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甘南州生态质量状况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地反映甘南州近几年生态环境的质量,认识和定量描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进一步保护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文章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五个评价指标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分指数,采用综合权重评价法对该区域内各县区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评价等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市乌当食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园区的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土地退化及环境质量等指数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前,园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优,规划实施后园区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发生较大变化,园区生态环境状况略微变差。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利用GIS技术与RS数据获取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佛山市及其5区、32镇200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NPP-VIIRS的年合成夜光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获取到500 m空间分辨率的贵州省夜光分布图,构建夜光强度(I_j)与夜光面积(S_j)两个夜光指数后统计分析得到贵州省88个地区的夜光状况信息。同时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五个方面通过EI指数对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分析探讨EI与I_j、S_j在县级尺度上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贵州夜光分布主要集中在黔中、黔西地区,东西差异明显。生态环境状况结果则相反,黔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最优,黔中、黔西地区则相对较差;分析证明了EI与S_j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且线性回归模型精度较高,结果验证显示70%的县域EI估算误差均不超过5%。表明了夜光面积指数可用于县级生态环境状况的快速评估,丰富了夜光遥感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从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和水土流失指数四个方面构建平潭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平潭岛近十几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平潭岛大量耕地和林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围填海造地加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平潭岛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降低,高生态环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地丘陵地带,且研究期间面积不断缩减;低生态环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滩涂以及采矿区,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围填海的加剧,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是制定该地区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对引导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特困区的特点以及评价目的构建了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和土地退化指数组成的具有RS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栅格和县级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2000年和2010年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近10年生态环境局部存在恶化现象,但总体上得到了改善;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县域面积占到整个研究区面积的41.27%.该研究结合遥感技术探索了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为连片特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技术对白水河流域2011年8月的卫片进行解译,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该流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分别为:生物丰度指数60.04、植被覆盖指数57.58、水网密度指数70.15、土地退化指数24.14、环境质量指数99.76,得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0.69,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以此为评价主要基础数据,通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水土保持指数和污染负荷潜力指数五个评价因子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级别,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集中讨论了城市尺度下,适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通过解译2004年中巴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上海市区(县)的统计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项土地数据分析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通过计算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污染负荷多项指数,能较全面地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居全国城市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连市区域特点,选取了5个主要指标即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作为主导因子,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进行大连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6年的6年间,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比较稳定,均属于一般类.区域内部比较而言,南部(旅顺口区)最好,东北部次之.该结果可为大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按照生态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两个指标,划定了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4种类型。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于2008年开始,2017年设计区县数量增加到48个,其中祁连山地区所属县域全部属于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运用遥感及环境监测技术,利用2016-2017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高分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系统对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萍  谢光磊 《科技信息》2011,(1):I0383-I0384,I0367
引用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了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的分级标准和优劣度指数计算方法。利用2005年及2006年监测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参考大量数据文献.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及路网密度等方面综合评价这两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有5个省达到优类,有15个省为良类,有10个省为一般水平,有一个省较差;全国总体水平为一般水平,2006年有4个省达到优类,有17个省为良类,有9个省为一般水平,有一个省较差,全国总体水平为一般水平;总体而言.2006年我国环境总体质量较2005年优。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数据,采用斜率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草地景观的面积变化、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对整个流域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的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近13 a间黄河流域草地景观面积下降明显,其中向农地转移最为显著;近13 a间流域草地景观西南和中东部地区年均植被覆盖指数较高,北部与西北部较低.中东部年均植被覆盖指数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增长率达到了0.08/10a;近13a间黄河流域草地景观年均植被覆盖指数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趋势并不显著,月均植被覆盖指数季节性变化趋势明显,夏秋较高,冬春较低,8月植被覆盖指数最高,1月位最低;流域草地景观与滞后1月的气温、降水之间存在响应关系最为明显;流域草地景观的面积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响应.草地景观面积变化与流域聚集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草地景观面积的不断缩小,流域整体景观格局的聚集性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步下降,流域生态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测算当前相山铀矿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指标值,通过构造评价模型来反映相山铀矿这一典型矿粮复合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运用了层次分析法、M(·,+)—加权平均模型来构造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土地产出率、经济效用、单位GDP能耗、生物丰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自然性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相山铀矿生态综合指数值为0.5975,说明该研究区域生态质量一般,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受干扰后易恶化,生态问题显现,生态灾害时有发生.研究表明,矿粮复合区经过多年的工矿开采致使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这一地区的整治要从经济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区域景观生态保护、社会概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以减轻或延缓区域生态破坏.并且政府与有关各方应寻求有效的利益协同机制实现共赢,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体,本文利用生物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绥化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绥化市生态环境质量EQI的范围在42.21~61.35,其中,绥棱和庆安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北林区、肇东和海伦三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安达、兰西望奎等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线性光谱模型对土地覆盖类型相对复杂的喀斯特地区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贵州省镇宁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光谱信息,以Landsat TM8影像为信息源,选取裸土、裸岩、绿色植被、干枯植被为端元,利用线性分解模型提取地类覆盖信息,计算端元覆盖面积。通过对丰度图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与TM8经过缨帽变换的NDVI值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端元选取精度,得到R2>0.85。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山区,利用实测光谱混合像元分解,有效提取植被、裸岩、裸土丰度,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遥感(RS)和GIS的技术手段及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对2005 - 2009年Landsat5TM等中等分辨率影像进行解译,提取生态环境评价基础数据,结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6 -2002)中的技术方法,对甘肃省5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 - 2009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I)介于28.82~29.88,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较差”,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在影响EI年际变化的因素中,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贡献较大,其次是生物丰度指数、植被指数、土地退化指数.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质量是反映区域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2005年、2011年的Landsat5 TM和2017年、2020年Landas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扩展遥感生态环境指数(RSEI),增加人类活动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壤侵蚀指数后共8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探索了湖南省株洲市在15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株洲市2005年、2011年、2017年及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57、0.61、0.56及0.58,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水平较高;(2)株洲市2005—2020年15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3)影响株洲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是生物丰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以及人类活动指数.  相似文献   

20.
秦雯 《甘肃科技》2023,(9):51-54
植被覆盖度是荒漠化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国NASA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对民勤县199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民勤县裸地面积较广,裸地面积占全域土地面积比重较大,未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2)从总体上看,民勤县整个区域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裸地占比不断下降,低植被覆盖区占比明显上升,区域多年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3)县域有92.256 3 km2的土地植被覆盖度呈明显退化趋势,有661.978 8 km2的土地植被覆盖度呈轻微退化趋势。明显退化区主要分布在苏武乡和三雷镇。轻微退化区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和绿洲,其中,绿洲轻微退化区多围绕明显退化区分布,主要坐落于耕地和耕地及村庄的周边,撂荒地以及撂荒地和村庄周边应采取措施防治和改善土地荒漠化。西渠镇的北端、东湖镇东北边缘和收成乡东部的裕东公路两侧轻微退化区呈带状分布,是沙漠化潜在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