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应用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包括上肢康复装置、下肢康复装置(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上肢康复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520279231.0;下肢康复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510040238.1)治疗7 d、14 d,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治疗14d后ADL量表评分变化、总有效率等。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均有程度不同肢体功能障碍,肌力0~5级,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1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变化,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制肢体康复装置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探讨电针极泉穴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体功能的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的差异性。将24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二组分别进行电针和常规针灸治疗,取穴以体穴和头针同时进行,治疗组每穴用电针综合治疗仪选用连续脉冲波,每穴3~5min,留针30min。治疗组和对照组24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后均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上、下肢体功能,治疗组上肢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与对照组。电针极泉穴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上肢体功能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者在病情平稳后24-48h实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促醒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月C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兰州兰石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h开展护理,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早期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早期康复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自身健康情况主观感受、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5个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随机选取临洮县中医院82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随偏瘫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平均分组,其中41例采取常规联合康复治疗,纳入对照组,剩余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其治疗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80.5%,p0.05。研究差异明显统计成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探究中医针灸配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选取我院收治的202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配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和康复时间。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5.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24%(P0.05),观察组脑梗塞、脑出血并发症以及外伤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平均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针灸配合个性化心理疏导能显著提高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优良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振洲 《甘肃科技》2013,29(15):141-142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颅内注射辅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选取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60mL左右,按统计学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颅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600mg,每6h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观察组治疗1周后患者GCS、意识、偏瘫及语言障碍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大改善,智力评分、语言功能、四肢肢体活动和感觉等神经功能的康复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P均<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并发下肢DPN患者80例,根据采取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川芎、红花、黄芪、当归等)水煎浴足.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期间每周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治疗前整体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俗的总有效率中中药组87.5%,对照组7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效平均时间中药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水煎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恢复期应用的价值。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肢体、语言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语言功能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增强其满意度,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化临床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弘 《甘肃科技》2022,(11):87-89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并依托于随机单盲法将其划分2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措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方案对患者的影响。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巴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需要在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提升康复的效率,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促进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期间金塔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85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2例施以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中医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1)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上肢)、FMA评分(下肢)、BBS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FMA评分(上肢)、FMA评分(下肢)、BBS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小于干预前(P0.05),Barthel指数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显著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2000年8月~2006年5月,采用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要求针灸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凡在2003年8月之前就诊者采用传统针刺法,之后就诊者采用头皮针配合传统针刺法。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35~82岁,  相似文献   

15.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天水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30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runnstrom疗法中配合Bobath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runnstrom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Brunnstrom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runnstrom疗法中配合Bobath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runnstrom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Brunnstrom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郭艳 《科技信息》2011,(26):186-186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也随着逐年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单纯的靠医院康复治疗人员一方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要考虑到家庭成员因素对偏瘫患者康复恢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探讨中风偏瘫治疗的较适宜方案。方法运用中医头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结合治疗中风偏瘫132例,并与西医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1例(23.4%),显效52例(39.4%),好转44例(33.3%),无效5例(3.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11.4%),显效7例(20%),好转19例(54.3%)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