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总结了国家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手术及术后个性化精准康复治疗临床实践。治疗前进行多方会诊,成立专家医疗保障团队,为羽毛球运动员实施踝关节断裂韧带修复手术。康复师与术者、体能教练、技术教练团队协作,共同制定重返赛场康复训练方案。康复方案包括理疗,镇痛治疗,关节护具的使用,减重练习,关节活动度治疗,肌肉力量训练,非伤部位体能训练和其他功能训练,并根据手术后时间与康复进程修定康复方案。通过以上个性化精准康复方案的有效实施,运动员4周实现完全无痛负重、步态正常,6周时患侧踝关节提踵高度与健侧接近,8周回归队伍进行场地训练,伤后14周顺利重返赛场,首场国际比赛进入决赛。伤后手术、康复方案切实有效,完成功能康复与参赛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4年4月对19例膝关节滑膜炎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结果:术后1w有3例感膝关节疼痛,无肿胀,无关节积液,口服水杨酸类药物后疼痛消失.术后仅有1例轻度肿胀,3例膝关节疼痛,无关节积液,经制动、休息口服水杨酸类药物后,肿胀消失.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结论:通过关节镜能够完成膝关节滑膜彻底切除,有助于滑膜炎治疗.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PCLAF)的术后康复期易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固定术是治疗PCLAF的新型技术。以PCLAF患者为对象,旨在明确急性期行双排锚钉缝合桥PCLAF固定术的安全性、疗效及功能预后。利用后抽屉试验(PDT)、后移距离评估膝关节后向稳定性,检测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重返运动率评价患者的预后。康复评定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CT示骨质愈合良好,术后1年与1.5年的PDT阳性率、后移程度、ROM、Lysholm、IKDC评分较术前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差异,但术后1.5年的重返运动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说明PCLAF患者在急性期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手术的骨质愈合好,康复进展顺利,术后1年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预后佳,术后1.5年时76.5%的患者已重返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进屈肌腱损伤手术中回缩肌腱的引导方法.方法 采用医用输液管导引法对82例患者102条屈肌腱损伤进行修复,引导回缩屈肌腱至损伤平面进行修复,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操作简便,易于肌腱修复,术后TAM法评定疗效优良率达92.0%.结论 该改进方法优点突出,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对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行髌骨三联术治疗的患者54例,进行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术后采取渐进式功能康复锻炼,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的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联手术治疗髌骨脱位术后需及时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31.4岁。术中均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进行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末次评分获优20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术后1周1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与牢固固定,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水四0七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对其术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对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均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未出现因护理不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和不适反应。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了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在足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施以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26例施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26例患者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无静脉危象发生。对照组26例患者中,22例皮瓣远端处于跖趾关节以内者顺利成活,其他4例中2例皮瓣远端存在局部坏死,2例通过吻合小隐静脉和足背大隐静脉吻合而使皮瓣远端得以成活;随访8~12个月发现,观察组皮瓣移植区域外形较好,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对照组中有3例皮瓣血液运行欠佳,行二次手术后愈合良好,足部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足背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术后患者皮瓣成活良好,远期预后效果较佳,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异体骨来源于外伤急死者.死后12 h内在无菌条件下取骨,经酒精、高温煮沸处理备用.对10例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进行病灶清除,将大块异体骨修整至适合骨缺损处形状后植入,空隙处再填充骨碎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植骨处骨性愈合,与正常骨结构无任何差异,肢体功能恢复优良,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采用异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部位骨肿瘤术后较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保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远期疗效及预后,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微骨折组与保守治疗组在2年、5年随访时的各项指标.结果 显示,微骨折术的中期疗效优于经典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案,具有改善关节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优势,远期具有减缓软骨损伤、膝内翻进程的优势,可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微骨折...  相似文献   

11.
跟腱撕裂(ATR)是常见的冰雪运动伤之一,其术后恢复期长、康复困难程度高.为明确快速康复(ERAS)理念指导下的康复方案对冰雪运动所致急性ATR的疗效与预后,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的方法,将冰雪运动所致的急性ATR患者作为对象,通过术后0.5、1年的随访发现,急性ATR者术后采用ERAS康复方案的恢复时间短、可显著促进跟腱...  相似文献   

12.
足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及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关节损伤后如何有效治疗及使其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西路虎足球队冬训期间14名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运动员运用按摩、针刺、中药离子导入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有中药离子导入与无中药离子导入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经过14 d治疗及康复,有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组有效率100%,平均治疗天数10 d;无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组有效率71.42%,平均治疗天数14 d。可见,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手法按摩及针刺的疗法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单纯髋臼盂唇损伤接受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体征、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软骨退变程度进行评价。共获得完整临床资料42份,平均年龄29岁,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4.5±0.92降至术后1.6±1.2,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6.95±10.6提高至术后95.95±5.4,术后39例Harris评分超过90分,优良率92.8%。术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软骨状况和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证实髋关节镜下带线锚钉髋臼盂唇缝合修复术效果优良,对于髋臼盂唇损伤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和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快速康复效果,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6个月障碍指数。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3、6个月腰痛V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与术后3个月腿痛VAS评分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相比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量平均35 mL,住院时间平均8天。因此,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binocular vision of strabismus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X(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80 child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Pre- and postoperative angles of deviation fixating at near (33 cm) and distant targets (6 m) were measured with the prolonged alternate cover testing. The binocular function was assessed with synoptophore. Twenty-one patients took the postoperative synoptophore exercise. Results: (1) A week after surgery, 96.2% of the 80 patients had binocular normotopia, while a year after surgery, 91.3% of the 80 patients had binocular normotopia; (2) Preoperatively, 58 patients had near stereoacuity, while postoperatively, 72 patients achieved near stereoacuity (P〈0.05); (3) Preoperatively, 64 patients had Grade Ⅰ for the synoptophore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ly, 76 patients achieved Grade Ⅰ. Meanwhile, 55 patients had Grade Ⅱ preoperatively and 72 achieved Grade Ⅱ postoperatively. For Grade Ⅲ, there were 49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and 64 patients postoperatively (P〈0.05); (4) Patients of 5-8 years old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recovery rate of binocular vision than those of 9-18 years old (P〈0.05); (5) Patients taking postoperative synoptophore exercise had a better binocular vision than those taking no exercise (P〈0.05). Conclusions: (1) Strabismus surgery can help to preserve or restore the binocular vision for intermittent exotropia; (2) Receiving the surgery at young ages may develop better postoperative binocular vision; (3) The postoperative synoptophore exercise can help to restore the binocular vision.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运动员冬季运动系统损伤的特点,观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对主要冬季运动系统损伤的应用效果.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个性化组(n=40)与常规组(n=40)治疗后的疼痛状况、心理情绪及总体疗效情况.结果 显示,个性化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血清疼痛因子、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抗感染情况,探讨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341例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子宫全切和次全切手术(A组)172例(污染类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出术(B组)169例(清洁类手术),再依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7 d和未使用抗菌药物分为Ⅰ~Ⅳ4个亚组,对比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使用抗菌药物的AⅠ~AⅢ3个亚组中AⅠ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AⅡ,AⅢ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明显长于AⅠ~AⅢ亚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AⅠ~A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Ⅰ~BⅣ4个亚组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感染率与BⅠ~BⅢ亚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清洁类手术患者术后不必给予抗菌药物,污染类手术延长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缩短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两种方式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水平恢复的影响,探讨足部反射疗法对促进运动员训练后血乳酸恢复的作用及机理,从为运动疲劳恢复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冬训期间南京体育学院专业游泳队男运动员1 0人;取冬训期间相邻两周(相邻两周的在同一个训练周期内),每一周的周一受试者完成6组50米自由泳,每组包干2.5分钟。第一周让受试者采用积极性休息(包括慢运动、温水浴、按摩等)的方式放松15分钟,第二周让受试者运动后接受足反射疗法15分钟,比较两种方式后血乳酸的恢复水平。结果: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一样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而且两种方式对血乳酸恢复情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足反射疗法可以促进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清除。  相似文献   

19.
以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了针刺麻醉与肩峰下自控型镇痛泵对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Lovett肌力分级等,结果显示镇痛泵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7/64)、基础病复发率(4/64),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64)均显著高于针刺组(0/70)(0/70)(4/70),在轻度疼痛者中,2组的VAS未见差异,但针刺组的ROM更大,在中、重度疼痛者中,镇痛泵组的VAS低于针刺组,但2组的ROM及肩关节肌力未见差异,说明针刺麻醉的安全性极佳,可促进术后康复,适用于轻度疼痛者及合并相关内科基础病的中、重度疼痛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参加全国高师田径运动会和省大学生运动会的福建师范大学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二级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测试,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前的一些身体成分指标与其他体育专业生相比,显示出高水平运动员身体成分应有的特征.但大赛半年后,部分指标的差距逐渐缩小.反映出运动员值得关注的肌肉训练与营养及教学训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