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应用综合评分法筛选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典型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典型污染物进行筛选,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生物效应、对哺乳动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研究区是否有污染源检出、是否为环境激素、是否为美国EPA优先有机污染物、是否为中国优先污染物、是否具有环境持久性等9大类14个单项指标,引入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各污染物的综合评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污染物.研究表明: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中筛选出了典型污染物包括Hg、Pb、Cd、As、甲苯、α-六六六、β-六六六、六氯苯和苯并(a)芘等.  相似文献   

3.
对一类描述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的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构造了全离散二次有限体积元格式,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L~2模误差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针对石油生产、炼化过程中储油罐及装置渗漏的原油或成品油对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其对地下污染的机制,建立地下石油污染的数学模型,给出其有限元离散格式。本文的工作对于弄清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炼油厂地下成品油的回收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研究的滞后是制约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水生实验动物的发展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的生物监测现状及实验动物应用的进展 ,重点讨论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的监测动物的筛选 ,为水生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对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明确类型划分和补充保护区划分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保护区划分方法筛选的指标评价体系,为水源地类型和保护区划分方法之间构建联系纽带,完善了保护区划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研究正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验室搭建的小试反应装置中,安放优选的填料,以活性污泥为微生物菌种来源,利用添加柴油的海水驯化高效石油降解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并结合固相萃取和GC-MS对驯化前后水样中的柴油浓度及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平行反应器中的柴油降解率分别达到98.3%和98.8%,柴油中大部分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天水城区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和水位、水质特征等内容,提出了建筑物基础设计与基坑施工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污染具有存在的隐蔽性、发现的滞后性特点,这给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设计、污染风险评估、污染责任认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地下泄漏为例,对地下水污染源的反演识别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污染质运移模拟模型、替代模型、随机统计方法(伴随状态方法及贝叶斯方法)的综合运用,反演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个数及释放历史。结果表明,伴随状态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以反演识别出污染源的个数、位置及释放历史;贝叶斯方法反演识别污染源过程中,以替代模型作为模拟模型的转化形式,用替代模型代替模拟模型大幅度地减小了计算负荷,并保持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分析探寻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SY2对石油的降解机理,为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色质谱分析手段测定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sp.Strain SY2对石油和正十四烷降解产物,对菌株SY2的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Y2对石油中的正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较高,分别为:73.4%、49.3%、48.9%;根据正十四烷降解产物推测:菌株SY2对正十四烷的降解有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脱氢等多种途径,产生酯类、烯烃类、烷烃类及羧酸类等物质,与文献报道的烷烃降解途径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各种烃类组成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利用GC MS法对玉门矿区的管道原油、落地原油以及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污染地区不同地点的水样进行了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从管道原油、落地原油、土样、1号水样和2号水样中分别检出有机物90种、84种、30种、60种、19种,其中属于美国EPA公布的优先污染物分别为37种、20种、2种、14种、2种,分别占所检出有机物的41%,24%,6 6%,23%,10%.利用GC MS法比传统的分析方法获得了更多石油组分的信息,这为研究水、沉积物和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组分提供了监测手段,同时此法也为研究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归趋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京某化工厂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为例,探讨了源项分析、监测因子筛选、采样布点、场地地质水文勘探、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选择,进行了土壤及地下水中pH、苯、硝基苯、苯胺的监测和20个点位的地质水文勘探.评价结果表明:受有机物污染的场地共计10833 m2,土壤污染最深处达4m以上.若不修复,苯胺等污染物将随地下水流动而污染周边农田,挥发进入大气,影响人体健康.经方案比选,推荐采用时间较短,费用适中,已有工程实例的换土、翻晒、清洗、覆盖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解算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动路径,以估算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给出一种基于地下水二维渗流模型的水质点运动路径的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简便地分析污染在渗流区内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准确查明受污染的地下水与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十分重要。针对某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取样,分析了地下水及地基土的受污染程度及分布情况,阐述了工作程序及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倩倩  刘朝阳 《江西科学》2020,38(3):326-330,384
近年来我国石油烃类污染日益严峻,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兴修复技术,逐步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与应用。基于生物强化、生物刺激、微生物固定化、基因工程等多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状与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进一步阐明了当前微生物修复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针对该类微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石油钻机刹车块材料筛选的原理与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石油钻机刹车工作理论和摩擦学的基本原理,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石油钻机刹车块材料筛选的原理与实验方法。筛选原理包括刹车块材料特性指标和刹车块材料的摩擦学系统特性。根据筛选原理所建立的试验方法体系由三级试验组成,即基本摩擦学特性试验、热冲击制动摩擦学特性试验和缩尺刹车副模拟工况制动摩擦学特性试验。用本实验方法,可以科学地筛选出适合不同条件下工作的各种刹车块,从而可充分利用刹车块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几年来,已为国内几家刹车块生产厂家所采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其中有两种产品获得国家优质产品奖。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几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简述了其优缺点,对各种原位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并探讨了集中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大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大庆油田的原油与土壤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油田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油类污染物是从地表逐渐向下迁移,但在模拟的6年内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约为25~30cm,而且大于90%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10cm以上的土壤中,另外,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市典型黑钙土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正构烷烃的分子量及芳香烃的环数成反比。研究证实,大庆市典型土壤对石油类有机?亏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截留能力,绝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土壤表层,因此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