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20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5.05%,其中不合理用药占比19.74%,不合理用药分类中以选药不当和疗程过长为主。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3月某院出院病历638份进行分析,调查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638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7例,使用率为79.47%;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89%;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5%;预防用药有69例,构成比为13.61%,治疗用药有438例,构成比为86.39%;单一用药有400例,构成比为78.90%,二联用药有74例,构成比为14.60,二联用药有33例,构成比为6.51%;用于抗感染治疗的438例患者中,有6例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50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有51例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不合理使用率为10.06%,其中用药方法不合理有8例,构成比为15.69%,选择适应症不合理有28例,构成比为54.90%,用药时间不合理有15例,构成比为29.4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使用率过高、送检率低、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选取卓尼县阿子滩乡卫生院药剂科参与管理前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参与管理后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总合理用药率为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70.89%(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时机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药物联用方面中单一抗菌药物与未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剂科参与到抗菌药物管理中,可提升合理用药率,减少多种药物联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对患者应用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26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确保患者在手术后不会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其具体应用的抗菌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用药的合理性,在手术后体温、咳痰、血常规等基本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同时记录26例患者的用药时间和感染发生率,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26例患者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有11例患者被合理使用了抗菌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为42.31%;有7例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较为合理;较合理使用率为26.92%;有8例患者出现了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率为30.77%。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其体温恢复时间、咳痰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另外两类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结论:在利用胸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抗菌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减少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被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5.
总结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探讨改进方向及具体方法。选择2015年7月~10月本院收治的926例患者,包括治疗用抗菌药物432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4例,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分析药费、有效率、不合理用药情况等指标,确定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73例(16.90%)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5.33%的用药成本;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132例(26.72%)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7.57%的用药成本。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整体医院感染率为11.34%,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了5.67d。目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应用的发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研究药师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卫生院治疗且未经药师干预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102例经药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用药合理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联合用药、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师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费用,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西藏拉萨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度住院患者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率、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300例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270例,占总病历数的90%;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种类是青霉素类;一联、二联、三联、四联用药率分别为73.33%、22.59%、3.33%、0.74%。结论:经调查,临床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本院为例分析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普外科常见病手术出院病历4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8.8%,其中58.5%属用药指证不明;Ⅰ类及Ⅱ类切口手术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本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抗菌药物应继续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住院病历107份,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应用抗菌药物,21例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22.6%.结论应重视围手术期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的经济、安全、有效,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抗菌药使用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取吉林省前卫医院有住院部的18个临床科室2012年3~5月每月1,5,9,13,17,21,25,29日共8 d的出院病历共1846份,对所有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医院有63.4%的住院患者使用过抗菌药,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共42种,在使用抗菌药的患者中有84.7%的患者使用过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其中联合用药达6种以上的患者74名,在使用抗菌药的患者中有56.2%的患者进行了药敏实验,但无一例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所有18个临床科室中,手术科室抗菌药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结论虽然经过努力,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接近国家要求,但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缺少必要的药敏实验,存在凭经验开方的现象,在高危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缺乏血药浓度监测.针对以上问题,应从医院和患者两方面入手方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2013~2017年尿路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评价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宜春市人民医院2013~2017年456例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比较2013~2015与2016~2017年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患者治疗情况。包括用药频度(DDDs)、平均使用品种、联合用药率、换药率、选药不合理率、剂量不合理率、疗程不合理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治愈率。结果 2013~2015年氟喹诺酮类药物DDDS排序均为第一;2016~2017年头孢菌素类药物DDDS排序均为第一;单类品种中,左氧氟沙星DDDs排序在2013~2016年期间为第一;2017年时氨曲南DDDS排序位居首位而左氧氟沙星位居第五;2013~2017年患者平均用药品种数与疗程不合理率无显著变化,联合用药率、换药率于2016~2017年较以往有明显降低P<0.01,P<0.05,但平均住院天数较往年有明显升高P<0.05。剂量不合理率、选药不合理率较往年降低而治愈率较往年有所提高。结论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逐渐走向更加规范合理,尿路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医院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236例,对9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并统计分析患者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236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中,用药频度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为丹红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与参芪扶正注射剂,且除参芪扶正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液外,其他药品同步性均欠佳;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不符合适应症、溶剂选择不合理、超剂量用药、疗程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发生率为22.45%。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常见,故应实施针对性的临床干预,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调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5月-2019年2月634份出院病历,统计分析其年龄构成、药物种类分布、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634份病历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为57.10%;在涉及到的21种药物中,使用频率居于前三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构成比依次为30.91%、27.92%、25.55%;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5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其他药物≤DUI1;不合理用药占比为17.98%,包括药品遴选不当(3.63%)、配伍不合理(5.84%)、重复用药(2.05%)、用药剂量不合理(3.31%)、用法不当(1.89%)、疗程不当(1.26%)等。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此外在用药上还存在药品遴选不当、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等问题。提示需加强药学干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胜强 《甘肃科技》2022,(12):140-142+146
总结性归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2019年1月—2021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6例作为研究目标,对其病历资料、用药处方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回顾性分析。846例研究对象中,95例存在用药异常情况,占比11.23%。具体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不规范31例,占3.66%;忽略禁忌致使用药不合理22例,占2.60%;药物联合使用配伍不合理21例,占2.48%;使用剂量或溶剂配比不合理14例,占1.66%;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用药疗程不规范4例,占0.47%;用药针对性不强3例,占0.36%。虽然在日常管理中临床合理用药是逢会必讲的议题,但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依然问题不少,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组织加强业务学习从而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探究影响社区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常见因素及应对措施。对红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给予诊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不合理处方及用药情况,并总结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10例研究对象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8例,不合理用药占比为8.57%。具体原因为:重复用药5例,占比2.38%,抑酸药物使用过量3例,占比为1.4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4例,占比1.91%,联合用药不当4例,占比1.90%,药物与病情不符2例,占比为0.95%。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事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应引起临床医生和院方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经过努力,我服务中心这种现象已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酒泉市人民医院2006儿科门诊处方共13046张,分别对儿科门诊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不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用法用量不当、用药品种超过5种、选药不合理、溶媒选用不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解放军总医院三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随机抽取普外科、肝胆外科、骨科三个临床科室2006年10月408例住院患者的药疗医嘱,统计抗菌药物的应用例数、联合用药及使用品种。三个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各有特点,肝胆外科联合用药较多。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以防止少数药物的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王晖 《甘肃科技》2022,(18):124-127
调查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近三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按照限定日剂量法统计医院近三年抗生素排序前20位的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将前5位药物进行分析,了解抗生素总体使用情况。收集近三年医嘱处方资料,结合处方说明其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建议。用药频度前5位的抗生素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地红霉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阿奇霉素肠溶胶囊,按照使用金额排序前20种抗生素药物前5位为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近三年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药时机不当、重复用药、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等情况,其中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分别占比36.12%、23.17%。近三年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药师干预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赵辉 《科技资讯》2014,(36):55-55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治疗的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Person分析法分析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结果:在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有81例因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50%,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为喹诺酮类,共35例(43.21%),β-内酰胺类共有25例(30.86%)。而患者主要发生不良反应的部位为皮肤或软组织,占总体比例的58.02%,而消化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7.16%。通过Person分析后,给药时间长、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都会影响不良发应发生几率。结论:该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与改进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更加正规,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探究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8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探究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性。84例患者共分离出137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48.17%,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29.20%,真菌构成比为22.63%;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比最高(34.52%),其次为青霉素类、(17.86%)、大环内酯(14.29%);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30.95%)、消化系统反应(20.24%)居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偏多;不良反应多于给药后30min内发生,静脉给药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种类较多,临床医师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