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认识的欠缺,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神经机制和康复等进行综述,包括很多用于解释自闭症谱系障碍病症并揭示其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神经递质和神经通道等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与小脑、额叶、颞叶等脑区的发育和功能不全有关等研究成果,指出自闭症谱系障碍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是其神经机制以及干预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正>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类多发于青少年的发育性神经精神疾病,目前的神经基础还未能查清,也没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016年1月26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Autism-like behaviours and germline transmission in transgenic monkeys overexpressing MeCP2》(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一文,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第二个与甲基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类多发于青少年的发育性神经精神疾病,目前的神经基础还未能查清,也没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016年1月26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Autism-like behaviours and germline transmission in transgenic monkeys overexpressing MeCP2》(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一文,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第二个与甲基化DNA结合的蛋白质)的转基因猴模型及对/MECP2转基因猴进行分子遗传学与行为学分析,发现/MECP2转基因猴表现出类人类自闭症的刻板行为与社交障碍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神经发育性精神疾病,多在少年儿童中发病。患者多有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及广谱性发育障碍等症状,症状往往延续至成年。自闭症患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已成为各国医学界不可忽视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目前对自闭症没有任何有效的医疗方法,现行的康复疗法也仅能减轻自闭症的症状,但是很难达到完全康复的程度。罹患自闭症的少年儿童尽管一部分患者具有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往往无法参与正常的被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精神疾病,其发生率在国内外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人类机体健康也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和社会负担。但是由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的比较复杂性,其具体的临床发病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会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并且这些影响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精神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法,此文就对肠道微生物与各类抑郁症的相关发病机制的分析与研究等问题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自闭症患者幼儿时期的诊疗和干预极为重要,干预矫治在2~5岁时最有效,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如果错过这个最好时机将会遗憾终生。通过简要介绍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及干预原则,阐述自闭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节肠道稳态,而且在微生物-肠-脑轴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另外,肠道免疫屏障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肠-脑轴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和微生物-肠道免疫-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肠-脑轴在致病机制不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也有助于明确肠道微生物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和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搭建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桥梁,这将对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病变和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研究,从而获得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是当前国际生命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此前研究者只能从死亡的患者身上获取脑神经细胞,大大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华人科学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功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获取神经元的理想替代方法:基于一种开拓性的新技术,通过对皮肤细胞的基因组重新编程和分化来获取成熟的大脑细胞即神经元。这一成果使得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更加安全有效。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干细胞研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消化、营养、免疫等生理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会阻碍肠道蠕动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会引起炎症性肠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如今,肠道微生物群被喻为"人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器官",人们对其的研究方法逐渐完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文中综述了常见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细胞、消化的相互作用,体外模拟系统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利用体外胃肠道模拟系统研究食物益生效果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鼠肠道微生物和小檗碱进行体外厌氧共培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MS)分析小檗碱的代谢产物,探讨大鼠肠道微生物对小檗碱的生物转化过程.采用UPLC的方法,有效分离得到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再采用串联质谱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及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物通过脱甲基、脱羟基、去亚甲基等反应将小檗碱转化为小檗红碱,药根碱等5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自闭症儿童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核心问题。融合教育是目前较为提倡和有效治疗自闭症儿童核心障碍问题的途径。该文以1名初入小学自闭症儿童为例,详细论述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学校的适应能力,以期对初入小学的自闭症儿童有所帮助。该文建议家长要积极和老师沟通,争取最好的教师资源。在环境处理过程中,家长应着重解决孩子的个人因素,老师可调节活动和环境的部分。双方梳理儿童的在校表现能力,分类训练,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入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日前一篇在线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这一结论为深入研究儿童孤独症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范静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51-153
目前,自闭症和抑郁症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和自闭症病理分析基础上,阐述了音乐治疗法的内涵和特征,着重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自闭症和抑郁症的音乐治疗方法和实施。通过音乐治疗,能够逐渐缓解甚至消除自闭症和抑郁症的不良症状,使儿童青少年患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等研究项目的开展,人类对肠道菌群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甚至被认为是“被忽略的人体器官”。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包括帕金森病、乳腺癌、艾滋病、肝硬化、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在内的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结构异常相关;同时最近有很多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关注了食品甜味剂、食品乳化剂、节食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另外,肠道菌群也已成为我们阐释益生菌、益生元、微量元素、多酚化合物等膳食因子调控健康研究的着眼点。可以预见,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预测诊断的标志物;同时,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机制、食物保健功能等将有可能通过肠道微生态理论而得到更好地诠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当前我国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诊断、治疗方法、干预和训练的具体内容以及干预效果评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实际干预过程中应考虑到自闭症儿童多障碍并存的特点,训练内容应全面,治疗技术应综合,对自闭症儿童的综合性干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肥胖、Ⅱ型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代谢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肠道中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疾病产生的同时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不同的DF对肠道中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不同,从而改善疾病促进人体健康.本文从DF的结构功能特性、在肠道菌群生长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角色,综述了DF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DF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体消化道栖息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代谢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国际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与高等动物相比,水生动物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水生动物肠道共生微生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点、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策略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消化道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水生动物营养代谢、免疫及发育调控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它们在数量和种类上可以弥补肠道正常菌群的不足,起到调节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临床验证.着重就某些益生菌在防治胰腺炎、黄疸病、肝硬化、胃部疾病、肠道炎症与腹泻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用对人休无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如青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都是正常健康人肠道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的显著特点是含活的有益微生物,通过这些微生物在人体肠道中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分析肠道微生物对葡萄酒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花色苷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旨在为花色苷的消化吸收和提高葡萄酒花色苷生物利用率提供指导。采集健康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利用体外培养方法混合培养肠道微生物与赤霞珠红葡萄酒样品24h,分别于0、4、12、24h取样进行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促进葡萄酒花色苷的降解。与肠道微生物共培养24h后,葡萄酒总花色苷的降解率达到19.10%,而对照组仅为9.57%;肠道微生物作用下,葡萄酒中5种基本花色苷的降解水平均高于无菌对照组,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比无菌对照组,葡萄酒中3种酰化花色苷含量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显著降低。花色苷B环取代基与酰基种类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B环羟基数量增加,花色苷稳定性下降;B环甲氧基数量增加,花色苷稳定性增强。乙酰化花色苷稳定性强于对香豆酰化花色苷。肠道微生物对葡萄酒花色苷降解的促进作用与花色苷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