电路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双单端正激逆变电路的两路逆变器发生的可调宽度的脉冲相位相差180°,输出电路并联可共用一个输出电抗器,但不利于并联更多的输出电路;弧焊逆变器输出整流电路同相位并联更有利于弧焊逆变器功率的进一步扩大,理论上其并联数量没有限制,但由于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的限制,每一回路必须有输出电感以保证电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弧焊逆变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模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采用线性化的小信号分析方法进行近似估计在时域或频域分析中具有的局限性,结合弧焊变器动态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atlab建立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直接给出对输出动态过程的描述,正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证明了其正确性,为弧焊逆变器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可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焊接电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数据库技术融入到专家系统开发,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的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和基于数据库结构的埋弧焊知识库建立方法,开发了面向埋弧焊特定需求的专家系统,对该埋弧焊专家系统知识的获取、知识库管理、咨询与推理原理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测试表明,由于该专家系统引入了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知识与推理机制的相统一,较好地解决了知识库的关键问题-维护与管理,便于系统的完善与升级,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实用、界面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阳能逆变器高效率的要求,提出单相三阶半周SPWM技术,并以PIC16F87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电路简单可靠,在一个正弦周期内开关损耗比常规SPWM技术降低一半,整机效率最大达到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